鄭智維

11月8日,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首宗個人破產清算案件。
受商場倒閉影響,債務人呼勇經營的培訓機構不得不關閉,并因此負債480余萬元。2018年,呼勇賣掉其唯一住房用于償還債務,但至今仍負債100余萬元。
目前,呼勇無固定工作,每月勞務收入約5000元。此外,自2013年離異后,她一直獨自撫養女兒。
3月1日起施行的我國第一部地方性個人破產條例—《深圳經濟特區個人破產條例》,被認為是我國個人破產法的“破冰之舉”。呼勇破產案,成為深圳中院裁定的首宗個人破產清算案件。
我國企業破產法已施行很長時間,但全國性的個人破產制度尚未確立。
“希望全國層面的個人破產制度盡快建立。”接受《民生周刊》采訪時,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破產法與企業重組研究中心主任李曙光說,市場經濟下,作為市場主體的個人可能因遭遇不幸陷入債務危機,個人破產制度既兼顧到了債權人的財產權,又考慮到了誠實的債務人的生存權和發展權。
自宣告破產之日起,呼勇將進入免責考察期。
考察期內,呼勇需接受破產管理人和破產事務管理署的監督,每月申報個人收入、支出和財產狀況等信息,扣除每月必要支出后,剩余收入將全部用于償還債務。
免責考察期滿后,深圳中院將根據呼勇考察期間表現,裁定是否免除未清償債務,解除限制行為。
事實上,現在已經進入信息時代和全球化時代,經濟社會生活中的各種風險將會不期而遇,個人設定債權、進行交易也是存在風險的。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湯維建說:“在網格化的社會關系中,這種風險具有客觀性和必然性。”
通過破產程序,意味著債務人將有機會迎來重新開始的機會。
“除了讓誠實不幸的債務人能有重新開始的機會,個人破產制度的建立也能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更加容忍失敗、鼓勵創新,有利于打造創新型社會。”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對記者表示。
在個人破產制度實施之前,個人的債務如果進入法院執行程序,只要被執行人有可供執行的財產,法院可以無期限強制執行,直到這個自然人死亡。
“在個人資不抵債、無法償還債務的情況下,債權人想方設法苦心追債,債務人則如驚弓之鳥四處逃債,被迫走上老賴的道路。”李曙光說。
談及個人破產制度的意義,他認為,免責考察期能讓誠實而不幸的債務人得到重生。此外,破產程序中專業而嚴格的資產審查,也能避免惡意破產問題的出現。
對于個人破產制度,有反對者認為,“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甚至應該“父債子償”。
更有人擔心,一旦條例施行,會造成大量負債人逃廢債,在借款剛性兌付占據主流認識的背景下,個人破產法會不會異化為“個人逃債法”?
在李曙光看來,談“破”色變,實屬過慮。因為個人破產有嚴格的程序,有專業機構人員對債務人的所有財產進行調查、詢問、聽證、清查。
“如果債務人不如實申報或者選擇性申報債務、財產,甚至故意以個人名義申報其與他人混同的債務、向他人轉移財產后申請破產的,一經發現將被追究破產欺詐的法律責任。”他說。
事實上,個人破產制度實施首月,深圳中院共收到260件個人破產申請,獲得優先受理僅有8名個人債務人。
“個人破產法除了清算程序外,還有和解程序和重整程序。”湯維建說,后兩種程序既兼顧到債權人的財產權,又考慮到了債務人的生存權和發展權,同時還有效避免了私力救濟的越界橫行,涵蓋了社會穩定的公益性,無疑是各種利益平衡最佳狀態的綜合體現。
在湯維建看來,通過破產制度對個人債務進行集中清理,既能防止債務追索中發生侵犯個人權益的惡性事件,又能有效降低單一債權實現的成本,避免財產處置中的價值破壞,更加高效地實現資源再分配。
“目前,社會上對于‘誠實而不幸的債務人寬容度還不夠,這便形成制定個人破產法的觀念障礙。”湯維建說。
深圳是進行個人破產立法的試點城市,全國性的個人破產法目前尚未制定。在湯維建看來,制定個人破產法,我國主要還面臨四方面的障礙。除了觀念,還有誠信、穩定、司法方面的障礙。
要讓個人破產法不至于異化成為“個人逃債法”,我們的誠信文化準備好了嗎?
面對這樣的問題,湯維建認為,誠信體系和個人破產制度之間是雞和蛋的關系問題,即有了誠信才能破產,而破產反過來也能促進誠信體系的建設。
從社會穩定角度看,個人破產制度致力于在保護債權人利益和債務人利益之間尋求最佳利益平衡點,有利于社會穩定。
在債務人確無清償能力時,破產對債權人而言不失為最佳選擇,否則陷入遙遙無期的“執行難”,不僅會增加執行成本,而且其結果仍可能分文難取。而在個人破產制度缺位的情況下,各種灰色化、黑市化等非法治化的債務清理機制就會大行其道。
有人擔心,一旦設置個人破產程序,個人破產案件將以排山倒海之勢涌向法院,其中不乏濫訴者,占用過多司法資源,轉移法官的注意力,影響其他案件的裁決效率。而法官對個人破產制度知之甚少,加之缺乏審判經驗,能否合法、及時、高效應對,對法院來說是一個巨大挑戰。
對此,湯維建認為,企業破產法在我國已經實施了10多年,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培育了一支處理破產案件的審判隊伍。相信個人破產法實施后,法院也將摸索出一套適合中國國情的處理個人破產案件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