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河水利工程有限公司,河南鄭州 450000)
在生態文明社會的發展進程中,水土保持是一項重要工作,由于土壤、水分是滿足植物生長需求的關鍵,這就要科學控制水土流失,這樣既能夠調節氣候,也能夠美化景觀,有效減緩了生態環境退化問題。然而,根據現階段我國水土保持工作現狀來看,水流流失問題比較嚴重,若未能進行有效控制,將直接威脅國家生態安全,進行水土防治時,需要借助于植物措施,若相關地區的地質條件比較復雜,也要合理采用工程措施,打造全民參與水土保持環境,保證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
我國土地遼闊,在地形方面具有復雜多變的特點,根據我國水土流失現狀來看,水土流失比較嚴重,涉及范圍比較廣,在空間上具有程度不一的特征。在我國經濟建設不斷地發展下,一些受到了特殊自然地理,又或者是經濟條件的影響,進一步加劇了我國七大流域以及內陸河流域的水土流失問題。
我國土地類型比較多樣化,在我國相關地區中,風蝕、水蝕、泥石流以及重力侵蝕等現象比較常見,這樣就會導致水土流失,尤其在黃河流域,黃土高原的水是問題比較嚴重。根據相關統計可知[1],每年進入黃河的泥沙量能夠達到16億噸。
在我國工業化進程以及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下,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也越來越大,不少區也加大了工礦開發力度,這樣就會對原始的地貌以及植被造成破壞,不僅產生大量廢土棄渣,還會對原有生態環境造成破壞。隨著水土保持能力逐漸減弱,再加上重開發輕保護思想的影響,進一步加劇了水土流失。
在水土流失不斷加劇下,水體中往往含有著大量的泥沙,在雨水的大面積沖刷下,地表中的農藥、化肥以及有害物質等往往會與水共同進入水體,從而影響水體自身凈化效果,同時,也會對水資源造成污染。一旦水質惡化,既影響了人們飲用水安全,也會造成不可逆后果。
在水土流失的影響下,耕地表土會變薄,蓄水能力會下降,肥力也會下降,甚至會出現土地沙漠化,不僅影響了農業生產效率,也會對人們日常生活帶來負面影響,無法快速實現脫貧的愿望。在現階段實際現狀來看,我國水土流失問題依然在不斷發展,土地沙化以及退化問題依然普遍存在,這樣就會導致土壤結構遭到破壞。
對于水土保持功能而言,主要指的是在某一區域內,借助于水土保持設施充分發揮相應的作業,既可以在水土資源保護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也能夠在防災減災、經濟發展以及改善生態等方面的發揮正面效應,經過水土保持設施的合理應用,在某一區域內,不管是水土流失的防治,還是水土資源的維護,均可以獲得顯著改善,同時,土地生產力等能夠得到改善,其基礎功能比較多樣化,經濟功能也具有一定優勢。在現階段來看,根據生態保護以及建設現狀來看分析,水土保持的基礎功能主要體現在幾方面:(1)涵養水源。在水土保持中,可以對徑流進行保護,對水質進行改善;(2)防風固沙。在水土保持下,相關設置可以減小風速,進一步控制沙地風蝕,對土地沙化具有控制效果;(3)土壤保持。在水土保持的開展下,土壤資源可以得到有效保護,土地的生產力能夠得到提升,進而提升農產品生產量;(4)蓄水保水。經過水土保持的開展,相關設施能夠對降水、地表徑流等進行充分儲存,改善了土壤的含水量;(5)農田防護。通過水土保持,不管是平原,又或者是綠洲農業區,相關設置可以對農田小氣候進行改善,控制風沙,減少干旱等,大大減少了自然災害所造成的損失;(6)水質維護。在水土保持下,面源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水質功能得到了保障;(7)生態維護。在森林、草原以及濕地等方面,相關設置可以發揮生態系統調節作用,促進生態發展;(8)防災減災。經過水土保持,相關設施可以減輕山洪、泥石流以及滑坡等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避免山地災害造成人員傷亡;(9)攔沙減沙。在相關設置的應用下,進入江、河、湖、庫的泥沙能夠得到有效減少,控制水土流失;(10)人居環境維護。在水土保持下,相關設施既可以維護經濟發展,也能夠對周邊環境進行保護。
對水土流失進行治理時,往往需要將人工修復作為首要方式,其次才是依靠自然恢復力量,這樣不僅會花費較多的資金,也無法在根本上解決生態環境問題。所以,在水土流失防治方面,應該以自然恢復為主,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分析地形結構,掌握水土流失的嚴重性,進而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將相關人工修復手段和生態自然修復手段進行有效地結合,這樣才能夠真正地實現水土保持目標。雖然,自然恢復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年限相對較長,不過,未來的經濟效益以及社會效益都比較貼于預期目標。對于自然恢復工程來說,可以建設基本農田,退耕還林還草,又或者是對林草種植面積進行增加,對草場植被進行改善,科學的放牧,全面保護草場,大力復墾,從而推進生態恢復進程[2]。
對于水土流失防治工作來說,需要社會群眾的積極參與。由于水土保持系統具有綜合性,所以,相關領導也需要對該項工作給予高度關注,積極調動廣大干部和群眾加入水土保持,對其進行相關信息的普及,結合最新技術對新水土保持法進行宣傳,可借助于多媒體,又或者是網絡途徑,加大宣傳力度,尤其要對農田科學種植方法進行大力推廣,鼓勵農民使用有機化肥,又或者是高效農藥,確保種植行為規范化開展。同時,針對廣大群眾,也需要強化他們的水土保持意識,堅持以人為本原則,營造良好的氛圍,對基層群眾關心和支持,尤其在技術上可以給予相應指導,將可持續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從而預防水土流失。
在水土流失防治方面,如果重視建設,疏于治理,重視開發,疏于保護,這樣都會加劇水土流失[3]。所以,對水土流失進行防治的過程中,需要將可持續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將科學發展觀作為指導,尤其要對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進行全面教育,還需要將開發與保護進行有機結合,全面執行相關土地制度以及政策,對建設用地進行嚴格審批,確保規范化用地,相關人工措施也要合理地配置,結合自然恢復措施以及農業措施等,讓我國農業能夠朝著現代化集約化方向發展,在根本上提升生產效率,這樣也能夠進一步加大環境保護力度,減少水土流失,使得人口環境以及資源能夠實現和諧發展目標。在未來的規劃中,針對水土流失可能出現的區域,也需要采取有力的預防措施,尤其要加大植被覆蓋力度,使得相關區域具有較強的抵抗能力,輕度水土流失問題能夠進行自我恢復。
為了能夠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促進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做好水土流失防治工作,這樣既能夠保證水土,又能夠改善生態環境,所創造的經濟效益有目共睹。水土流失進行防治時,需要將生態改善,充分地結合經濟發展,廣大群眾應該積極參與其中,尤其是廣大干部需要加大宣傳力度,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著重關注水土流失問題,在根本上將自然恢復和人工恢復,同時,推進將治理和保護密切結合,從而科學高效地推進水土流失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