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濛
所謂引導能力,即引導學生完成既定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標的能力。引導能力關鍵在于“引導”,既要突出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及作用,也要講究一定的方式方法。對高校輔導員而言,其引導能力主要體現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比如對學生進行日常教育管理、思想健康教育、就業指導,目的是為了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最終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將引導能力看成是高校輔導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媒介。那么,具備良好引導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概括來講,掌握了引導能力,也就掌握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力和控制力。
新媒體環境,對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引導能力形成沖擊,但這總歸是外因,歸根結底還是目前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的專業化程度有待提升,尤其是在新媒體環境下,這一問題越發突出。具體來講,雖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一定成績,但是很多高校輔導員存在學科背景多樣化、工作積極性不足以及職業怠倦等問題,導致輔導員隊伍的專業素養未達到實際工作要求,引導力難以凸顯。
傳統的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單向傳授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輔導員在其中起主導作用,也就更容易獲得與掌控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導能力。另外,傳統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輔導員以宣傳主流意識形態為主要任務。然而,新媒體對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內容都構成了影響。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可以從網絡上自主獲取多元化的信息資源,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逐漸提升,輔導員不再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唯一主體,而且也不再具有信息資源的絕對優勢,甚至其并不能有效應對新媒體環境的復雜變化,這樣一來使得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主導地位逐漸被弱化,降低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導力。另外,網絡信息量巨大且更多樣化,具有更廣的覆蓋面,對學生而言更具吸引性與誘惑力,使得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引導能力被多元信息傳播消減。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輔導員采用“你聽我說,我說你做”的主導式、灌輸式教育方法,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服從安排,學習自主性與主動性不足,久而久之還會引發學生的抵觸心理,影響教學成效的實現與提升。而隨著新媒體技術的應用,極大程度地改變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舉例來講,傳統信息管理與傳送渠道較為單一,基本都在課堂上進行,而隨著新媒體技術的應用,微信、QQ群、微博等通信工具都可以用來進行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這也是提升教師引導能力的重要途徑。當然,對教師而言,如果難以主動適應或不能有效推動這種改變,那么其教學必然是低效的。
增強輔導員話語的說服力,有助于增強學生對輔導員話語的認可度與接受度,只有這樣,輔導員才更具引導能力。第一,輔導員應當具有過硬的政治素養,要不斷加強政治理論學習與研究,以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話語的支撐,構建個性話語體系,保證自己在具備深厚理論素養的基礎上,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實增強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第二,輔導員應當具有良好的專業素養,高校輔導員身兼教育者與管理者雙重身份,工作中會涉及學生教育、管理及服務等多個方面,所以輔導員要具備良好而全面的專業素養,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和綜合能力,掌握教育學、心理學及社會學等多門學科知識,在工作中靈活運用;第三,輔導員應當創新話語風格,在日常工作中要關心愛護學生,以情動人、以理服人,避免說套話、空話,善于結合鮮活案例,來增強引領能力。
輔導員在組織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要注重自身話語水平的提升,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一方面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內容的生活化,即話語內容要符合或貼近學生實際,迎合其興趣愛好,滿足其情感需求。同時,善于抓住國內外熱點話題來設計話語內容,在話語表達上要盡量做到生活化,比如可以關注學生的網絡行為和語言,帶領學生深度挖掘、分析熱點事件背后蘊含的價值觀。另一方面要注重時效性,即教學中引入當時熱議的潮流話題,在增強話語的權威性與傳播力的同時,增強引領能力。
傳統思想政治教育中,輔導員往往不注重語境的構建與優化,導致語境和話語的脫節,話語缺乏感染力,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在新媒體環境下,輔導員要注重語境營造,著力于高校話語語境與個體話語語境的優化,創建積極向上的校園語境生態,增強話語感染力的同時,實現輔導員引導能力的提升。
總而言之,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新媒體技術的不斷應用,網絡多元化思想逐步滲透到人們頭腦中。在網絡新媒體的主導及推動下,網絡話語和思潮逐步興起并強勢發展,而這影響和削弱了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引領能力。所以,在新媒體環境下,高校輔導員應當積極順應時代發展形勢及需求變化,轉變自身工作觀念,積極探索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引導能力提升路徑,以增強教育效果。可以說,這是一項極具必要性、現實意義的工作。
(作者單位:長江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