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塔縣消防救援大隊,甘肅金塔 735300)
一直以來,鄉鎮農村的消防安全工作都是薄弱環節。鄉鎮農村偏遠地帶發生火災,時有因缺少專業的消防救援隊伍而錯過最佳的撲救時間,導致農村偏遠地帶的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受到損失的事情發生。為保護廣大農民的根本利益,鄉鎮消防隊伍的建設、完善十分重要[1]。
當前,工業化、城鎮化的進程在加快,消防安全需求在不斷增加,但消防力量卻跟不上社會發展速度,這使得消防安全需求與消防力量不足的矛盾愈加凸顯。據統計,60%左右的火災發生在農村地區或城鄉結合部。有些小火因撲救不及時發展為大火災,鄉鎮地區的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保障性堪憂。
近年來,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深入,農民生活水平穩步提升。為早日達到共同富裕,全國各地都在不斷地加快城鎮建設的步伐。生活水平的提升,標志著各種電器和油、天然氣等易燃易爆危險品的廣泛使用。這些因素在便利了人民生活的同時,也增加了火災隱患,導致鄉鎮農村火災起數明顯上升。
在鄉鎮農村地區,消防工作開展難度較大,因為其存在自身的一定制約條件。主要有以下幾點:
(1)鄉鎮農村地區火災隱患多。大多鄉鎮農村地區的民居住宅為土木結構、磚木結構,其耐火等級較低。房屋建造規劃較亂,道路不通暢,防火間距小,消防車不便通行。農村地區柴草堆垛等易燃物多,一旦發生火災,其蔓延速度極快。(2)鄉鎮農村地區交通不便利。平原地區的鄉鎮情況稍好,但在山區地帶,道路崎嶇,盤山公路為主,村莊分布散亂,都導致消防救援路途耗時長,行車的危險系數高,無法對火災進行及時撲救。(3)鄉鎮農村地區自然條件較差。我國農村地區條件,尤其是西部地區,自然條件較差。氣候普遍干旱,天然水源不足。在某些極端惡劣地區,人畜飲水尚不能滿足,消防用水更是無法保障。(4)鄉鎮農村地區消防安全意識淡薄。農村地區的受教育程度較城市地區普遍偏低,消防安全意識也較城市地區淡薄。在農村,大多群眾受民俗文化、傳統觀念、經濟條件等因素制約,并未接收新事物,對于消防隱患并不了解,安全意識十分淡薄。(5)鄉鎮農村地區消防基礎設施不足。由于經濟發展差異,除大多未編制消防專業規劃外,有些鄉鎮并未設置市政消火栓,甚至水資源匱乏地區的消防水源都無從保證。(6)鄉鎮農村地區消防安全責任落實不到位。在鄉鎮,發展經濟是首要大事,抓消防安全并未列入重點日程。(7)鄉鎮農村地區經濟落后,消防經費無法保障。南方省份的鄉鎮一般不存在消防經費問題,但是在西部經濟落后地區,由于政府財政收入有限,消防經費時有不足。
除鄉鎮本身的硬件條件制約外,鄉鎮消防隊伍的建設中也存在一些典型問題,如下文所示。
2.2.1 消防隊伍構成復雜
消防隊伍構成復雜主要是兩個方面:
(1)隊伍的“進口”把關不嚴。在鄉鎮消防隊伍建設之初,隊員的征召通常由各鄉鎮政府自行組織進行。因此,存在把關不嚴的現象。(2)隊伍中外地隊員占一定比例。外地隊員跟本地隊員相比,其流動性較強,因此外地隊員中的技術骨干保留性不如本地隊員,這就無法保證消防隊伍保持積極向上發展態勢。
2.2.2 戰術素養較低
鄉鎮消防隊伍的指戰員在消防救援過程中,遇到高危環境、突發性災害等,心理承受能力稍差。緊張、恐懼或者盲目樂觀等心理都會導致指戰員的判斷出現偏差,戰術出錯、安全措施不到位等情況,容易造成隊員的人身安全受到損害。
2.2.3 消防經費保障困難
某些鄉鎮政府空有建立鄉鎮消防隊伍熱情,卻忽略了明確經費保障機制。經費不夠則導致消防器材簡陋,裝備長期無法更新,會在很大程度影響消防救援效率。
2.2.4 器材裝備配備不足鄉鎮消防隊的裝備無法完全滿足。雖現行標準已對該部分做出要求,但由于經濟發展的不均衡,各地消防裝備配置情況并不統一。在經濟欠發達地區,甚至缺乏基本的后期維護費用,使得消防車帶病運行,這會嚴重影響出警效率與消防救援效果[2]。
3.1.1 堅持政府主導
建議將鄉鎮政府專職消防隊的建設工作納入考核體系,作為政府部門及領導干部的政績考核標準。推動鄉鎮政府積極落實建設任務,切實將鄉鎮消防隊伍發展壯大。
3.1.2 打破傳統模式
建議將鄉鎮消防隊伍的建設納入市級的城鄉規劃中,納入社會綜合治理與平安體系建設考核,并將各部門的職責分清講明,禁止出現推諉扯皮的現象。市級政府同縣級政府一起,將鄉鎮消防隊伍的經費等都納入財政預算。打破原來由消防部隊主導的傳統模式。
3.1.3 將優惠政策切實落地
建議相關職能部門積極協調,在為鄉鎮消防隊員的戶籍安置、子女入學、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給予特殊照顧,將鄉鎮消防員納入特殊艱苦崗位行列。對于外來人員則納入入戶職業資格及職業工種目錄,明確其申報“優秀外來務工人員”指標。
3.2.1 以績效提高競爭活力
建議由市一級的人社局出臺相關文件,明確調整鄉鎮消防隊員隊員的工資福利待遇等一系列問題。將鄉鎮消防員的工資劃分為職務工資與績效工資,明確規定鄉鎮消防員的績效工資標準,消防支隊每月提交績效考核結果至市一級的職員服務中心,由職員服務中心核定后再進行下發。績效考核制度可進一步解決鄉鎮消防隊員工資待遇與平時工資表現脫鉤問題,提高隊伍的競爭活力。
3.2.2 以崗位確定薪酬水平
建議由消防支隊進行牽頭,協調市一級的人社局、職員服務中心等部門,將薪酬發放方式由以往的按資歷發放改為按職員等級發放。具體為:根據班長、副班長(文員、文書)、戰斗員、駕駛員等崗位的不同,分別確定隊員“職員等級”,然后按確定后的合理等級進行薪酬的核發。
鄉鎮消防隊伍以“績效考評”為抓手,從各個方面,如學習訓練、作風紀律、生活秩序、履行職責、評先評優等,對消防隊員進行考核。績效考核每日打分,每月進行匯總,年度終了再次進行排名。分數按檔次劃分為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個等級,根據每月的績效分數進行獎金的下發。全年的績效獎金與月度表現相掛鉤,按分數進行年度獎金的核發,充分做到獎勤罰懶[3]。
要認清形勢,提高認識,切實增強做好鄉鎮農村火災防控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充分認識到鄉鎮農村火災對當地的經濟發展、社會穩定造成的影響,必須站在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提高民生福祉的高度,增強做好鄉鎮農村消防工作重要性、緊迫性認識,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要求,用更大力度、更高標準全面推進鄉鎮農村消防工作進程,大力建設鄉鎮消防隊伍,著力解決農村消防安全存在的突出問題,全面改善農村消防安全現狀,提高農村地區的火災防治能力,切實保障鄉鎮農村區域的安全發展、和諧發展[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