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繼陽
隨著新媒體行業的崛起,各種創新的剪輯方法、剪輯思路出現,推動了剪輯工作的發展。在新媒體剪輯蓬勃發展的背景下,廣播電視節目剪輯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就表現出來了。如何優化現有的廣播電視節目剪輯方法,成為當下剪輯師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所謂廣播電視節目剪輯,就是對節目視頻、音頻做出的裁剪、編輯,是將事物片段整合后呈現在人們面前的一種方法。目前廣播電視節目常見的剪輯方法有平行剪輯、敘事剪輯、對比剪輯等。
隨著受眾審美意識的崛起,其對廣播電視節目剪輯的需求也越來越高。為了進一步梳理改進廣播電視節目剪輯工作的思路,筆者隨機邀請了50名不同年齡層的受眾填寫了有關“廣播電視節目剪輯需求”的調查問卷。通過對調查問卷結果的整理、分析,筆者認為可以將現代受眾對廣播電視節目剪輯的需求歸納為如下兩點:
節目風格是直觀影響受眾選擇廣播電視節目的因素,調研目標群體中有80%的受眾都選擇了這一需求。他們認為只有使剪輯風格與節目想要傳遞的精神、內容相匹配,并在后期制作中同節目統一、協調起來,才不會讓他們在觀看節目時出現明顯的跳躍感,才能確保他們在觀看節目時獲得更舒適的體驗。
在自媒體盛行的今天,為了博得更多收視率,很多節目都在節目播出前、后將節目剪輯成若干部分來吸引眼球,這一舉措不僅影響了節目的完整性,也影響了受眾觀看節目的體驗。所以,調研中有90%的受眾認為完整、飽滿的剪輯結構是他們選擇廣播電視節目時必須考量的。
一般來說,剪輯工作進行前,剪輯人員要對原始素材有充分了解,對素材進行歸類,并根據內容形成一個剪輯思路,貫穿始終,表現一定的剪輯思想。一個好的新作品,要實現前后的一致,同時,具有科學合理的結構、順序和良好的畫面效果。基于受眾對廣播電視節目剪輯工作的需求,如果想要獲得最佳剪輯效果,工作人員可以從以下4個方面展開:
確定了剪輯的基調,就能為后續剪輯工作提供明確方向,進而幫助剪輯師更好地把握剪輯風格,實現對廣播電視節目剪輯方法的有效改進。比如,在廣播電視節目剪輯前,剪輯師應結合制片人、編導等對這一節目的剪輯要求,明確剪輯基調,在此前提下,設計能統攬整個節目的剪輯風格,以保證剪輯效果的協調一致,實現對廣播電視節目剪輯效果的優化,也為受眾帶來更好的視覺、聽覺享受。
在完成了節目剪輯基調、風格的把控后,剪輯師也應就剪輯方法進行優化,通過優化,提高被剪輯內容呈現的完整度,確保受眾能夠通過剪輯后的內容完整地了解節目,進而提高廣播電視節目剪輯的質量。比如,在實際剪輯的過程中,剪輯師應濃縮節目內容,將最關鍵的節目內容、人物情緒充分體現出來,以提高受眾的視覺享受,凸顯優化廣播電視節目剪輯方法的價值。與此同時,剪輯師還可以對節目節奏進行優化,為受眾帶來視聽盛宴。比如,在通過改進節奏優化廣播電視節目剪輯方法時,剪輯師可以靈活地應用“閃白”“淡入淡出”等剪輯技巧,為受眾帶來時空變幻、交互的感受。
鏈接鏡頭是廣播電視節目剪輯實踐中具有一定難度的部分,在基于受眾需求改進廣播電視節目剪輯方法時,剪輯師也應對這一部分作出優化處理,在遵循節目剪輯基本規律、原則的基礎上,提高剪輯成品的和諧度,以收獲更好的節目剪輯效果。比如,剪輯師應秉持“動接動”“靜接靜”的思路確定剪輯點,確保被剪輯內容運動狀態一致,以此提高剪輯的質量,為受眾帶來良好的廣播電視節目觀看體驗。
后期制作技術的合理使用能夠進一步增強節目效果,所以,在改進廣播電視節目剪輯方法時,也可以嘗試將更多特效應用到節目剪輯中,提高節目的趣味性,營造更好的節目氛圍,提高節目的收視率。比如,在利用后期剪輯技術改進廣播電視節目剪輯方法時,剪輯師可以利用“場景加速”“畫面合成”等后期剪輯技術,使節目更生動有趣。但需要注意,在這一環節,剪輯師應盡量避免過多使用疊化人物畫面的特技,否則容易導致節目畫面雜亂,影響節目整體觀感。
綜上所述,剪輯師就像文字編輯一樣,要拿鏡頭當詞匯使用,重新遣詞造句,使畫面有主題和敘事。一個剪輯師的文化素養和審美意識非常重要,因為素材里有很多東西需要剪輯師去發現,之后才有機會重構節目。緊貼現代人審美觀,科學地改進、創新廣播電視節目剪輯方法已經成為剪輯師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所以,本文針對受眾需求提出改進廣播電視節目剪輯的思路,希望能對剪輯師工作有所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