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云
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電視臺等傳統媒體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電視臺文字編輯工作范圍進一步拓展,編輯除了要進行文稿編寫之外,還需強化數字化編輯理念,掌握信息技術,優化工作模式,滿足融媒體時代受眾的多樣化需求。
1.從內容把關者到節目運營者的轉變。對電視臺文字編輯來說,以往他們工作關注的重點是文稿內容本身是否精練,是否吸引人。他們個人的專業素養和道德水準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電視節目的品質。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受眾審美水平的提升,文稿質量不再是節目制勝的唯一法寶。任何一個成功的電視節目都是團隊協同作戰的結果。
因此,文字編輯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積極參與節目運營,利用信息技術優化工作流程,提升節目傳播時效。還要以市場為導向,利用網絡平臺,篩選老百姓真正喜聞樂見、具有正能量的素材,利用新媒體技術創新節目內容,全程參與節目運營,最終將精美的電視節目呈現給廣大受眾。
2.從傳統節目編輯角色向綜合節目編輯角色的轉變。以往人們觀看節目主要是通過電視,而隨著信息科技的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受眾通過短視頻、微信等社交媒體去獲取和傳播信息。由于現代信息的傳播方式及渠道發生巨大改變,媒體文字編輯工作也必須與時俱進。電視臺文字編輯要積極轉變角色,真正成為符合新時代要求的融媒體工作者。不僅要對原有的工作模式及節目載體進行創新和調整,創建節目專屬的門戶網站、公眾號、手機APP等,還要學習其他媒體成功運作的經驗,密切關注行業發展趨勢。
3.從專職于電視的“專家”向具備多項融合技能的“雜家”轉變。在信息爆炸的年代,單一的傳播方式是很難吸引老百姓的。如何在保持節目嚴謹性與專業性的基礎上,創作出有趣的內容并以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成為電視臺文字編輯的研究課題。現在,互聯網平臺競爭激烈,各種不同類型的網站、微信公眾號及手機APP爭奇斗艷。盡管其中不乏庸俗的節目,但不可否認,新媒體多元化形式確實很受老百姓歡迎。究其原因,是因為這些形式靈活多樣,時效性和互動性更強,更貼近廣大受眾。
因此,文字編輯應該密切關注互聯網動態,努力學習融媒體先進的運作方式和表達方法,真正了解老百姓的所思所想。在確保正確輿論導向、堅持嚴謹性和專業性的前提下,多創作一些多元化和趣味性強的節目,創作一些短小精悍、貼近生活的作品。作為電視臺文字編輯,要從電視“專家”逐漸轉變為精通十八般武器的“雜家”,不斷掌握現代媒體發展所需要的新技能、新工具,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1.適應融媒體環境,提升多元化編輯能力。融媒體時代,巨大的信息量和多元的信息平臺給廣大受眾提供了更多選擇。目前直播平臺及視頻應用APP非常流行,對電視節目產生了一定影響,傳統電視節目的地位直線下降。文字編輯只滿足于做好自己節目的策劃和剪輯遠遠不夠,只有完全融入融媒體環境之中,才能滿足受眾對多媒體信息的獲取需求。現階段,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充分結合已經成為必然趨勢。新媒體技術的發展也為文字編輯提高文稿質量和編輯效率提供了保障。鑒于此,電視臺文字編輯需要改變角色,變換思路,改變傳統的制作模式,構建一套適合融媒體環境的工作流程,提升自身多元化編輯能力。
2.更新創作理念,拓展創作路徑。融媒體時代,文字編輯的工作范圍正在逐漸延展,創作理念和路徑流程均發生了很大變化。文字編輯在前期的編創、中期的文案和后期的制作過程中,打破部門間的藩籬,通過發揮和調動團隊的主觀能動性,集思廣益,最終形成一套完善的工作流程。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效率,而且可以節省人力、物力。另外,為了貼近廣大受眾,最大限度地滿足不同受眾的需求,文字編輯需要將傳統媒體的一致性與融媒體時代的獨特性有機結合,還必須熟悉掌握現代流行詞句和網絡語言,并靈活運用在自己的文稿中,使作品的文字語言不脫離時代,吸引更多受眾關注。
3.提高文學素養。文學素養是新聞工作者的必備品質。不論是傳統的文字編輯,還是新時代的媒體人,文學素養一定是不可或缺的,而且需要不斷提升。文學素養作為新聞工作者的基本能力,決定了其是否能夠勝任本職工作。在招聘中,擁有良好的文學素養成為入職考核的必要條件之一。但是,良好的文學素養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其需要長期的積累和沉淀。因此,文字編輯除了在工作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之外,還需努力拓展學習范圍,保持對新聞學探究的熱情,從大量的優秀文學作品中吸收養分,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和文學素養,使編輯的節目能夠更貼近生活,更具感染力,更受受眾的喜愛和青睞。
總之,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新媒體的出現對傳統媒體產生了重大影響。傳統媒體產業只有順應潮流,創新變革,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電視臺文字編輯更應順應時代發展,積極參與到這場偉大的變革中。文字編輯要不斷提高文化修養和編輯能力,努力提升綜合素質,掌握更多新技術、新技能,實現從單一型人才向復合型人才的轉變,為廣大觀眾制作出更多優秀的電視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