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強
剪輯是影視制作中一個重要的環節,主要將視覺素材與聲音素材進行裁剪、組合、加工、處理,進而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作品。剪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作品的藝術水準。如果剪輯師能夠在后期剪輯過程中藝術化處理鏡頭與鏡頭之間的關系、時間與空間的關系、色彩之間的關系、光線之間的關系等,那么能夠大大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給觀眾帶來賞心悅目之感,進而大大提高收視率。
任何一個行業的從業者都必須具備扎實的基本功,否則難以勝任這份工作。對剪輯師而言,如果連基礎性的工作都難以應對,更遑論創新與求變。作為剪輯師,必須熟練掌握索貝、快剪輯、premiere等相關剪輯軟件的操作及使用。同時,作為剪輯師要熟練掌握剪輯相關技巧。如視覺中的“疊化”,在一個鏡頭切換到另一個鏡頭時,如果沒有幾幀疊化進行過渡,那么鏡頭間的切換將會顯得過于突兀。視頻的畫面色彩處理也是極為重要的技巧,剪輯師在剪輯過程中要注重顏色的層次感,整部片子不能都是純黑或純白,否則會給觀眾造成審美疲憊。在進行色彩明亮度處理的時候,要運用科學方法,不要一味增加或淡化色彩,而是要增加色塊面積或減小色塊面積。視頻構圖也是剪輯師要掌握的技巧,對那些較為嚴肅的場景,要考慮對稱構圖,對那些相對輕松的場景,可以考慮不對稱構圖。剪輯師還要掌握視頻的畫面與色彩、光線的處理、三維特效的應用等相關技巧,為高質量的視頻剪輯奠定基礎。
剪輯師美學素養的高低影響作品的藝術水準。作為一名剪輯師,要在平時不斷提升自己的美學素養,汲取更多的養分,應用到視頻剪輯中,提升作品的藝術感染力。第一,剪輯師要具備一定的文學素養。影視與文學并沒有本質的區別,影視是運用鏡頭來講故事。想把故事講好,剪輯師就得具有文學審美。剪輯師要懂得如何進行鋪陳、如何增強層次感、如何設計高潮部分,通過一系列鏡頭語言向觀眾娓娓講述視頻內容。第二,剪輯師要具備一定的音樂修養。音樂在影視作品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影視作品整體效果。剪輯師要懂得在哪些鏡頭穿插音樂、穿插什么樣的音樂。如果剪輯師對音樂沒有一個基礎性的了解,那么在配樂時,就無法更好地做到音樂與鏡頭、內容的有機融合,無法更好地渲染氣氛。第三,剪輯師還要具備一定的美學素養,光影怎樣接、在什么位置植入才能更好地表達故事的內容都是剪輯師需要考慮的。第四,剪輯師還要具備一定的建筑學素養。從建筑學中剪輯師學到了對稱、構圖、層次感等相關知識與技能,剪輯師將這些技能與知識應用到視頻剪輯中,會使視頻大大增色。
影視剪輯工作不僅是一份考驗技能的工作,也是一份考驗體能和毅力的工作。如果剪輯師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是很難堅持下去的。剪輯工作是一項非常煩瑣的工作,剪輯師在剪輯時不僅要先熟悉文稿內容和視頻素材,還要對作品所要表達的核心思想與主旨有一個準確的把握和理解,然后再根據主旨和思想對視頻素材進行篩選、梳理、重組等處理。在處理過程中,很有可能一不小心操作失誤,導致之前的工作都前功盡棄。剪輯師在構思的時候,會花費很多時間,剪輯師做完一個成片會花掉十幾個小時。對一個普通人而言,十幾個小時的腦力和體力工作,會讓人感到心力交瘁。同時,剪輯師還要具備一定的耐心。在剪輯過程中,剪輯師只有全神貫注投入工作,才能保證思路不被打亂,如果剪輯師耐不住性子,那么就會大大影響到作品的質量,甚至要進行返工,因此剪輯師必須坐得住、扛得住、頂得住。
創新是一個行業前進的動力源泉,對影視行業而言尤其如此。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及觀眾審美趣味的轉變,剪輯師必須對影視作品進行探索與創新,剪輯出更富創意的作品來,給觀眾帶來耳目一新之感。首先,剪輯師要學習一些新的剪輯技巧,隨著影視技術的發展,一些新興技術也應運而生,剪輯師要與時俱進,積極學習新的技術手段并加以應用,不斷提高作品水準。其次,剪輯師要轉變自己的剪輯思路,不要按部就班進行剪輯,而是要在剪輯中融入一些新的想法與點子。例如,剪輯師在剪輯一部動畫片的時候,可以對動畫片中小動物的形象進行設計,把小動物的形象融入標題中。觀眾看到這樣的形式會覺得有新意有創意,更有興趣觀看接下來的節目。
對一個普通的剪輯師而言,大腦的儲備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無限量地存貯剪輯素材,這就需要剪輯師建立起自己的素材庫,需要什么素材就可以信手拈來。其一,平時可以在網絡上搜集整理相關的音樂、音效、視頻、效果、圖片等素材,定期整理分類,便于工作中使用。其二,剪輯師在日常工作中可以對自己比較滿意的作品進行存檔,如果碰上相同題材可以借鑒改用,大大提高剪輯效率,剪輯師可以騰出更多的時間進行思路的拓展與技巧的提升,進而提升作品的整體效果,達到預期收視實效。
鑒于剪輯師在剪輯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剪輯師要深刻認識到夯實專業基礎的必要性,針對技能上存在的不足,采取行之有效的解決措施,讓自己成長為一個專業技能過硬、綜合素養較高的復合型人才,為廣大觀眾提供更多更優質的電視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