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計量科學研究所,山東泰安 271000)
設備管理是檢測和校準實驗室順利開展工作的基礎前提,檢測和校準實驗室的設備主要包括檢測和校準設備,這些設備量值準確,滿足實驗室的工作需求是確保檢測和校準實驗室工作質量的重要基礎,尤其是對于計量檢定機構來說,一定要將設備管理當成檢測和校準實驗室工作的最核心工作內容之一,嚴格按照相關的標準和規定來運行設備管理工作。
檢測和校準實驗室的設備管理要遵循動態、適用、全面和經濟的原則。(1)其中動態是指校準設備和檢測設備處于動態工作的狀態,隨著檢測和校準工作的進展,對應的設備的性能可能會有所下降,進而出現故障、報廢等情況,并且設備的數量也可能會出現增加或者減少的情況,所以設備的管理也應該是動態的過程,要結合具體的場地變化、設備變化來調整設備的管理方法[1]。(2)適用是指檢測和校準實驗室的設備的管理手段和方法要結合實際情況,也就是結合檢測機構具體的設備數量、設備種類、設備使用的頻次以及實驗室的規模來制定適用的管理手段和方法,而不能生搬硬套標準。(3)全面性的管理原則是指要將檢測和校準實驗室所有的設備都納入到整個管理系統中,實現對設備的全面管理。(4)經濟性原則是指在符合管理標準的基礎上采取成本較小的方法,控制好設備管理的成本。
ISO/IEC 17025標準是當前國際上檢測和校準實驗室應當遵守的設備管理標準和要求,作為計量檢定機構,也應該遵循ISO/IEC 17025標準來做好設備的管理工作。ISO/IEC 17025標準從設備的配備、使用、標識、溯源和檔案這幾個方面提出了設備管理的主要要求。
檢測和校準實驗室應該按照正確的檢測和校準工作的內容和流程來配備設備,具體包括抽樣、測量和檢測方面工作的設備。設備的配備要嚴格遵循采購申請、計劃編制、采購設備、驗收設備和建立臺賬的流程來進行。
(1)首先是采購申請。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要結合具體的業務開展內容和要求來制定采購計劃,提出采購申請,做好設備采購申請的可行性分析報告,然后將設備采購申請提交給設備管理部門。在可行性報告中,應該清楚指出設備采購的資金預算、采購理由、技術參數和績效目標等,然后管理部門的人員來評審設備采購申請。
(2)設備管理部門要審批設備采購申請,然后將通過審批的設備采購申請進行統一的編制,編制年度設備采購計劃[2]。
(3)設備采購由采購部門開展,結合采購計劃來對擬采購的設備進行招標,并加強招標評審,主要對比評審廠家的信譽、資質、設備價格、設備質量以及售后服務等,選定之后簽訂書面合同,約定交貨和驗收的時間期限。
(4)設備驗收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設備使用部門和質量管理部門以及廠家要進行開箱、安裝、調試和技術驗收。
(5)建立臺賬,驗收合格的設備要建立設備臺賬,記錄設備的編號、名稱、廠家、規格型號、入賬日期和使用部門等。
檢測和校準實驗室的設備要由專門的人員來操作。
(1)首先要做好溯源和核查,制定校準計劃,所有的設備在使用之前都要進行校準或者核查,然后按照程序要求對需要進行期間核查的設備做好核查工作,檢測和校準之后要做好保護工作,避免檢測和校準結果失效[3]。
(2)設備的使用過程中要完全按照設備的標準操作規程來進行。所有的設備都要制定使用、存放和維護程序,制定維護計劃,設備校準之后產生的修正因子要在備份中及時更新。設備的操作要由專業的人員來操作,需要經過授權,然后嚴格按照說明書上的手冊以及操作流程來進行操作。
(3)在設備使用的過程中如果出現故障或者疑似出現故障時都要馬上停止使用設備,并貼上故障標識,避免故障設備出現誤用的情況,直到設備完全修復為止。設備每一次使用和維護保養都要做好記錄,對于無法修復的設備,應該提出報廢申請,經過設備管理部門審核之后就可以報廢。
檢測和校準實驗室所有的設備以及軟件都要貼上唯一性的標識,對于需要校準的設備也應該貼上校準狀態,將上次校準的日期和實效日期標識清楚。唯一性標識中應該將設備名稱、設備標號以及設備狀態清晰標注好,其中標識狀態用禁用、限用和合格來表示,分別采用紅色、黃色和綠色三種顏色來區分。其中禁用標識的設備是指出現缺陷、超出規定周期沒有送檢或者校準的設備、超出規定限度、給出可疑結果等的設備,需要禁止使用。限用標識是指存在著一定的缺陷但是在限定的情況下可以使用的設備。合格標識是指經過校準或者檢定符合技術規范使用要求的設備。
所有用來校準或者檢測的設備,如果其對校準或者檢測的有效性或者準確性存在著比較突出的影響,那么在正式投入使用之前一定要做好檢定/校準,所以檢測和校準實驗室應該制定完善的設備檢定/校準計劃和設備檢定/校準程序。對于新采購的設備在使用之前,使用部門要按照檢定規程或校準規范等技術文件提交設備的檢定/校準需求,然后由設備管理部門接收相關的文件,并制定周期檢定/校準計劃[4]。對于設備制定的檢定/校準計劃要清晰標出設備的名稱、編號、檢定/校準周期、型號規格、溯源機構、上次檢定/校準的日期以及下次檢定/校準的日期等。合理確定設備的檢定/校準周期,具體可以結合設備的使用頻次以及情況來進行評估,在控制風險的同時也應該合理控制費用,在兩者之間達到平衡。選擇檢定/校準實驗室進行溯源,做好溯源能力的評審,具體可以從測量的不確定度是否滿足被校準設備的計量特性要求、溯源項目是否獲得CNAS認可、測量范圍是否覆蓋需溯源的測量點等方面進行評審,對于特殊的設備,可以向指定的計量檢定機構申請強制檢定。檢定/校準完成之后要比較計量特性和預期使用要求,其中計量特性參數包括準確度等級、參量范圍、最大允差以及分辨力等,滿足要求的貼上合格標識,不合格的設備要調整維修,再次進行檢定/校準驗收。
檢測和校準設備要做好檔案管理,每次的檢測、校準都要做好記錄,同時還應該將設備的采購申請、采購合同、使用說明書、驗收記錄、溯源計劃和溯源證書、維修記錄、維護計劃和記錄等都納入到設備檔案管理的內容之中,對于每一個設備要建立獨立的檔案夾,存放相關的檔案資料。
檢測和校準實驗室的設備管理應該嚴格按照相關的規定和規范來進行,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和改進,實驗室也應該按照實驗室的設備種類、數量和規模等來制定適用的設備管理辦法和流程,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對于所有的設備都選定專門的人員來進行專項管理,這樣才能實現對設備的有效管理,從而為實驗室檢測和校準工作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