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曲縣消防救援大隊,甘肅甘南 746300)
防火設計在整個建筑工程的設計過程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可靠的防火設計為整個建筑提供了安全保障,所以建筑設計人員需要充分重視防火設計,通過實地考察和不斷進行模擬實驗來選擇最優的防火材料,不斷對防火系統進行完善和更新,制定安全可靠的設計方案,才能更大程度上提升建筑的安全性能,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不受侵害。
在民用高層建筑的施工過程中,防火設計不當帶來的安全隱患一直是施工人員關注的突出問題。高層建筑一旦發生火災,如果防火設計不過關再加上高層建筑的結構復雜,極有可能加重火災事故帶來的危害,損害人民生命安全。民用高層建筑一旦發生火災,危害主要有幾個方面:(1)高層建筑中的住戶眾多,大多數居民都需要用火來滿足日常生活需求,因此火源數目非常多,再加上電氣設備數量龐大,火災會引起設備短路從而造成更大的危害。(2)部分建筑為了節約成本選擇一些劣質的防火材料,一定程度上會增加發生火災的可能性。(3)發生火災時,存在于民用建筑中的豎井管道等,會造成煙霧的迅速蔓延,空氣的迅速流通會加重災情,不利于人員的快速疏散,也增加了救援難度。(4)高層建筑中的人員居住密集,如果疏散通道設計不合理,火災發生時就會造成逃生通道的損壞,不利于逃生人員的快速撤離。
在施工建設過程中,第一步就是要選擇適合的建筑材料,建筑材料的好壞不僅可以影響建筑整體結構的穩固可靠性,還決定了建筑的防火性能的好壞。近些年的建筑材料的選取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一些建筑開發商在利益的驅使下選擇了采用成本低的建筑材料,因此埋下了不可知的安全隱患。建筑材料的選取不僅要開率防水防火性能,還要更大程度的保持建筑的美觀性,因此選取過程需要謹慎進行,需要充分考慮建筑的地理位置、施工高度等基礎因素的影響[1]。
國家標準《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明確規定,高層建筑的耐火設計須遵循“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設計指針,采用可靠的技術,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建筑的耐火設計。具體設計規范如:(1)19層以上高層建筑樓板耐火極限需大于2h,墻柱應大于3h;(2)19層以下建筑的樓板耐火極限需大于1.5h,墻柱需大于2.5h;(3)有關部門需監督建筑施工單位所選取的耐火材料符合相關規范,確保采用的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火性能,同時需要對設計施工圖紙進行嚴格審核,保證建筑內的樓梯間距、滅火系統、安全逃生通道等設施的安全可靠。
建筑疏散通道的設計需要充分考慮疏散人群的實際情況,可以分別針對老幼病殘和年輕人群設計不同的疏散通道,以便于在疏散過程中能夠更大程度的保證人群的生命安全。此外,疏散通道的設計也要適當考慮火災發生時的煙霧蔓延情況,對煙氣進入逃生通道和走廊時的情況進行整體把握和預測,保證在煙霧完全彌漫前人群能夠順利達到安全區域,避免煙霧中毒情況的發生。另外,一些在疏散通道設計中的關鍵部件更需要達到國家消防技術標準,比如消防通道、疏散出口、滅火器等消防設施放置平臺等,這些部件必須放在合適的位置,方便疏散人群的快速撤離。設計人員必須時刻保持嚴謹認真的態度,不能因為懶惰粗心而忽略一些重要細節的設計,這些細節可能會帶來生命危險,不能掉以輕心[2]。
火災自動報警控制系統在建筑的整個防火設計中是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因此,如果想要設計出完美的防火型建筑,就需要不斷對火災自動報警控制系統進行完善和更新。設計火災自動報警控制系統的過程需采用安全可靠的技術手段,對煙霧傳感器和溫度傳感器的相關設施進行合理配置,才能確保在火災發生時,系統能夠及時觸發報警等相關措施,更大程度上確保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得到救助。
過分追求建筑外觀的獨特美觀性,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建筑的整體防火耐火性能,一些建筑施工單位,為了呈現獨特的建筑設計,沒有把防火設計放在第一位,這往往會造成建筑的疏通路線擁堵,道路燈光昏暗等現象,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防火設計方面的怠慢和疏漏,如果發生火災,人員不能及時逃生,便會加重災情,甚至會影響救援人員的施救速度,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因此,獨特的建筑設計需建立在安全的基礎上,防火技術需要引起足夠重視,如果一些建筑裝飾阻礙了防火耐火設計施工,就應予以摒棄,尤其是在人員疏散通道和消防設施的設計上,更應該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進行建筑裝飾設計。
在進行建筑防火設計的過程中,設計人員必須嚴格遵循國家建筑設計相關規范,對一些在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處理解決,才能從根本上杜絕火災安全隱患,對于一些技術問題,需要不斷進行改進,選取最適合的建筑材料。建筑指揮人員需要將安全問題銘記在心,時時刻刻以安全為第一位,嚴格按照建筑規范進行施工建設。在設計過程中,應該嚴格按照建筑物自身的實際情況和特點,因地制宜,選取最適合的防火策略,根據其自身特點進行防火設計,保障在火災發生時消防工作的順利進行。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高層建筑,這也意味著給建筑中的防火設計增添了難度。在我國目前的防火設計中,高層建筑物的防火設計占據著重要地位,由于樓層較高,建筑內的消防通道和防火系統的建設就非常困難,因此,在高層建筑物的防火設計中,可以采用建設安全疏散平通道和平臺的設計,當人群不能順利到達戶外時,就可以在疏散平臺上等待救援人員的到來,疏散平臺的建設必須安全可靠,這樣才能保障群眾生命安全[3]。
(1)樓梯及樓梯間。高層建筑的樓梯設計需要滿足安全疏散的要求,避免出現袋形走道的設計,樓梯間的位置可以設計在建筑防火區的兩側,這樣在發生火災時,逃生群眾可以分散為兩股人流逃生,緩解逃生樓梯的壓力。另外,逃生樓梯可以設計在外墻附近,這樣可以便于煙霧的消散和通風,另外還利于救援人員的開展救援行動。樓梯間的設計需滿足安全疏散距離,便于逃生群眾的安全疏散,避免發生二次踩踏等事故的發生。地下室的樓梯設計需要異于地上的樓梯設計,不能采用扇形踏步設計,嚴格遵循安全疏散通道的要求,避免擁堵現象的發生。(2)疏散走道。疏散走道用于發生火災時人員的撤離,因此需要合理設計,需要嚴格遵循相關的設計原則,不能出現折返的情況,需遵循簡單明了的設計要點,同時也應該避免在疏散走道上設置一些不必要的建筑裝飾、階梯、門檻等物體,避免在人員撤離時影響疏散效果,造成擁堵。另外,疏散走道墻面的材料也需要嚴格按照國家建筑防火耐火規定進行選取,地面、墻面和扶手等的原材料都需要進行嚴格檢驗,達到耐火標準。(3)疏散距離。在高層建筑中,疏散距離的設計關系到逃生群眾安全撤離所需要的時間長短,所以在設計安全疏散距離的過程需要結合實際建筑物的功能和性質進行設計。一般情況下,安全出口之間的距離應該小于5m,分散布設。在建筑內的防火分區中,如果設置了自動噴灑滅火系統,那么就可以適當增加安全疏散距離,這樣就給予了逃生人員生還的最大可能性,保障了生命安全。(4)安全出口。在高層建筑中的安全出口的數量應該大于2個,18層以下的高層建筑,如果住戶數量小于8戶,建筑面積很小的情況下,安全出口可以僅設置一個。
建筑的防火設計在建筑整個施工建設過程中非常重要。目前我國的防火設計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但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有關部門需要重視建筑防火設計,通過對建筑防火耐火的能力提升,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