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新區消防救援支隊外高橋大隊,上海 200120)
伴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迅速發展,城市化規模逐漸擴大,居民住所的小區數量激增,然而居民住所火災事故的發生率卻越來越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越發嚴重,居民住所方面關于火災防控的薄弱環節也隨之展現出來,消防工作在減少居民住所方面發生火災事故的問題上迎來了嚴峻的挑戰。本文則針對如何有效預防居民住所小區發生火災事故,提出幾條有效防范措施。
對以往發生過的居民火災事故案例進行分析可知,小區居民沒有充足的防火意識,在使用天然氣以及家用電器時沒有規范操作,在個人思想上沒有防火安全給予充足的重視,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1)由于家庭住宅面積較小,雜物堆放較為集中,而且日常用火用電比較頻繁,非常容易導致火災事故的發生。尤其在日常生活中炒菜做飯、兒童玩火等方面。根據近年來各地區發生的火災事故情況分析,在居民住所發生的火災事故,其中一些造成人員傷亡的火災事故,火災起因最主要的是抽煙。眾所周知,煙頭點燃后,其表面溫度可以達到300℃,而彈下的煙灰也會在一定時間內呈陰燃狀態,一旦煙灰落在了比較干燥、易燃的物品上,會加大發生火災事故的概率。(2)由于居民自身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家中各種電器設備的使用頻率以及使用時長都在呈持續性增長,時常會發生電器線超負荷工作的現象,而有一些電器設備的質量比較差,往往會發生線路老化的情況,更有一些人為了使用方便,私自亂拉亂接電線,或者由于一些操作失誤現象,發生電器線路設備短路引起重大火災,造成人員傷亡以及財產損失。
伴隨城市內部城市化進程的發展,城市內部的格局也發生了極大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建筑物拔地而起,防火等級也逐漸提高,但是因為一些特殊的原因,許多的老舊建筑物仍然處于未曾改造的狀態,這一情況導致消防安全的整體形式非常嚴峻。而一些老舊建筑物因為建造年代久遠,防火等級較低,建筑物內通道狹小,逃生通道劃分不明,電線線路走向復雜且老化程度較高,一旦發生類似電器電線線路超負荷工作情況,不僅人員密集程度相當高,且很多建筑物內及周邊并未安裝有任何防火設施,一旦出現操作失誤現象,非常容易形成建筑物大面積燃燒,導致嚴重火災事故的發生。另外,由于居民住所區域呈分區域開發,有許多的配套設施屬于開發后逐漸增加的,并不存在于初始開發規劃方案中,這帶給了居民住所區域居民非常大的火災隱患,大大提高了火災發生的概率[1]。
近年來,各級領導紛紛加大了對居民住所區域住宅小區方面防火安全的重視力度,但是物業管理部門缺乏相應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經驗,也欠缺基本的消防意識以及消防能力,這一方面讓仍然是火災防控的薄弱環節。在居民住所區域小區住宅方面的建筑物初始建設階段,小區內部的消防設施也是完善的,同樣滿足相關要求的規定,但是因為物業管理部門沒有開展相關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或者開展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成效微小,小區內部的消防設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數量逐漸減少。另外,有些物業管理部門為了防止丟失水帶、水槍等設施配件,為了管理方便就將配件收起來統一保管,甚至有的管理單位因為害怕消防管網發生漏水現象,索性關閉閘閥,并放空了消防管網里儲存的消防用水。因為種種原因,大量的火災隱患埋在了小區內部而得不到清除,在小區內部的消防設施失去了撲滅火災的功能,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有的消防設施在管理不善、維護不當等原因下,出現了許多丟失、被盜以及年久失修的嚴重問題,更加削弱了小區內部的防火力量。最為嚴重的則是一些小區住戶將私家車停在了消防車道,嚴重阻礙了消防人員第一時間抵達現場的速度。在這些情況的影響下,一旦發生火災事故,極難開展滅火救火行動。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增長,第三產業的規模也不斷擴大,例如小舞廳、小茶樓、小酒店、小作坊、小旅店、小商店、小庫房等“七小”場所越來越多,其中許多的場所都屬于非法經營。經營人員只看中商業利益,完全忽視消防安全問題,經常發生違規用火用電、違規違章操作行為,大大增加了居民住所區域的火災發生概率。
加大對消防安全的宣傳力度,以千家萬戶為依托,在社區內部大力宣傳防范火災隱患,注重消防安全。需要對居民住所區域的物業管理部門以及公安派出所定期組織各類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培訓,依據《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消防安全管理規定》充分發揮出他們自身的職能作用,例如,定期組織人員對住宅小區以及居民家庭內部展開安全檢查,對違章違規建筑一律采取清除方案,加強對消防設施的維護工作,疏通消防通道,嚴禁堵塞消防通道;在開展相關工作的同時,消防安全部門需要聯合小區區委會對小區居民開展防火知識以及滅火知識的宣傳活動,在小區內部設置相關標語、廣告牌等,并且定期組織人員派發消防安全宣傳單頁,定期開展現場咨詢活動,鼓勵居民參加消防技能培訓活動,普及消防技能與消防安全知識[2]。
首先,需要加大消防供水管道的直徑,增加市政消火栓的分布數量,針對缺乏供水能力的老舊建筑區域,由市城建部門修建可以滿足消防作業工作的消防蓄水池。同時,鼓勵老舊居民樓內部的居民購置家庭用滅火器放置在家中,在火災發生的第一時間內展開應對工作;其次,在老舊居民樓內逐步開展消防安全的宣傳工作,告知居民大量使用易燃材料充當裝修材料以及電器超負荷用電的嚴重危害,并且建立相關的規章制度,定期組織逃生演練活動,進一步提高居民的防火意識,改善居民亂搭亂建、亂堆亂放以及亂接亂拉等錯誤現象。在居民住所區域的警務室內設置專門的消防室,并且安裝報警電話,配備消防器材箱、小型手推式滅火救援設備等,隨時響應居民的求助信號。
需要建立政府統一領導,部門監督管理,群眾積極參與的消防管理格局,進一步加強居民住所區域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加強消防監督檢查,聯合城市街道辦事處、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和居民住所區物業管理單位,充分發揮四個單位的“合力”作用,實現齊抓共管,群防群治的治理局面。而相關物業管理單位需要著重對消防設施以及電線線路進行檢查維護,加大對安保人員的消防安全知識與能力的培訓力度,保證安保人員在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充分發揮作用。物業管理部門可以聯合居民委員會,在消防部門的全力配合下,制定嚴密的滅火救援方案,定期組織滅火救援演練活動,讓相關人員充分感受到撲救火災的第一現場,增強滅火救援能力,實現掌握火災初期控制程序、掌握正確報警方法、掌握滅火設施使用方式、掌握有效組織人員疏散方法的具體目標。通過在一次次實戰演練中增強相關部門的滅火救援能力,增強小區居民的消防意識,并且在實戰演練中對消防設施實施實戰測試[3]。
消防部門需要加強消防安全監督工作,要求具體人員具體負責,定期展開抽查行動,收集小區內部消防工作的情況反饋,督促住宅小區加緊落實消防宣傳、防火檢查、消防器材設施維護等工作,加強對居民委員會以及物業管理單位相關人員的消防培訓工作,增強相關人員的消防意識和滅火救援能力。
居民住所區域的消防安全不僅與小區自身管理工作有所關聯,同時與城市規劃建設息息相關。由于城市化進程在不斷推動,城市內部格局也在不斷發展變化,老舊小區在不斷減少,新小區持續增加。而新小區在防火安全方面仍然存在許多問題需要解決,在實踐過程中需要加大重視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