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市消防救援支隊,河北邯鄲 056000)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加之經濟方式的多變化,使得各種違規的行為越來越多,火災發生的可能性也越來越大,嚴重威脅著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這使得消防監督檢查工作的地位和重要性必須提高和優化,盡最大限度地保持與社會發展實現無縫對接,盡可能地排除火災隱患,保障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
隨著現代社會發展速度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需求的不斷日益增長以及消防監督檢查工作開展的不斷深入,消防監督檢查工作有所改觀,但與當前飛速發展的社會經濟、快速的生活節奏和急增的火災隱患,還并不能及時銜接和適應。雖然在近些年也加強了對消防工作的普及工作,效果顯著,但因涉及面廣、線長等情況,難免會存在一些宣傳不到位的情況,不能馬上、及時地改變多年“不知消防安全、不懂消防安全、不遵守消防安全”的消防普及空白[1]。如:有的看見消防來檢查,就提前關門,停止營業,有的處于盡量減少麻煩,不能很好地配合消防監督檢查工作;有的小區群眾私拉電線為電瓶車充電,在消防通道堆放個人物品,謀求便利,哪怕消防工作人員對其勸阻時,仍存在僥幸心理,不做整改,不配合工作,或存在檢查就改,監督人員一離開就繼續進行便利行為等現象。雖然這些現象只是少數情況,但很大程度上會直接影響消防監督工作的有序進行,給完全確保全民生命財產的安全造成了障礙。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對于消防監督檢查工作開展提出了全新要求,導致傳統的消防監督檢查工作模式在很多方面不能滿足當前消防工作開展的需求,特別是隨著各種類型的建筑功能出現了多元化的發展特點,這就要求,消防監督檢查工作能夠滿足多方面的需求。但是從現實情況來看,傳統的消防監督檢查工作模式仍舊屢見不鮮,消防監督檢查工作機制模式缺乏創新性。消防監督執法工作,缺乏與時俱進的效力更佳的監督執法機制,導致執法過程中沒有更好的合法性,執法過程畏手畏腳,不能有效地尋找更加有效的執法幫助;沒有規范性,在發現、整改隱患和處理隱患的問題上,在法律法規的裁量上,很可能較多地顧忌一些其他客觀因素,造成后續的行政處罰前后不一致等情況,沒有更好地效果性,檢查不深入,治理不徹底,不能有效地發揮自我能動性[2]。
消防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一方面,相關法律隨經過多年發展,基本已形成一套能滿足消防安全領域內的消防標準體系,但仍滯后于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科技的進步,消防安全標準化不能完全適應消防工作的發展要求,存在一定模糊性,在執行中與法律法規制修訂工作脫節,導致部分違法行為出現無規定和無罰則的情況。另一方面,相關消防法律法規更新完善與時俱進方面接軌力度不夠,對適應的當前違法行為開展消防行政執法的及時性消除隱患產生了空白。
在全國近20萬消防人員中,消防監督執法人員僅為2.2萬人,到一個縣,負責防火監督干部約是3~5人,可想而知,一個縣這么大的面積,這么多單位,真正負責消防監督執法的只有3~5人,相比而言,當前這種力量,跟擔負的任務相比不對稱。加上從事消防監督人員也不僅只從事執法工作,還要負責消防宣傳、火災調查及日常其他事宜等,工作頭緒眾多,無法專一從事消防監督工作,精力無法完全集中于消防執法方面,想要做到術業有專攻,不是做不到,只是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才能使監督執法水平和能力得到明顯提升。
從當前消防監督檢查處罰的力度來看,違法者出現消防安全問題所付出的違法成本較低,起不到打擊消防違法的明顯效果,導致很多違法行為屢罰屢犯,不能很好地杜絕和減少違法行為的發生。
消防宣傳工作,消防部門一直在持續加強和改進,效果也比較明顯,但這畢竟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全民的系統普法工程,不能一蹴而就,要耐下心來,為打好持久戰做好各方面的準備工作。特別是針對新形勢下,消防監督檢查工作面臨的未引起全民重視的新要求,就更需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消防宣傳教育方式和力度。在具體教育的過程中,應當轉變傳統的教學培訓方式,不僅要重視理論教育培訓,更應當通過實踐教育的方式,來讓群眾和違法人員觀看發生在距離身邊最近的真實火災案例警示片,體會到消防監督檢查工作開展的重要性。同時,加大排查和整治及處罰力度,對違法行為不能僅僅靠宣傳工作來做,必須依靠消防法律法規來督促隱患消除和嚴厲打擊消防安全違法行為,爭取采取多種形式消除火災隱患,促進全民的消防普法意識的提升,增加對消防監督執法工作的重視程度,來全力確保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得以全額保障[3]。
可以在傳統執法培訓的基礎上,開展監督與執法崗位交流實習暨將執法人員派駐到上級監督、宣傳、火調及法核部門進行階段見習活動,可增強針對性和實操性,提高培訓效果因獨立的,增強綜合法治能力,多方面多角度理解法治工作的重要性,用中學,學中用學,可以很好地解決傳統執法培訓或執法中出現的執法合理性、規范性和效果性不強的問題:(1)派駐到上級后會開拓執法人員的視野;(2)會增強和提高執法人員的對應的業務知識和水平;(3)通過邊見習邊工作,達到一對一輔導指導的具體效果;(4)對后續各崗位人才考察運用的準備工作提供依據。
相關部門需要加大力度研究消防法制工作,根據消防執法實際情況了解執法中出現的問題和意見,進而通過各種渠道推進全國人大完善《消防法》修訂和落實,完善相關法律體系。消防立法時,需要貫徹落實可操作性、指導性和前瞻性這3個原則。另一方面,也可借鑒司法機關的司法解釋,也就是說,在實際工作對遇到的重大問題遏制或糾正方面,要及時下發相關解釋或規定,在執行的過程中解釋和法律有著同樣的效力,促進并指導消防工作整體角度上對法律條文規定進行改進和完善及適用[4]。
消防監督工作的任務較為繁重,而且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因此需要對消防監督的相關資源進行及時調整、分配和整合。比如增加消防監督執法人員編制、消防文員和消防站人員通過一定制度、開展培訓、考試的方式,補充消防監督執法力量,提升消防人員的專業素質水平,這對于快速開展消防監督工作能夠起到良好的推動和促進作用。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適當引入更多優秀的消防專業人才,逐步提升消防隊伍的人才力量保障。
相關部門在對轄區開展的消防安全大檢查過程中,全部排查到位,對于發現的問題要依法記錄在案,跟蹤檢查、督促整改,直到整改完畢為止。應當處罰的,要依法嚴格處罰,切實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要依照法定程序,該取締的要堅決取締,該停業的要停業,確保檢查和消除隱患工作的扎實有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中指出:消防工作的方針是預防為主,防消結合。而消防監督檢查工作是開展好消防工作的一把利劍,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消防監督檢查問題,要對消防檢查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詳細的分析,同時采用各種有效的策略進行優化。用好消防監督檢查這把利劍,讓消防監督檢查工作持續發力,促進我國的消防事業不斷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