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遠
(1.包頭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內蒙古包頭 014301;2.內蒙古紀檢監察大數據實驗室,內蒙古呼和浩特 010015)
“黨的十八”以來,黨的廉政建設、反腐敗斗爭被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反腐敗思想和理念進行了一系列部署,要求全面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1]。懲防并舉、注重預防,進一步加強醫療行業的黨風廉政建設和行風建設十分重要,通過黨風廉政建設和行風建設促進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在醫院的經營發展中,要重視加強對醫務工作者黨風廉政思想和反腐敗意識的培養,以提高醫護人員的思想品德,規范醫護人員的服務和行為[2]。通過信息化的廉政建設手段,促進醫院健康積極向上的廉潔行醫環境也成為醫院廉政管理的方式之一。
信息化已經融入生活的各個方面,建設醫院廉政風險防控信息化管理平臺,架設醫生患者等多方的溝通的橋梁,是有效提高醫院行風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持續向好發展的重要手段,通過加強醫院行風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的廉政風險信息化防控,可以很好滿足時代發展的要求,從而促進醫院的健康穩定持續發展。
隨著信息化的普及,越來越多的醫院采取信息化手段進行管理。醫院通過使用信息化管理模式,簡化了工作環節,節約了管理消耗時間,提高了整體工作效率,規范了各項工作流程,最終提高了醫院的管理質量[3]。醫院廉政風險防控也是醫院信息化管理的一環,通過建立信息化廉政風險防控措施,可以做到精準防控,促進廉政建設水平的提高。
部分醫院相較于黨風廉政建設,更注重于科室業務發展,對黨風廉政建設和行風建設的廉政風險預警重視程度不夠,對有關和的投入不到位。很多醫護人員對腐敗問題了解電視、手機、書報等方式,在日常醫療行為中缺乏針對性的預警,醫院黨風廉政形式老舊落后、呆板。因此,在加強醫院黨風廉政建設和行風建設的廉政風險預警工作中,要積極推動信息化,不僅依靠制度管人,同時通過信息化手段,減少人為干預腐敗的可能性。
包頭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紀委按照國家衛健委《公立醫院內部控制管理辦法》、包頭醫學院紀委《關于進一步推進廉政風險防控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結合2020年院黨委巡查組發現的問題及醫院實際,制定《包頭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廉政風險防控工作的實施意見》,在院黨委、行政的大力支持下,于全院部署實施。對包頭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行政、臨床、醫技共計73個科室、532人的風險點進行梳理和歸納。其中臨床醫技科室44個,共436人,梳理科室廉政風險點267條,制定科室防控措施258條,個人廉政風險點2374條,制定個人防控措施2549條。以照包頭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的信息化管理程度為基礎,以群眾關心的熱點為主題,確定以藥品管理、病案管理等領域為防控重點,具體劃分了門診處方藥、門診檢查費、病案管理等7個重點權力監控。將以上權力流程進行細化、分析,排查廉政風險點,確定內控點。在開展醫務人員開展醫務活動的同時,系統自動將操作流程以警示提示或工作記錄的形式展現,從而提醒或備案相應的行為。
將醫院的工作人員在通過系統行使權力的過程中,通過系統完成審核、備案等步驟,接受醫院監督人員的監督。預警系統分為7個主要功能:
(1)大處方限制預警。通過設置限制金額警示、開具藥品種類限制以及門診藥品備案實時查詢功能,通過提示醫生在開藥時注意費用問題,達到減少大處方的事前預警目的,而門診開藥實時備案查詢功能可以作為事后追溯的依據。
(2)大處方預警模塊,通過設置限制金額警示,提示醫生在開具檢查時注意費用問題,達到限制大處方的目的。
(3)特殊使用藥品時,醫生資質與醫療行為不匹配預警提示,通過權限設置,限制不符合條件醫生開具特殊藥品的隨意性,規范醫生的醫療行為[4]。
(4)病案遲歸查詢,按照醫院規定,病案應該于48h內完成歸檔。通過系統備案,可以發現遲歸病歷,進而追溯遲歸原因,由病案管理部門有針對性的管理,減少遲歸病歷情況的發生。
(5)病案修改留痕功能,病案做為醫療行為最全面、最權威的記錄,其真實性必須得到保證,但在現實醫療工作中,難免有補充或修改發生,通過病案修改申請與修改留痕功能,使病案的真實性與權威性得到了很好的維護。
(6)血庫庫存預警功能,通過信息化預警,減少輸血用血的風險。
(7)藥房庫存預警功能,通過信息化,對過期藥品等進行預警提示,杜絕發放過期藥的風險出現。
通過運用信息技術權限設置,全面提高醫院信息化管理的安全性。必須要做到保障數據安全、權限安全等內容。此外,通過設置醫院無死角監控、關鍵位置報警等方式,保證系統敏感信息不泄漏或被竊取,從而實現醫院黨風廉政風險預警平臺建設的安全,監督和管理醫護人員的行為,不正當行為的出現,提高醫院的服務質量。
在對醫院進行黨風廉政風險預警防控信息化平臺建設的過程中,除了要加強醫院與社會的聯系,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還要加強醫院內部的溝通與交流,通過建立院內信息化交流制度和平臺,讓院內各部門可以有效協作,避免工作誤區,傳達上級。通過隨時查詢黨風廉政風險預警內容,保證黨風廉政風險有據可查,保證各個部門的交流準確性,防止出現誤報、晚報或者漏報的問題。如果醫院的信息和數據內容不詳細,就會導致問題無法及時解決。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可以及時了解問題并解決問題,黨風廉政建設信息化管理。
對廉政風險預警系統擁有的各種數據源的歸納和總結,積累成可利用的大數據資源。通過對大數據分析挖掘,對醫生行為及其行為結果進行判斷。預警結果既可以用于完善相關制度、堵住漏洞,還可以用于個人行為的預測以及事后的追懲,在運行中發現潛在的廉政風險,為紀檢部門提供廉政預警信息;還可以對醫生的進行測定廉政行為評估,為其今后的考核提供依據。
通過分析深入研究,以法律法規為基礎,頒行一系列規章制度[5]。規范數據提取和應用所涉及的各環節責任權利義務,解決避免患者隱私權和監督人員監督行為的矛盾,明確紀檢部門在廉政預警風險平臺應用中的定位。在現有的政策和制度以及信息化程度的框架前提下,逐步制定和完善面向不同主題、覆蓋各個領域、貫穿運行各個環節的制度建設體系,為實現各部門數據資源共享奠定基礎。
加強建設醫院黨風廉政風險預警建設信息化管理,不僅可以有效預防腐敗問題的出現,促進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通過提高廉政信息化水平,使醫院運營改革在陽光下進行,可以更好地落實行風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進而為醫療衛生事業穩步發展提供一個積極廉潔的環境[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