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活逍 李濱 楊建才
(大理市消防救援大隊,云南大理 671000)
在物聯網、移動終端等先進技術普及應用下,社會應進入“數據爆炸”時代,圖片、視頻、位置、心理、行為習慣均成為可被分析的數據,在海量數據積累下形成“大數據”。大數據并非僅包括數據,而是一切承載有效內容的信息,為促進火災事故調查工作有序推進,可引入大數據分析方法,為火調工作提供數據支持,提高工作效率與調查精準度。
火災事故發生后,調查人員前往火災現場期間,可通過移動終端載體調取火災區域GIS地理信息系統數據,獲得火災事故實際發生位置及地形地勢,明確火災事故區域內可能存在的著火源。到達火災事故現場后,通過調查詢問了解火災事故區域內人員數據,明確救火人、發現人、知情人,并逐一單獨詢問,初步判斷火災事故發生原因,分析微博、微信、QQ、抖音等自媒體中關于火災事故的相關信息,獲得第一時間火災事故現場的相關圖片、視頻、文字等數據,了解火場火勢發生、蔓延等情況,整合有效信息數據,根據現場調查詢問及網絡信息判斷起火點、起火原因[1]。為驗證所獲信息數據準確性,需對比相關人員信息是否存在矛盾,并調取視頻監控,將所有圖片、論述、視頻等資料綜合分析,進一步篩選資料內容,提高調查詢問環節工作質量,提高火災調查結果真實性。若火災事故存在人為縱火嫌疑,需根據現有調查數據確定重點嫌疑人,并單獨詢問,借助現實挖掘系統,分析重點嫌疑人行為,獲得其手機地理位置移動情況,深度分析該嫌疑人行為,并調查重點嫌疑人所能接觸到的人群,了解人群對重點嫌疑人的看法,為火災事故調查工作提供幫助。
現場勘驗前,通過城市三維地圖及GIS系統了解火災事故現場情況,并借助國土資源遙感系統、房屋銷售系統等終端系統了解起火建筑所有信息,獲得建筑原貌,繪制火災現場還原圖。調查人員進入火災現場后,運用專業相機記錄現場情況,盡可能重構火災現場數據,將其上傳至火災事故調查服務器進行存儲。在大數據并未實現應用時,受限于手段與技術,對火災現場痕跡特征的分析認定往往停留在模糊層面,而大數據的應用,可有效整合各類數據信息,將模糊化判斷的具象化分析,借助計算機識別與分析火災現場痕跡,使痕跡特征處理工作有序落實,并按特定算法還原火災發生及蔓延時的動圖或視頻,提取火災現場關鍵信息,與火調服務器數據庫對比,判斷起火點、火勢蔓延方向等,便于做出準確結論。大數據的應用為火災調查人員提供了勘查方向,縮減工作量,降低工作難度,提高現場勘查質量。現場勘查階段,應盡可能采集關鍵信息,將物證、痕跡特征等內容數據化存儲,并將其上傳至全國火災事故數據庫,該數據庫全國共享,為火災事故調查工作積累了大量數據信息,使大數據在火災事故調查工作中趨于常態化應用。
在大數據時代,各類信息數據均可實現高效存儲與傳遞,且在高精尖設備的普及應用下,可獲得火災現場勘查物證實時分析數據,并可實現遠程分析,為火災事故物證鑒定工作提供依據,挖掘出現場痕跡特征中蘊含的有效信息。為深入挖掘出現場物證中信息內容,通常需不同鑒定部門執行鑒定工作,且在大數據應用下可完成遠程分析,有效提高火災事故調查效率。在大數據時代,鑒定專家、火調專家可將實踐經驗轉化為信息數據,將其可視化呈現,可促進火災事故調查工作的可持續發展。完成物證鑒定工作后,需將數據信息及時上傳至數據庫,供痕跡物證鑒定相關人員研究參考,大數據的應用打破了部門與行業界限,使不同專業的鑒定人員均可參與到火災痕跡鑒定工作中。
火災事故的發生是不利因素積累疊加的過程,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2020年全國火災數據》中顯示,全國2020年火災共接報25.2萬起,其中電氣問題為引發火災的主要原因,2020年因違反電氣安裝使用規定引發的火災共8.5萬起,占火災總數的33.6%,尚有1萬起火災原因尚未查明。在火災事故預防工作中,應根據火災高發區域、時段等數據信息,在裝置、設備、線路中放置傳感器,基于互聯網收集監測對象風向震動、溫度、電壓、電流、磁波等信息,將海量數據匯總,構建為數學模型,逐步分析出與火災產生存在關聯的指標,在此基礎上構建“火災防控及監測系統”,可在傳感器幫助下自動捕捉故障信號,做到提前預警,避免火災的產生,并為火災事故原因分析提供依據[2]。在實際火災事故調查工作中,以“火災防控及監測系統”指標數據為依據,綜合分析火災信息數據,結合調查詢問、現場勘查、物證鑒定階段獲得的信息,以此得出可能的起火原因,經逐一排查驗證后,最終得出根源性原因,并將結果反饋至“火災防控及監測系統”,健全火災防控體系。
大數據現已成為各行各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火災事故調查工作應展開大數據思維進行分析驗證,經驗與數據并重,樹立大數據思維,在調查期間需整合所有相關數據信息,客觀標準判斷,杜絕模糊性定論。為確保大數據可在火災事故調查工作中發揮出其效果,應在調查期間注意收集火場圖痕、痕跡特征等,充實數據庫,數據的獲取應合法安全且真實有效,以此更好地為火災事故調查精準化分析提供依據。為全面應用大數據展開火災事故調查工作,可由數據分析專家、物證鑒定專家、統計學家、火調專家等組建火調大數據專業分析團隊,在此基礎上增設火災大數據分析部門,針對海量火災數據建立數學分析模型,制定火災大數據采集、分析、應用標準,為火災事故調查工作提供指導,幫助火調人員迅速識別判斷出火災痕跡特征,不斷積累火災事故調查數據,逐漸構建火災系統大數據引擎,用以快速分析火災數據,此外,火調部門可與通信部門構建火調數據中心,用以整理匯總當地火災數據,構建火災事故調查檔案,詳細記錄各火災事故發生時間、傷亡損失、調查過程、起火原因、物證痕跡等,檔案信息不僅限于文字、圖片,視頻、模型分析數據等均可納入火災事故調查檔案中[3]。火災事故調查檔案的建立可為火調工作人員積累經驗,并可將檔案應用于火調部門培訓中,理論結合實踐案例,幫助火調人員全面了解火災事故調查工作,提高火調人員大數據應用能力,促進火災事故調查工作的可持續發展。
在火災事故調查工作的各個環節中應用大數據可極大提高工作效率,以數據為支撐確保火災事故調查質量。為確保大數據可在火災事故調查工作中發揮出其原有效果,火調團隊應轉變傳統工作思想,樹立大數據思維,并逐步建立大數據機制,并優化火調檔案管理,積累實際案例經驗,補充火調數據,以此提高大數據在火災事故調查工作中的應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