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玉
(彌勒市水利工程質量監督站,云南彌勒 652399)
彌勒市是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下轄縣級市,位于云南省東南部、紅河州北部,是紅河州的“北大門”,是紅河州乃至云南省重要的旅游城市。近年來經過多方努力,彌勒市正蓬勃發展,先后被命名為“國家園林縣城”“中國西部百強縣市”“中國最佳文化生態旅游目的地”“國家衛生城市”“全國綠化模范單位”“中國天然氧吧”“云南省美麗縣城”等多項稱號。“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已進入國家待審的關鍵時期。
《紅河州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促進現代服務業穩步提升。2016年9月,在彌勒市太平湖森林公園旅游綜合體項目建設推進會上,提到太平湖森林公園旅游綜合體項目,是推動彌勒市全域旅游打造、人居環境提升、產城融合發展的重大項目[1]。
彌勒太平湖森林小鎮因太平水庫而得名,位于彌勒市區東部,距城區中心直線距離約9km,建設有彌瀘高速,高速連接線直達項目地,車程約20min,交通便利。項目片區中部有一座中型水利工程― 太平水庫,由抗日名將張沖于1940年發起興建,1959年建成,是彌勒市最大的一座蓄水灌溉工程,是一座以農業灌溉為主,兼顧防洪、人飲、發電等綜合效益的中型水庫,總庫容8621.6萬m3,壩型為均質土壩,主要建筑物由主壩、副壩、輸水隧洞、引水渠組成。主壩壩頂高程1579.60m,最大壩高28.73m,壩頂長758m;副壩壩頂高程為1579.68m,最大壩高6.6m,壩頂長235m;輸水隧洞全長576.073m,設計流量7.74m3/s,加大流量 9.80m3/s。工程地震設防烈度為Ⅷ度[2]。
2008 年,云南省政府作出了退人、退房、退田、退塘和還湖、還林、還濕地“四退三還一護”的決策,并大力開展生態林地建設,推動森林綠地恢復,以形成良性的綠地生態系統。這項政策為森林生態帶的恢復和建設帶來了新的契機[3]。開展生態林帶和經濟林帶建設,做到實用性、觀賞性和生態性相統一。彌勒市有良好的氣候和水文條件,依托太平水庫水源的優勢條件,2016年,太平湖森林小鎮開始建設。這里曾經荒漠化、石漠化凸顯,太平湖森林小鎮著力于生態修復、生態治理等方面的開發建設,4年多時間,通過石漠化綜合治理,結合生態修復,規模化發展生態花木園林產業。如今的太平湖山清水秀。
由于太平湖森林小鎮片區無污水和生活垃圾收集處理系統,周邊的小太平村、太平村等幾個村落的污水通過現狀溝渠,最終排入太平湖,給太平湖生態環境造成不利影響,同時,太平湖現狀無防洪通道,在汛期不能確保防汛車輛通行,及時開展防汛和養護工作。隨著太平湖區域規劃建設項目的開展,為貫徹執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全面推動綠色發展等相關指示精神,水資源的保護尤其顯得十分重要。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直接關系到流域內的民眾的生存發展,全面開展太平湖環湖截污生態治理,保證防汛通道的貫通,改善堤防的交通狀況,提高堤防道路標準,促進太平湖片區社會、經濟、環境持續健康發展迫在眉睫、至關重要、勢在必行[4]。
2020年,云南城建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編制了《彌勒市太平湖環湖截污生態治理項目可研報告》,新建污水處理廠1座(近期0.45萬m3/d,遠期0.9萬m3/d)、核心區DN300-DN800污水管29882m、非核心區DN300~DN500污水管18703m;環湖防洪通道(含橋梁工程1座)18.699km;垃圾轉運站12座(規模5.5t/d~120t/d):再生水回用高位水池1個1500m3、管網87052m。工程總投資估算為93896.97萬元,其中工程費用為71865.42萬元,其他費用為10219.00萬元,預備費用為6566.75萬元,建設期貸款利息為5425.78萬元。項目分核心區和非核心區二期實施。
環湖截污生態治理是一件利國利民、有利于子孫萬代的公益事業,而發展生態旅游必須正確處理保護和開發的關系,要始終堅持嚴格保護,突出保護功能,統籌規劃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發展目標,合理布局生態旅游基礎設施、保護設施和必要的旅游接待設施,以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目前,已上報了《太平湖國際生態旅游度假區總體規劃》,在待批中。在發展生態旅游的過程中,一是要突出生態教育功能。把生態旅游與生態教育相結合,寓教于樂,使生態旅游成為開展生態環境教育、普及生態環境知識、增強環境保護意識的有效方式,通過發展生態旅游促進生態環境保護;二是大力開展生態文明宣傳教育。生態旅游從業人員要加強學習,不斷豐富生態知識,主動開展生態宣傳,積極倡導、引導和鼓勵旅游者文明旅游、理性消費和適度消費,并加強法規和制度建設,對生態旅游消費行為進行必要的約束,避免旅游活動對生態環境造成不利影響。要充分發揮環保公益組織的積極作用,推進生態旅游志愿者服務體系建設,為他們提供開展生態宣傳的平臺。生態旅游的經營者、消費者、從業人員和當地居民都要做環境保護的參與者、實踐者,做生態文明的建設者、推動者。
太平湖環湖截污生態治理項目的建成,對太平湖國際生態旅游度假區發展生態旅游,促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太平湖森林小鎮生態旅游綜合體項目,是州市重點旅游項目,在生態治理取得較大成效時,也給大家帶來太多驚喜。石漠化荒山華麗變身成為多次榮登央視、集各種榮譽于一身的國家AAAA級景區。一是重視引領輻射帶動。景區自2017年開園至今,連續舉辦了三屆郁金香嘉年華活動、并先后承辦了自行車環湖賽、摩托車越野賽、國際半程馬拉松賽等重大賽事,累計接待海內外游客106萬人次,得到了廣大游客的積極響應和高度贊美,上了央視兩會特別節目《鄉村振興我建言》,CCTV-1、CCTV-2和云南電視臺《小鎮大賞》等節目均對太平湖森林小鎮進行了專題報道。小鎮建設始終秉承共生、共建、共享、共贏的發展觀,重視輻射帶動,重視項目+扶貧的深入發展,通過景區建設的持續推進,小鎮現有員工62名,有效解決了當地富余勞動力的輸出,為當地鄉村扶貧做出了較好的貢獻;二是有利于培育壯大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產業。小鎮內一、二、三產業高度融合,重點開發木屋產業、苗木產業、花卉產業和體育產業,形成景區高新產業優勢聚集,最終構建成為產、居、文、體、旅相融合的新型高新旅游特色旅游勝地。特別是太平湖國際會議中心(為云南首個現代裝配式木結構建筑會議中心,可同時容納1000人會議及用餐),至目前已成功舉辦了3場重大會議,即“中國天然氧吧”產業發展大會、全省統籌推進城市更新工作現場會議、彌勒市城市宣傳片發布會暨彌勒―瀘西精品旅游線路推介會;三是發展生態旅游有利于推進旅游業科學發展。發展生態旅游,更加強調依靠科技進步、管理服務創新和從業者素質提升,更加注重服務質量、科技含量、配套水平和綜合消費水平的提高。2021年清明3d假期,彌勒市共接待游客人360767人次(其中太平湖森林小鎮7402人次),其中,一日游游客132978人次,過夜游客數227789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25709.89萬元。
大力推進生態旅游發展,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客觀要求,彌勒市把“生態立市”擺在第一位,一是強化生態環境管控;二是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三是切實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未來5年彌勒市將大力實施“生態立市、產業強市、文化興市、開放活市、依法治市”5大戰略舉措,努力將彌勒建設成為滇中綠色發展強市、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