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春燕
(杭州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新時期,隨著我國經濟不斷增長和國際地位日益提升,各大中城市有了更多機會舉辦全球性大事件活動,“大事件”效應對城市文化發展具有積極意義,能夠有效推動城市對外文化交流。杭州是全國經濟發展靠前、文化底蘊最深厚的城市之一,并且擁有一定的“大事件”基礎與對外文化交流舉措及經驗,若抓住機會,借助即將舉行的2022年亞運會“大事件”東風,通過科學合理的舉措,著力杭州文化對外交流,將對提升整個杭州市的文化實力和城市綜合競爭力有極大幫助,同時,積累成功經驗,為周邊城市的文化發展提供參考,通過杭州文化先發展帶動其他城市文化后發展,對助力浙江文化及中國文化“走出去”都具有積極意義。
文化是一個城市與國家發展的靈魂與核心,城市要想發展,一定要有強大的文化軟實力做后盾。只有充分意識到文化發展及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才能以思想理念指導實際行動,從而提高城市整體的發展水平。實施杭州文化“走出去”戰略需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觀念,再次強化對文化發展的思想理念認識,要始終深刻牢記文化“走出去”也如同經濟“走出去”一樣,都是城市發展整體利益的現實需求,是衡量城市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尺,文化發展與文化交流工作依舊要作為城市發展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推行。
目前,杭州市政府及杭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在發展杭州文化產業上做出了可觀的成績,如“西湖之春”藝術節、杭州藝博會、“三江歌手”大賽等特色文藝活動都帶上了鮮明的杭州符號,但是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在文化發展和文化推廣各項工作中,還有不少困難與挑戰,還存在不少短板和不足,比如文化旅游消費潛力有待進一步挖掘、文化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有待深化、國際旅游產業融合有待進一步推進等[1]。
基于此,在十四五計劃開局之初,在亞運會“大事件”即將開展之際,杭州市政府及文化廣電旅游局要深刻意識到這是一次無比珍貴的進行文化外宣的機會,一定要緊扣“十四五”規劃總目標,立足新發展階段、堅持新發展理念、服務新發展格局,圍繞“數智杭州 宜居天堂”和“全面呈現古今交匯的文化盛景”發展目標,把握互聯網時代機遇,強化數智科技賦能,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2],借亞運會“大事件”機會邁好“十四五”杭州文化交流高質量發展這一大步,推動杭州文化“走出去”。
文化想要推廣制勝需要有優質的文化內容做基礎。脫離優秀的文化產品本身去談發展和推廣文化產品就如同空中樓閣,無法實際落地。因此,要依托杭州得天獨厚的人文、歷史和地理條件,充分發掘杭州獨有的本土文化,助力打造世界文化遺產群落,助力增強杭州文化自信、浙江文化自信和中國文化自信。政府及文化旅游管理部門要充分發掘除西湖文化、龍井茶文化、絲綢文化等世人悉知的文化之外的其他杭州本土文化,如大運河文化、良渚文化、臨安天目窯考古文化、杭州本土博物館文化等,豐富杭州文化內容。
增強文化創新創造能力是不可忽略的工作要點。這里的創新不僅單純指文化形式和文化傳播手段的創新,也是指文化內容的創新。要在世界范圍內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更加頻繁的背景下,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創新傳統文化表現方式,在文化作品創作中融入新的元素,把傳統本土文化與傳承、創新、設計、再造有機結合,通過創造新的文化產物來催生新的文化業態[3],實現“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文化衍生模式,從而豐富杭州文化的實質內容。
把杭州本土文化和杭州旅游、消費以及展覽展會等有機融合,堅持以文鑄魂、以文惠民、以文興業、以文塑韻,堅定文化自信[4],打造具有“中國氣派、江南韻味、杭州特色”的杭州文化品牌,有助于實現杭州文化走出去。
友好城市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和窗口,能夠促進不同城市與不同地區、不同國家之間的文化理解與文化認同。諸如亞運會之類的體育盛事和體育團體的交流是促進城市和國家之間交流的重要手段[5]。杭州市作為亞運會“大事件”舉辦方來說,做好賽事服務保障,提升城市整體形象,有助于展現杭州城市魅力,提高杭州現身國際舞臺的機會[6],有助于增加友好城市和姐妹城市的建立,從而促進城市與城市之間、城市與國家之間甚至國家與國家之間物質及精神文化交流。
2022年杭州“大事件”亞運會賽事服務中,對語言服務工作者加以培養,鍛煉其將杭州本土文化與體育賽事語言服務有機融合,從而進行文化植入,促進杭州文化對外交流,更好地傳播杭州文化和中國文化[7]。見微知著,亞運會“大事件”中的語言服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要做到優秀的服務保障,需要各個亞運會服務部門與各工作團隊精心籌劃,嚴密組織,高效運轉,在迎送賓客、交通住宿、信息通信、電力供應、飲食安全、醫療衛生、宗教禮儀等各個方面做出周到細致的安排[8],爭取以一流的組織指揮、一流的場館設施、一流的城市環境、一流的服務水平、一流的安保措施以及一流的社會風尚,確保亞運賽事的勝利舉辦,以良好的城市形象吸引更多友好城市和姐妹城市的建立,從而達到杭州及中國文化“他山之石來攻玉”的奇效。
網絡是文化宣傳的重要途徑,技術革新加大了信息與文化傳播的速度和廣度,若不加以引導利用,則會對國家形象產生負面影響,做好文化元素的準確傳播和國家形象的正向塑造尤為重要。文化的交流、城市與國家形象的塑造分為自塑與他塑兩個部分[9],無論文化自塑還是文化他塑,都需要全民參與,全員帶動,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城市文化與國家形象,形成良好的文化傳播氛圍。
對杭州市官方來說,要充分發揮中央和省、市政府的主導作用,營造良好熱烈的輿論氛圍。利用亞運會“大事件”契機,通過交通、建筑、圖書館、博物館等文化載體建設[10],打造出具有杭州特色的文化符號和門戶形象。此外,充分利用媒體效應,調動官方媒體、民間媒體、大眾自媒體等宣傳媒介的積極能動性,把平面媒體和電子媒體同時調動[11],廣泛宣傳,突出亮點,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媒體在文化宣傳方面的社會效應和影響力。
對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民間力量來說,全媒體時代,人人都是文化的傳播者。亞運會“大事件”期間,杭州市企事業單位要熱心參與,積極作為,弘揚講文明、重禮儀、團結友善、熱情好客的良好風尚[12]。作為杭州文化的傳播者,要在創作的時候把文化作品與杭州市地域文化元素有機交融結合,從精神形象、行為形象、視覺形象等角度不斷梳理杭州的文化與性格,構建出具有鮮明文化特色的杭州城市形象,通過文化話語權來突出和傳遞出杭州市、浙江省乃至整個國家的文化個性。
文化對外交流是一場持久戰,要堅持亞運賽事之后的文化發展交流不松懈,建立后亞運時代文化交流長效機制[13]。一方面,要從加強鞏固城市文化建設和管理格局下手,以真實的文化載體和運行機制保障文化交流的可持續性;另一方面,要總結經驗,以賽促文,豐富健全文化內容,助力優秀的本土文化走出去。
“大事件”亞運會前期的城市文化建設和賽事期間的文化交流為杭州文化“走出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4],賽事之后需要構建和鞏固城市文化建設,進一步完善城市管理格局,健全城市管理應急快速反應體系,建立城市的科學化、精細化、常態化管理體系,從而保障杭州文化對外交流的長效性與持久性。構建城市規范文化建設和城市精神文化建設雙管齊下,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雙向結合,把管理和實踐統籌運行,切實保障和鞏固城市文化的可持續交流。
在亞運賽事前、中、后期的文化對外交流過程中,通過了解賽事相關的自評與他評,客觀分析和中立看待評價結果,有助于以賽促學,審視自我,更好地認識到杭州市在城市文化建設發展與文化對外交流中的不足,從而查漏補缺,挖掘和豐富出更容易被外來文化接受的帶有中國特色的本土文化,助力文化的對外交流。反思亞運會“大事件”的發生,通過賽事反哺文化,以賽促文,以文興業,對杭州市升級對外文化產業鏈,構筑對外文化交流高地,推動杭州文化“走出去”具有積極意義[15,16]。
作為“獨特韻味、別樣精彩”的世界名城,杭州市文化產業的發展與文化對外交流的提升,對緩解杭州市經濟發展與文化發展不平衡的矛盾,助力浙江省乃至全國的文化實力提升、助力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建設都具有積極意義。在充分考慮杭州市的政治、經濟、文化、城市建設等多方面實際情況,立足杭州本土、浙江本地的真實條件之下,最優化選擇合理科學的對策方針,通過文化對外發展思想意識先行;挖掘創新本土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心;做好賽事服務保障,吸引結交友好城市;自塑與他塑雙管齊下,文化宣傳多方發力;堅持賽后不松懈,建立后亞運文化交流長效機制等多方努力,將能夠最大程度推動亞運會“大事件”背景之下杭州文化的對外交流與發展,助力文化興城,文化興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