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現霆
(太原鐵路公安局,山西太原 030000)
法醫病理學俗稱為尸體鑒定,其具體指的是用法醫病理學的理論和技術,通過尸體外表檢查、尸體解剖檢驗、組織切片觀察、毒物分析和書證審查等,對涉及與法律有關的醫學問題進行鑒定或推斷。在司法實踐中,人員的死亡原因判斷對訴訟開展和最終的訴訟結果有非常顯著的影響,因此在實踐中,通過法醫病理學鑒定技術的利用明確人員死亡的具體原因、時間等,這能夠為司法實踐工作體更加明確的證據支持。
在法醫病理學鑒定的過程中,設備利用是不可或缺的,且設備利用的規范性對最終的檢定結果形成有顯著的而影響,因此在實踐中需要對相應的設備,比如手術器械、計量設備等進行規范性利用。總結目前的傷亡類案件訴訟發現很多人比較重視檢定意見,但是卻很少關注檢定儀器設備使用的規范性以及其和鑒定意見形成的關聯性要素。
就儀器設備的使用來看,其是技術方法的延伸、補充和完善,所以在實踐中需要將儀器設備的使用和工作人員的具體操作進行有效融合,這不僅是技術方法成熟性的重要表現,還是鑒定意見質量的重要控制措施[1]。以照相機和顯微鏡的具體利用為例,二者在視覺度上的差異是顯著的,實現二者的融合能夠將宏觀和微觀上的視覺進行互補,從而提高觀察能力,這樣,鑒定技術的效率會有顯著性的增強。在目前的設備儀器使用過程中,保證優良率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強調實驗室認證認可制度的規范實施。在當前的法醫病理學鑒定實踐中,實驗室分為3類,分別是普通實驗室、標準實驗室和認證認可實驗室,三者在儀器的使用標準和管控方面有不同的要求。在法醫病理學鑒定意見當中有一定的因儀器設備良莠所帶來的關聯因素,所以在實踐中認真的貫徹落實認證認可實驗室的相應制度和規范,實現設備儀器的標準化、規范化呂勇,其誤差率會減少,其對鑒定意見的不利影響也會得到有效控制。
對法醫病理學鑒定意見形成進行分析會發現其與鑒定方法有極大的關聯性,即方法使用不同,最終的檢定結果會出現差異,而且方法上的細微誤差在通過傳遞、放大之后會對最終的結果產生非常顯著的影響[2]。以顱腦損傷為例,使用X射線成像技術檢驗硬腦膜破裂造成的誤差會導致最終的鑒定結果被錯誤的認為是重傷,在司法實踐中,重傷是會被追究刑事責任的。
基于技術方法對鑒定意見的影響,司法部通過規則制定和發布對工作的行業標準、國家標準以及技術規范等進行了明確的界定。基于司法部的相關規則,部分技術方法得到了專業領域內專家的認可,所以在鑒定的過程中主要使用的便是被認可的檢定技術,這些被認可的鑒定技術能夠最大限度的實現對所需信息的收集,而且技術方法在使用的過程中會盡可能地減少對檢材的破壞以及消耗,這樣一來,鑒定結果的真實性和指向性會更加的明確。
就法醫病理學鑒定過程分析來看,檢材資料對法醫病理學鑒定意見的形成具有基礎性作用。就檢材材料分析來看,其主要以卷宗、病歷以及委托書等形式作為載體,委托方的介紹能夠作為三種載體的重要補充和完善,鑒定人的檢驗獲得信息也是非常重要的檢材資料載體之一[3]。檢材資料載體中的信息完整與真實除了鑒定人的檢驗驗證之外,其傳遞移交的渠道也是不能忽視的。基于目前的實踐進行分析,如果檢材資料的傳遞移交渠道有隨著卷宗移送的或者是檢定機構調閱的,需要在委托方的組織下進行工作的開展。
在檢定的過程中,屬于生物性質的檢材資料,比如取關等需要對其的原有形狀進行保持,這樣可以確定其具體的價值。在實踐中生物性質的檢材資料需要做優先處理。具體的工作要強調兩點:(1)選擇損傷或者是病變的中心、邊緣以及交界區域進行檢材的提取,并通過肉眼進行觀察是否存在損傷或者是病變。在實踐中,在選檢材的時候需要基于檢材最大面積或者是內內中外順序的組織結構進行檢材提取,這樣可以有效的規避遺漏或者是人為的二次損傷。(2)在進行生物檢材提取的時候需要采用影像同步固定的方法,這樣可以記錄檢材原始的位置和狀態。在提取檢材后需要對其進行及時的包裝和送檢,在包裝的過程中必須要對包裝材料等進行確定,規避檢材被污染的情況。在送檢的時候,需要對檢材進行備份,同時要執行實名登記交接制度,這樣可以做到責任的可追溯。
在法醫病理學鑒定過程中,檢驗鑒定的順序對最終的結果影響也是非常顯著的,因此需要關注檢驗和鑒定工作的具體順序[4]。基于實踐做分析可知,在檢驗和鑒定工作開展的過程中,需要基于先檢驗再鑒定的基本原則開展相應的工作,即要在檢驗工作的基礎上開展鑒定工作,要規避經驗主義至上的現象。在檢驗工作開始之前即使已經存在了鑒定預判,也必須要完成檢驗工作并對原始的病理現象進行記錄,要堅守檢驗過程中的基本規范。
在檢驗工作開展的過程中,診斷式、鑒定式的表述需要規避,要詳細地對檢驗的所見進行描述,這樣,沒有參加檢驗過程的同行可以憑借著檢驗的詳細記錄對現場檢驗過程進行還原,這樣的檢驗過程對鑒定結果的準確有積極的影響。有的時候,在檢驗的過程中便可以得出鑒定意見,尤其是經驗豐富的鑒定為人員能夠在檢驗工作開展之前進行鑒定意見預測,但是鑒定意見的形成必須要有檢驗所見的記錄進行佐證,所以為了保證鑒定意見的可靠性與規范性、需要規范的執行鑒定工作的具體順序,要對順序中的各環節工作進行強調與監督。
在法醫病理學鑒定過程中,標準依據是否規范對最終的檢定結果以及鑒定意見形成也有非常顯著的影響,因此在實踐中需要關注標準依據內容,同時需要對標準依據的具體執行做分析與強調。
對法醫病理學鑒定技術進行分析可知其不是沒有標準,而是沒有成條文制式的檢定標準。在實踐中,針對死亡原因、成傷機制、過程和時間等的檢定標準依據主要選用的是院校的教材或者是著作書籍中的相關理論和闡述。因為著作、教材當中的內容存在著一定程度的開放性,因此理解的差異、引入情境的不同會造成具體判斷標準的不一致,這樣一來,理論和實踐工作會出現沖突,這對于鑒定結果的準確界定和鑒定意見的形成是非常不利的[5]。基于這樣的情況,在法醫病理鑒定技術不成條文的檢定技術標準和規范大環境下,采用統一的教材、著作為基本藍本,對規范鑒定當中的認知差異以及理解上的偏差進行總結并強調統一,這樣一來,標準規范性會更加的突出,在工作實踐中,相應的標準實施效果也會有顯著進步。
法醫病理學檢驗在目前的司法實踐中發揮著重要的意義,尤其是在刑事案件的偵破當中,法醫病理學檢驗工作的開展能夠對被害人的受迫害情況進行更加全面的掌握,而且基于法醫病理學檢驗,證據資料會更加的充分,這對于案件偵破以及犯罪量刑有突出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