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服裝工程學院,陜西 西安 712046)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一書中指出:“有效教學是為了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強化過程評價和目標管理的一種現代教學理念。”[1]有效教學關注學生的進步或發展。首先,要求教師有“對象”意識,教學不是唱獨角戲,離開“學”,就無所謂“教”。也就是說,教師必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師有“全人”的概念,學生的發展是全人類的發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如智育)或某一學科(如英語、數學等)的發展。[2]教師對有效性教學的認知水平決定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只有教師意識到有效性教學,才會對課堂各個環節進行優化而導入作為教學活動的首要部分,貫穿整個教學活動,只有有效地導入才能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學前兒童游戲》這門課程的顯著特征就是理論與實踐相融合。教師在課堂教學開始就應該精心準備導入環節,這能夠通過課前短短幾分鐘的導入,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有所期待,極大程度的增強學生參與課堂的意愿。但目前的《學前兒童游戲》課堂教學中仍然有部分還未意識到課堂導入的重要性,往往忽略導入、對導入環節理解不清、選擇導入的內容與所授內容關聯性較低、導入的形式單一等問題導致課堂教學質量較低。針對目前課堂教學中導入環節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化策略,以提高本課程的課堂教學質量。
《學前兒童游戲》這門課程主要分為三大核心的板塊,游戲基礎理論、自然游戲、教學性游戲,并提出相應的游戲實訓方案,是學前教育專業教育課程之一,在構成學前教育專業體系中提高非常核心的重要。加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在總則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充分尊重幼兒作為學生主體的經驗和體驗,尊重他們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引導他們在與環境的積極相互作用中得到發展。”[3]可見游戲對于幼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更加體現出本門課程對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重要性。
本門課程是專門研究幼兒游戲,首先通過幼兒游戲基礎理論的學習,夯實學生學前兒童游戲的基礎理論;再次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融合的方式,引導學生感受體驗幼兒游戲、學習設計游戲的基本思路、掌握組織游戲的方法、學會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手段評價幼兒游戲。
但是現階段仍然有部分教師還是以傳統的教學方式為主,缺乏新穎的導入方式,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導致學生喪失對本門課程的學習動力,很難完成教學目標,無法指導學生進行實踐。因而希望通過本研究能夠為《學前兒童游戲》這門課程的導入提供新的思路,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目的。
1.導入單一,難以引起學生興趣
筆者在工作期間,發現部分教師的課堂導入過分單一,存在整個學期課程采用同質化導入方式,比如最為常見的回顧式導入、案例式、圖片式導入等傳統的導入方式。其實對于本課程實踐性比較強,可以采用多種方式的導入,比如學生體驗式導入,以游戲的方式導入到所授內容,就能打破傳統的導入方式,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而能夠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2.導入內容偏離教學目標
導入的目的是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明確所學內容,但偶爾也會讓教師走向誤區,為了導入而導入,為了追求新穎的方式,而讓導入流于表面雖然“花哨”,但是卻脫離了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之間的關聯性較低。這樣的導入是低效的,也是不利于當下學生的思維發展。課堂教學活動的導入應該是深層次的,能夠引發學生的深度思考,為新舊知識之間搭建橋梁的。
3.導入時間把握不適當
筆者在工作中發現,有的課堂導入用時過長,語言不能凝練,根據課堂觀察,發現教師導入時間過長。這不僅降低了學生的“抬頭率”,而且使得學生喪失了學習的興趣,很難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講。而有的課堂則走向了另外一個極端,教師三言兩語隨意導入,學生受到前攝抑制,仍然受到上節課課程學習的影響,還未進入到本節課的學習狀態,教師輕描淡寫的導入,直奔本章節重難點,影響學生的信息加工,教師很難完成教學目標。
課堂導入是本門課程的教學的首要工作,課堂有效導入與否直接影響整個教學活動,新課標提出教師應依據新課程標準,依照學生需求和學習的方向給予學生指導和幫助,并且能夠為學生創設積極的學習環境,極大程度的調動學生能夠參與到課堂活動。
熟手教師往往知識淵博,也更能意識到課堂導入的重要性,能夠在課堂教學導入環節做得更加的適當。但是新手型教師因為對新課導入的理解還不夠全面,往往停留于表面而不能夠挖掘知識之間更深層次的關聯,因而就目前課堂導入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歸因分析。
1.缺乏對導入的整體認識
教師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其對于新課導入的整體認識便決定了教師對于新課導入的認知。新手教師對新課導入的作用仍然認識得不全面,這導致開展導入時用時過長、教師授課的語言不凝練等問題,這就使得整堂課出現種種問題,比如未完成預設的教學目標。
根據筆者對課堂的實錄發現較多的教師對于導入的功能存在誤區,他們往往認為依據某些案例、圖片、視頻導入到課堂就完成任務了。但其實不然,導入能夠起到主線的作用,能夠貫穿整個教學活動,比如就可以圍繞知識體系尋找適當的案例或者圖片,講解整個知識要點。
2.導入設計不充分
精心設計每一次課堂教學活動對于教師仍然具有挑戰性,尤其是新手教師,缺乏一定的工作經驗,很難得心應手的設計每一次的教學活動。因而課前的備課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教師需要結合當下的教育熱點話題、緊扣學生的生活經歷、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學生的學習風格等設置課堂導入環節。新時代的學生喜歡體驗型與觸覺型的學習風格,學生喜歡親身參與、親自體驗已完成學習目標,教師應該設計多感官參與的導入環節,提高課堂導入的效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教師的勞動是一種特殊的復雜的腦力勞動,主要是教師的勞動對象是具有各種獨特品質的人,它不是一個單向灌輸的過程,而是一個雙向運動的過程。因而教師在實施課堂教學時,就應該優化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特別是導入環節,以“學生主體”進行雙向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教師在課前首先應該分析教學內容,把握核心的教學目標,明確教學方法,應該尋找合適恰當的素材,同時教師在設計導入環節的時候應該結合學生的學習風格認知特點選擇貼近幼兒生活的素材,為學生搭建新舊知識之間的橋梁;分析素材的適當性,當教師確認了教學素材時,應該分析素材與教學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系,避免導入與教學內容“兩張皮”偏離教學目標。
《學前兒童游戲》這門課程的特點就是理論與實踐相融合,教師應正確把握課程體系,尋找合適的導入思路。首先,要有清晰地導入環節設計思路,就要求教師能夠掌握教育熱點話題、學生感興趣的話題,緊貼學生的生活,尋找學生與教學內容之間的關聯,再進行導入。其次,教師在課堂導入設計時,應遵循“學生中心”的理念,并能夠意識到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課前預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最后,能夠熟悉授課內容,課堂教學能夠流暢自然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達到課堂導入環節的目的。
1.“體驗式”導入
體驗式教學模式重點在于設計能夠激發學生已有經驗的活動,讓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已有經驗相結合,內化入已有知識,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學前兒童游戲》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為了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理論,應優化整個教學活動,首當其沖的就是課堂導入環節,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采用“體驗式”導入,因為新時代的學生喜歡體驗型與觸覺型的學習風格,學生喜歡親身參與、親自體驗已完成學習目標。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風格采用“體驗式”的導入,比如《表演游戲》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故事表演的方式導入,角色游戲可以引導學生到娃娃家、醫院、廚房等區角區體驗感受幼兒的游戲。
2.“主線式”導入
“主線式”導入對教師的綜合素質要求非常高,需要教師明確教學內容的主線,再選擇合適的素材進行導入,整個教學活動圍繞著導入的故事、案例、圖片等內容展開。也就是說,整個教學活動只圍繞同一個案例或者圖片就可以將整個章節的內容講授清晰。就比如,《表演游戲》的教學中,可以以學生的故事表演為導入內容,依據學生故事表演的內容,從而完成《表演游戲》含義、特點、類型以及意義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