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美術學院,遼寧 沈陽 110004)
近些年來為適應國家對人才培養提出的新標準,各級院校都在實施課程教學改革,以轉變學習方式為主要內容,以促進人才的發展為根本目的,進而培養出符合當代需求的適應性人才。當下高校數字游戲設計類專業普遍存在輕實踐而重理論的現象,缺乏知識的實際應用,導致學生無法適應今后的行業崗位需求。要想解決這一難題,就需要采用集理論實踐為一體的游戲設計教學模式扭轉傳統的教學體系,并在此基礎上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處理,讓教學內容符合企業需求,同時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校缺乏自主獨立的辦學理念,大多數教學方法是采用傳統方式,或者其他高校的教學方法,抑制了學生實踐能力的發展,不能適應崗位的實際需求。[1]在專業教學方面,也是停留在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中,在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方面都是傳統的教學方式,與現代化社會需求相違背,連理論知識的灌注也存在較大的問題。
重理論輕實踐幾乎是當代高校的通病,由于教學方式傳統的原因,高校不顧數字游戲設計專業的性質,仍是采用傳統的注重理論教學而忽略實踐教學,在專業教材中,很多都是一些基礎數字游戲設計知識和概念的講解,這些枯燥空洞的內容和實際的應用實則關系并不甚大,學生難以運用到實踐中去。
學校對于數字游戲設計專業的教學采用較為單一的教學方法。數字游戲設計主要涉及較為抽象的概念,在實際運用中學生無法掌握。在教學中沒有對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行培養,促使學生在今后的崗位學習中無法進行有效的利用。目前高校所教學的內容與今后實際應用的知識有一定的差距,導致學生在工作后需要重新學習相關知識。[2]在整個教學中,學校缺乏完整的教學體系,無法對學生的實際工作進行引導。
數字游戲設計行業的需求較多,要求數字游戲設計人員具備熟練的技能,學校內部沒有針對學生的技能進行良好的訓練,學生對于崗位的認知缺乏,對專業的發展不清晰。高校在進行專業教學時并沒有進行市場調查,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導致學生的發展方向單一,在工作中也缺乏實踐能力,高校并在一定程度上忽略對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國內數字游戲設計行業發展緩慢,企業需求增多,高校需要改善教學內容,為企業輸送實踐能力較強的數字游戲設計人員。
由于數字游戲專業的具有加強的實踐性,在進行專業教學時需要針對實踐進行課程設計,同時對課程考核體系進行創新,保證在考核過程中具有更加專業化的教學方式。在進行教學時,需要幫助學生了解創新創業意識的內涵,讓學生在學習數字游戲課程時有自主創新的意識。在進行教學評價時,不能單純地考察學生的實踐成果,更多的是需要觀察學生的實踐過程,對學生的基礎能力以及對待時間的態度進行考察。[3]在平時考核中,需要幫助在課堂中進行發散思維的培養。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可以制定不同的考核標準,對有自主思維,積極創新的學生進行更高的要求。在課程建設的過程中,需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對數字游戲專業的掌握程度,通過鼓勵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讓學生可以在實踐過程中對專業操作進行創新。教師在整個過程中,需要更加關注學生的能力表現,通過更加系統的評價體系來提高學生的實踐質量。
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進行數字游戲教學時,需要以培養更加專業的應用人才為目標,幫助學生了解專業應用,以及為企業輸送專業人才。在教學過程中,學校與企業進行合作,定期地讓學生到企業進行實踐,了解數字游戲專業的具體操作以及在實際工作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同時也可以讓企業內的優秀人才來校進行培訓,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專業技能。本科院校進行專業實踐時,需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為主,學校還可以與新型產業進行對接,要求學生了解大學生創業的優勢,鼓勵學生進行創新。另外,學校與企業積極互動,建立相應的獎項,從而鼓勵學生進步,也讓學生了解專業技能培養的意義。
基于校企合作的項目化法教學模式是當下各級高校應用最為廣泛的教學模式之一,其主要方法在于根據課程教學內容,規范起始時間,讓學生根據團隊合作和自主探究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項目。這一教學方法扭轉了傳統的教師講、學生學的局面,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加強自主探究,極大的提升學生自學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實踐能力。[4]校企合作下的數字游戲設計專業實踐教學要根據具體教學內容數字游戲設計實踐項目,然后數字游戲設計一個和主題相關的數字游戲設計項目,其內容要和企業需求相契合。在實踐主題確定之后,教師讓學生自主組織團隊,團隊的大小取決于項目的難易程度,通常而言,一個項目小組的人員數量在五到八人不等,選擇一名基礎水平較強或者綜合能力較強的學生擔任小組長,隨后著手數字游戲設計任務書等,并根據實踐的實際情況總結實踐目標,接下來通過小組成員的自主探究高效完成數字游戲設計。校企合作下的項目實踐方式體現出了數字游戲設計專業教學的真實性,讓學生能夠真正掌握操作流程,并在實踐學習當中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不斷構建出自身的知識和技能,讓學生充分意識到今后崗位涉及的具體工作內容,對于學生在今后進行針對性學習具有重大意義。小組開始項目學習中進行分工準備,比如在網頁界面數字游戲設計項目中,一部分學生負責頁面排版,一部分負責創業數字游戲設計,將具體分工在規定時間內將其呈交給老師,最后,教師根據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給出評價和最終成績。
團隊協作能力是社會發展對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教育作為培養新時代人才的搖籃,必須做到與社會發展相接軌,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因此,在開展專業教學時,教師應運用互聯網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能夠積極地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進而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學生科學合理地分為幾人一組,逐步地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學習,使學生能夠在小組中找到最為適合自己的位置,發揮自身的優勢特點,對自己產生更為清晰的認知,學習其他學生身上的長處,在團隊中互幫互助,共同提升,進而實現對學生團結協作能力的提升目的,為社會需求提供源源不斷的新時代人才。
整合資源方面,可以建立數字游戲設計及專家評價資源庫。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建立校企合作“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企業名錄和專家資源庫[5]。思維是創新的前提,在數字游戲專業課程教學中,教師需要鼓勵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與生活結合,讓學生了解問題與學習之間的關系,促進學生的獨立思考,避免進行單一化思考,否則會局限學生的思維視野。[8]在傳統教育中,教師提倡標準化答案,其實這是傳統教育思維教學上的一種缺失,而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學生需要創新思考、分析,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作出特立獨行的思考,在此過程中學生為了實現個人個性化發展,會積極發散思維,盡可能分析出與他人不同的解決思路和解決方法。此外,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創新思維,避免對學生進行打擊性教育,對于一些不理想的解決方法教師應該給予鼓勵和點撥,引導學生多元化發展。
商業意識是企業成功的一個先決條件,也是就業質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具有強烈創業愿望和創業意識的人才能向前邁進,勇敢地克服創業道路上的困難。創新和創業的意識建立的目的是保證在今后的創業中,可以具有創新意識。在社會經濟中,只有脫穎而出才會占據一定的地位,只有不斷地進行創新才不會被時代所淘汰。國家高度重視對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要求學生可以有一個良好的思維模式,可以在今后踏入社會后有一種自己的方式。
網絡課程教學管理平臺將為學生提供高效的學習環境,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利用現代科技,高校進行網絡平臺的建設,保證在疫情背景下,學生可以有良好的學習方式,結合課堂教育與網絡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平臺的簽到、討論、筆記、作業、考試等功能和基于大數據的學習行為統計與分析,能夠詳細地統計出課程每個知識單元、每個視頻、每個任務點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掌握情況,便于教師跟進學生的學習進展,同時更精準地調整教學內容和改進教學方法,不斷提升“金課”質量和效果。[6]平臺需要與海量的資源庫進行對接,豐富自身的資源管理。在進行平臺建設時,需要尋找符合數字游戲專業發展的教學資源,幫助學生以及老師進行資料的查詢,促進學生與老師的共同進步。[7]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積極地進行資料的篩選,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資源推薦,要求學生掌握更加專業的素材,幫助學生進行專業能力的培養。
總之,學生通過主動參與實踐到積極的探索實踐中的新知識,全方位的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及實踐應用能力,對今后的崗位需求有了全新定位,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并通過校企合作教學,讓學生更加了解數字游戲設計的過程,并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達到高校“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