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權 周忠國 李田平 張孟軍 劉建
(四川省華鎣山煤業股份有限公司綠水洞煤礦,四川華鎣 638600)
綠水洞煤礦地質條件極其復雜,大小斷層、陷落柱等構造極為發育,礦井采用階梯平硐開拓,+530m及以上水平開采完畢,開采過程中遇到斷層、陷落柱嚴重影響工作面正常布置,給開采帶來極大難度。隨著開采深度增加,構造越發育,地質條件越復雜。大型斷層及褶皺等構造通過勘探及補勘已基本探明和控制,并在生產過程中已經確認,在工作面布置時通過各種方式將大型構造對回采的影響降至最低。對綜合機械化采煤造成較大影響的往往是小型構造(如落差1m以上的斷層),構造段瓦斯劇增,治理難度加大。由于落差較小的斷層及小型巖溶構造等不易被探測出來,對工作面回采造成影響,急需采用新的探測技術探明煤層構造情況,減小對回采的影響[1-3]。
利用已有地質、鉆孔成果、測井成果、實驗室分析成果、三維地震勘探成果,從構造導致煤層波動力學特征變化地質地震響應為切入點,基于透射、反射槽波、研究工作面構造的發育特點及規律,提高工作面內不同分布形態的構造槽波探測的分辨能力,指導生產實踐。
研究試驗區的地質條件、上覆地層及其頂底板巖性、采掘情況(通風方式、工作面布置形式、采掘速度、采煤工藝、季節和氣候等),分析試驗礦井構造分析情況。
根據工作面地震條件情況,針對大傾角、多夾矸與薄互煤層、頂底板及松軟特征煤層建立相應的數值模型,并進行槽波模型參數的正演數值模擬,研究槽波的傳播特征分析,槽波頻散特征分析等,指導實際數據的波場識別,為下一步研究提供依據。
從正演模擬數據和實際的采集數據出發,綜合考慮槽波屬性的數學、物理及地質意義,依據礦井槽波多屬性反演技術實現煤層與圍巖波速、密度、泊松比、彈性模量等部分地球物理參數的反演。
在采煤工作面進行槽波地震探測實驗,結合地質和采掘工程驗證,利用探采對比結果對處理與解釋方法進行優化,最終形成一套適合綠水洞煤礦地質特點的槽波地震探測方法。
3121工作面地面位于高粱坪附近,地形為緩斜坡地形,南高北低。工作面井下位于龍王洞背斜東翼南312采區,東面為3112工作面及3114工作面,均已回采;西面為3124工作面。3121工作面走向長度為1500m,傾向寬度為110m,主采煤層為龍潭組下部K1煤層。煤厚2.30m~3.10m,平均煤厚為2.80m。根據巷道掘進資料,該工作面以合成煤為主,局部煤層分岔,煤層為半暗半亮型焦煤、焦肥煤,夾矸2~4層,屬較復雜結構煤層,煤層中部有一層0.07m的高嶺石夾矸,在井田內比較穩定,厚度變化小,為井田內煤層對比的標志層。標志層以上有一層夾矸,厚度為0.05m~1.80m,厚度變化較大,巖性為鈣質泥巖、泥巖、砂質泥巖和砂巖,硬度系數f為4~6,當夾矸厚度大于0.5m時,將煤層分為上下兩層,下分層煤層厚度為1.0m~1.6m;上分層煤層厚度為0.8m~1.1m。3121工作面為單翼構造,受龍王洞背斜影響,巖層傾角向深部逐漸增大,據現有巷道揭露資料分析,工作面煤層傾角大,兩巷道中風巷高程遠大于機巷,煤層傾角可達27°~55°。
在估算出3121工作面圍巖與煤層縱橫波速度等參數后,根據槽波頻散公式計算槽波的頻散曲線,求出各頻率上槽波的速度。煤厚2.8m的槽波埃里相在230Hz附近,槽波在3121采煤工作面發育一般,大部分能量分布均集中150Hz~290Hz,槽波速度集中在1200m/s附近。
首先,按照3121采煤工作面探測區大小分別建立一個X方向820m,Y方向110m的模型,網格大小為3m×3m。即模型X方向274個,Y方向37個點,每個點代表一個3m×3m的煤層的平均槽波振幅或波速;然后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濾波,從中求出槽波從每一個激發點激發后,傳播到每一個接收點的時間,即每條射線的傳播時間。將所有射線的傳播時間代入到CT算法中,進行迭代求解,最終得到此模型上每個網格點的能量分布。藍色(冷色)區域代表槽波能量正常穿透區,該區域槽波能量相對較強,表明工作面內部構造相對簡單;紅黃色(暖色)區域代表槽波能量低穿透區或未能穿透,該區域槽波能量相對較弱,表明工作面內部可能有較大的構造存在。從成像結果可以看出,工作面內部存在多處能量明顯異常區域,結合現有的地質資料,表明工作面內部存在多處異常構造。
在對反射槽波進行增強處理后,由于本次槽波探測3121工作面內條帶狀陷落柱的存在,與巷道傾角大,很難找到陷落柱的反射面,因而對工作面數據進行分段處理,采用成像算法分別對3121工作面槽波探測區進行反射槽波CDM成像,成像速度1250m/s。反射槽波成像結果中,藍色區域為正常區域,紅黃色條帶為異常區域,一般對應著巷道、斷層、陷落柱的反射面。通過對異常區域的針對性精細處理,并結合成像區域內反射槽波單炮記錄,可以確定反射界面的相對準確位置及形態。由于本工作面煤層傾角較大,條帶狀陷落柱與巷道接近垂直,因此工作面中段的陷落柱發育區CDM反演成像的成果效果不佳,該區域解釋還需充分結合透射槽波成果及現有地質資料。
在充分研究礦井相關地質資料的基礎上,以急需解決的地質任務為前提,結合GeoCoal槽波地震數據處理系統,經過計算測試,認為采用全排列采集方案可最大限度地接收有效數據,故最終采用了全排列的采集方案進行數據采集。本次槽波探測區位于3121工作面風巷、機巷走向長度810m范圍(自巷口40m~850m),總測線長度1620m。槽波探測沿機巷、風巷布置激發點和接收點。3121工作面接收點與激發點布置如下:(1)接收點布置:接收道距10m,共布設接收點162個;(2)激發點布置:激發點距10/20m,共布設激發點121個。因風巷炮孔S150、S151塌孔與硐室處S104、S130未打孔,最終實際爆破117個,其中風巷76個,機巷41個。槽波探測施工共采集槽波有效數據117個,布設接收點162道,測線總長度累計1620m,采集數據全部合格,滿足探測要求。
實際施工中檢波器對接到巷道錨桿露頭上,與錨桿耦合良好;激發點孔深3.0m,方向順煤層垂直于煤壁,藥量0.2kg。每個激發點激發,所有的接收點均接收。數據采集的采樣間隔為0.25ms,記錄長度2s。檢波器與儀器之間用測線連接,固定到巷道側幫煤層中部的錨桿上。3121工作面機巷煤層位于巷道頂部,風巷煤層位于巷道底部,測線布置完成后,激發前其他人員撤離到安全地帶,由爆破工負責激發。所有激發點激發完畢,回收全部設備后,結束井下數據采集。3121工作面采集到的槽波地震數據評級結果為:甲級品114張,占97.4%;乙級品3張,占2.6%。
(1)槽波探測3121采煤工作面為復雜結構煤層,煤層傾角大且局部存在夾矸,且由于工作面內發育與巷道成大傾角條帶陷落柱,反射界面不好界定,探測反射槽波發育一般。(2)槽波地震探測技術目前尚無法對槽波異常進行準確定性,對槽波解釋的異常體進行驗證。由于物探反演結果本存在多解性,所得結果可能存在一定的誤差,需要對CX1與CX2邊界進行打鉆驗證。(3)需要重點關注槽波異常區,在回采前對3121(Ⅱ)采煤工作面槽波解釋的異常區采取鉆探相互驗證,保證回采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