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源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濟源 459000)
早在1977年學前教育就已經被放在了一個重要的位置,鄧小平同志在講到教育問題時就提出一個觀點:“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換句話說,就是肯定了學前教育在整個教育過程中的重要性。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不斷地前進,越來越追求“精致”,這不僅體現在日常生活水平的提升更體現在當下人們對于知識的重視,對于知識的渴望。隨著人們對于知識的需求程度提升,對學前教育進行的改革創新,園校合作培養專業師資團隊便應運而生。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是當下專注于進行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一門專業;這一專業的出現也印證了當下中國的學前教育已經向高質量追求和發展,這與當下我國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線保持一致;園校合作指的是通過高職院校與幼兒園以及其他的學前教育機構合作,注重對于當前高職院校的師資后備力量的理論與實踐結合,強調學有所用,以便更好地融入以后的工作崗位中,重點在于促進教師專業的進一步發展,提高教師團隊的專業素質,讓學前教育行業再上一個新臺階。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園校合作師資培訓打破了院校之間的藩籬,讓高職院校的學生能夠得到有效的歷練,實現將學理論與做實踐相結合,將更好地提高就業時對工作環境的融入,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具有良好的溝通性質,提高師資力量的專業性[1]。
當下國家對于學前教育行業高度重視,說到底是對于學期兒童教育的重視,重點關注的是教學的目標即做好對孩子的教育工作,為之后的學習生涯乃至成長打好堅實的基礎,所以加強對于師資專業隊伍的打造至關重要,學前教育行業最終發展成什么樣,能發展成什么樣的關鍵在于教師,因此教師是學前教育行業穩步發展的一大重要保障,做好當下高職學前教育園校合作師資培訓的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當下學前教育行業發展不論在財政投入還是在人力資源上的投入都是前所未有,學前教育行業也因此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相對于當下人們所抱有的期望來說依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集中在教師的思想觀念、道德品質以及適應能力和專業能力上還有所欠缺,嚴重制約了學前教育行業的發展,因此迫切需要加強師資力量的建設[2]。
堅實的師資后備力量對于一個行業的發展至關重要,而當下來說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在讀人數不在少數,但普遍存在質量參差不齊的現象,在校高職生往往只注重了對于學校中的理論知識的學習而對于實踐中的具體操作卻知之甚少,導致實際工作中缺乏專業能力,對于崗位的適應性差,導致學前教育的教育質量不佳等問題,園校合作通過師資學校與工作院校的提前培訓的形式讓“出校”與“進校”充分的銜接,將更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同時也可以保持與市場需求的高度一致,進行學習方案的調整,使得效益達到最大化[3]。
教育行業作為一個龐大的系統不僅僅是某一個部門或者哪一個教師的責任,教育的主體本身就具有多元性,雖然說教師是教育行業的重要主體,但教育的最終目的就在于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專業人才,培養人才的意義便是在于用,故此學前教育要想追求高質量的發展,明確主體多元園校合作做到需有所供,提供有能力、有道德、有知識的專業性的教師到學前教育行業中,這樣將更有針對性更好地體現集中力量助推行業發展。
要想取得學前教育行業的發展靠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付出,更是需要不斷的磨合,需要將“園”與“校”結合起來,做到有針對性,所以我們結合實際情況,同時結合以往的經驗總結出了以下幾點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園校合作師資培訓的措施,希望能夠對以后的園校合作師資培訓提供一個參考,助推整個行業的前進,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專業性人才。
在科技發達的今天“互聯網+”這個話題大家已然不再陌生,充分地將科技運用到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園校合作師資培訓中無疑是一種雙贏的結果,通過借助互聯網這一平臺可以打破地域的局限性這樣可以讓更多的經驗可以得到分享,學習到更加先進的知識,讓“園校”展開交流,同時線下的培訓有彌補是否適用于實際情況的問題的作用,線上的經驗學習與線下的經驗分享雙管齊下,相互彌補不僅能盤活現有的資源,同時也能更好地推進全國乃至全世界學前教育行業的發展與進步。
要想讓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園校合作師資培訓發揮出最大的效果僅僅只是靠一方的講解與另一方的傾聽,這顯然是不夠的,既要做到讓理論來指導實踐同時也要讓實踐來檢驗理論。對于高職學校來說其開設專業的目的就是培養人才,但不能一味地不顧實際需求盲目開設課程,這不僅是對資源的一種浪費,更是會對學前教育行業的發展帶來副作用,導致學前教育質量不佳,從而影響一個人的一生[4];而學前教育機構也不能一味地只管教,更要注重學習先進的理論來充實,需要大量的后備力量來充實自身的師資團隊,所以建立雙向的交流溝通結合實際開展培訓才能達到最終的效果,才能讓學前教育更上一層樓。
在高職院校開設學前教育課程的目的就在于為培育幼兒園的教師,提高當下教師的專業素養。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社會上的一切事物都處在一個動態的變化過程之中,所以要想對當下有良好的效果,體現更大的社會價值就需要根據當下面臨的問題,切中要害進行具有針對性地培訓,這樣才能以解當下的難題,第一個方面便是拓寬視野優化教學模式,增強對于問題的洞察力以及探究精神的培養;其次,根據現實情況,應增強當下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使命感,提高自己的站位,思想境界,把服務于社會、服務于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使命,強化當擔[5]。
雖然說充實的理論知識是提高教育質量的必要條件,但僅僅只是一味地注重專業而忽視了道德修養這無疑是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對于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當下所有的父母流行的一句話說得好“我不求你能成才、能大富大貴,但求你能成人、能平安健康”這幾乎是所有父母對孩子的期望,能夠對社會對國家有所作為固然是好的,但成為一個好人,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是中國自古以來所強調的最為重要的,所以學前教育的老師對于道德品質的學習培養不能放松,在保障了道德的前提之下再進行專業知識的積累這樣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才能為孩子的學習與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當下開展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園校合作師資培訓是解決目前所遇問題的主要手段,在不斷的實踐運用中也充分說明了其的重要作用,對于開展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園校合作師資培訓的積極效應主要體現在兩方面:其一,在與時俱進的今天,師資力量也要隨著社會的進步而進一步地調整優化對于高職院校來說能夠更好地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自身課程設置的調整,優化自身的教學模式學習先進的理論知識,培養高素質全面發展的專業教師人才[6];其二,目前,我國師資力量明顯不足,傳統的教學與師資力量已經很難跟上社會的步伐,尤其以學前教育為主,對于學前教育機構來說,將自己現實的需求融入培訓的課程當中將有助于提高后備教師的適應能力的培養,做到到崗即能用,其三,對于整個國家和社會來說,進行高職學前專業園校合作師資培訓不僅能夠有助于知識的擴散,同時能夠打造一條良好的后備師資專業人才的“供應鏈”,實現人才的可持續性發展,教育出更多地為社會和國家有所作為的人。
俗話說得好,老師是學生的榜樣,要想讓學前教育發展得好,首先追求的就是要學生能夠知禮節、有素養,所以反觀之,教師的培養工作是保證教學活動質量好的關鍵;幼兒是祖國的未來,幼兒是民族的希望,現如今面對師資力量素質顯著下降的困境,尤其以學前教育師資為典型,開展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園校師資培訓,一方面對現階段的學前教育專業起到一種引領,對學習學前教育的學生來說可以學到更多的專業知識,掌握更多的專業技能,俗話說:“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開設可以說恰逢其時;另一方面,開展高職學前教育專業院校師資培訓,又可以讓從事該行業的學生在實踐中得到鍛煉,將理論學習運用到實踐中才能檢驗理論的正確性,幫助高職院校優化課程,進而才能反作用于實踐,如此形成循環往復實現動態平衡行業發展,才能以優質供給,滿足“幼有所育”,推動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