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珂柯
(寧波市寧海縣消防救援大隊,浙江寧波 315600)
企業和個人對消防安全責任的主體意識并未真正地樹立起來,消防安全責任的落實力度不夠。由于以往對消防安全工作中的重點單位數量普遍都是按照消防監督管理人員的規模和數量相當比例分別進行制定的,實施方法之一就是“一對一”式的定期消防監督和檢查,在這個現代化社會上已經逐漸形成了各級消防救援機構演唱獨角戲、打擊消防違法犯罪的被動局面,使各級消防救援機構把自己所需要抓到的“隱患整改、消防安全教育培訓、防火檢查”作為消防安全工這些做法都是完全需要依靠消防救援組織和機關來加以落實,從而導致造成各個單位在政治思想上都認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本身就是消防部門做出的事,消防安全管理責任也得不到貫徹落實。特別多的是一些大型企業家在進行了國企改制后,在經濟社會和政治經濟效益的雙重推動下,完全全然忽略了企業消防安全的監督管理工作,將其作為原有健全的消防管理制度體系進行了極大簡化,甚至被迫予以取消,缺乏對于企業消防安全監督工作管理重要性的正確認識,沒有把企業消防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看成企業是經濟社會和政治經濟秩序建設中一個不可分離的有機統一體。多年來發生的消防火災和安全隱患都沒有能夠該拖則拖,能改該省就整,甚至不能久拖不改,舍得控制住消防安全資金的大量投入,僥幸心理、麻痹大意的不良思想嚴重,違章違規施工、未經消防安全檢查機構驗收審核合格而擅自生產交付企業使用等不良情況屢禁不止,給我國企業的消防安全監督和管理工作的發展埋下了許多先天性的條件和缺陷。在與其下屬的單位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的實施過程中,僅僅是講述了如何改善和提高單位的生產率和服務質量,如何改善單位的社會經濟效益,沒有將消防安全的實施和管理工作具體化地引入其中,導致了單位在消防安全的實施和管理工作中還是留有一個死角,不能深刻地滲透在每一個細節中。
實施現代消防安全工作標準化監督管理體系機制建設工作是大力推動我國消防安全監督管理體制改革創新的重大戰略舉措,必須要始終秉承“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單位全面負責、公民積極參與”這一現代消防工作標準化管理的基本原則。各級人民政府必須進一步切實加強對于專業消防工作的總體組織協調領導,應把我們的專業消防工作建設列為黨的國民經濟和政治社會穩定發展戰略規劃,保障我們的專業消防工作人員能夠主動跟隨我們國家和經濟社會的進步發展而緊密地進行相互配合[2]。公安、建設、工商、質監、教育、人力資源和勞動社會保障等其他有關主管部門單位均應依法明確承擔和負起職責相應的城市消防安全聯合監督檢查管理工作職責,認真指導組織單位開展消防聯合監督檢查或者組織進行消防綜合執法能力審核,督促各個單位切實落實消防火災應急預警和風險防范措施。社會保險單位必須在加強消防安全監督管理上繼續下更大功夫,嚴格執行有關消防安全的專業技術標準和完善消防安全監督管理體系,嚴格控制管理消防安全各個環節,積極探索消除意外火災安全隱患,減少重大意外火災事故。
結合新形勢下消防工作的特點和要求,通過實地考察、科學論證、系統規劃,制定出實施一套適應我國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消防管理政策、標準與法規,作為我國社會經濟管理事業發展的重要基礎。根據消防監督管理工作的特點,制訂了消防監督檢查、建筑工程設計施工驗收、火災事故原因識別鑒定及對消防產品的監督管理等方面的規章制度,為其行政執法工作提供了依據;加強對執法人員的規范化隊伍建設和執法力量隊伍的建設,提高其執法能力;同時完善了技術標準流程規范和制定了相應的專業消防技術標準,解決了建筑工程以及其他生產技術中的防火問題[1]。各級有關部門認真按照消防法律法規要求,依法對消防監管工作進行了嚴格的控制,促進了消防管理的標準化建設工作的深入展開。
要繼續加強對于國家有關強制性標準、行業規范等的實施和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并要求繼續加大對于這些標準實施情況的指導和監督力度要加強對標準執行過程中所有相關信息的搜集、加工、反饋等方面的工作,以期促進標準編寫水平的持續改善。推動消防標準化建設工作向一個新的舞臺邁進。我國實施的消防安全標準化管理能力的建設,納入當地消防規章制度的內容,編制出當地標準,并予以嚴格遵守。在標準中我們應當清晰明確消防管理的職責、目標、主管機關和其他責任人,建立健全各種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并認真貫徹執行;明確了單位必須定期組織開展的防火檢查和巡查,對于在檢查過程中發現的重大火災隱患需要立即徹底消除,不能馬上徹底消除的,要及時制訂一套整改辦法;明確了整改的措施,落實了整改經費,限時解除;明確了單位應當制訂的滅火緊急疏散事件處理預案、開展滅火應急疏散演練等,員工們都會利用滅火器材來撲救初期火災,能夠及時疏散逃生并積極組織誘導人員進行疏散或者逃生;明確了各單位應根據自己的特點合理設置安全疏散救援設施,配備了相應的火場疏散逃生設備、器材。當火災失去了控制權后,應及時告知所有前來參與火災的人員進行撤離;明確了各單位貫徹落實消防教育培訓制度,員工普遍達到了解掌握消防基礎常識、掌握消防設施器材的使用手段、掌握了逃生和自救的技能,會查改火災隱患、會及時撲救第一次大型火災、會及時組織人員進行緊急疏散。
各地區政府部門應積極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雜志、網絡等各類宣傳媒介的載體,采取各種形式大力普及消防相關法律法規和消防安全知識,深化消防宣傳“七進”活動,開放消防教育場所、消防救援站,提高整個全社會的消防安全意識;組織對消防安全的教育培訓,把對全員的培訓與消防安全的責任人、消防安全的管理者及特殊崗位的操作技術人員的培訓相有機地融為一體,切實提高他們的消防安全管理的責任和主體意識,督促他們認真貫徹落實消防安全的管理義務;要增大投入,組建一支消防工程隊伍,配置相關的消防器材設施,定期組織開展消防演習等活動,提升自防、搶險的能力。
制訂消防安全標準化管理的方案,推行消防安全管理標準化的建立和完善消防安全管理標準化的體系與建立消防安全評估認證體系,對于改革我國現有的消防安全管理模式將對增強政府、機關群眾及其他企事業單位的消防安全管理主體意識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的標準化就是用一種全新的消防安全管理方法和模式,系統性的管理理念來提升各級政府機構、單位及其他企事業組織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3]。可以有力地促進機關群眾性組織和企事業單位的貫徹實施消防相關法規與標準,便于機關群眾性組織和企事業單位依法執行與其他相關的消防相關法律與標準,從而使得機關群眾性組織和企事業單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從被動性行為轉變成由被動性行為向主動性行為轉變,并且能夠為機關群眾性組織和企事業單位提供一套科學合理的內部控制與保障。它不但是消防工作走向社會化發展趨勢下的一個必然需求,而且也是我們構建消防安全性能評估與認證體系的基本前提與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