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遠 董建敏
(1.內蒙古科技大學包頭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內蒙古包頭 014030;2.內蒙古紀檢監察大數據實驗室,內蒙古呼和浩特 010015;3.內蒙古紀委監委信息化建設與服務保障中心,內蒙古呼和浩特 010000)
傳統的醫院管理往往缺乏協同性和連續性,導致管理各自為政、松散不一,在制定醫院發展戰略時往往由各部門各自制定發展目標和考核辦法,這樣的管理模式顯然不能夠滿足我國醫改發展的要求。對現代醫院管理而言,運營管理體系的建設要求專業性強、時效性強、主動性強,通過信息化等現代管理手段,提高醫院的工作效率、管理質量和醫療服務水平,克服滯后的人工報表信息處理模式以及信息不一致、不共享造成的誤判和滯后[1],無法及時調整對醫院發展的指導能力。有的醫院雖然開始建立信息化項目,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廣大患者就醫體驗,促進了臨床的工作質量和效率,但缺乏對廉政風險的防控,沒有能夠解決醫院的運行的廉政風險隱患。本文基于對包頭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運營系統中項目、內容、流程、結果等要素,通過權限設置、查詢監督、痕跡管理、預警提示等進行全流程監控預警研究,按照風險防控覆蓋的框架設計思路,把醫院運營廉潔風險防控融入醫院信息化平臺建設當中,以達到幫助醫院提高管理風險防控能力,以促進醫院運營管理與廉潔風險防控。
隨著網絡技術、云計算等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利用信息技術來預防腐敗成為國內外科技防腐、反腐的主要新手段。反腐敗防控建設過程中利用信息化手段可以有效減少人為人情干預、暗箱操作等弊端,可嚴格監督并制約權力的運行。利用信息技術對反腐敗防控的研究在國內外已經取得了一定進展。美國學者安德魯·查德威克認為基于信息技術的電子工作程序能夠得到嚴格執行,可以有效地預防腐敗。威斯科特(亞洲發展銀行的地區發展專家)指出,電子政務的廣泛應用,能夠確保辦事流程按規定通過網絡執行,極大地減少了公職人員認為決策的可能性,能夠增進工作的公開透明性,從而成為反腐倡廉的新辦法。亞洲的一些國家在電子政務應用方面也取得了很多成果,信息化、公開化、透明化大大提高了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丹麥學者安德森對149個國家和地區的電子政務建設情況和腐敗控制情況進行了實證研究并得出結論:電子政務是一種有效的反腐敗策略,當電子政務實施率從10%上升到90%時,對腐敗的有效控制將會從10%上升到23%[2]。
中國學者在信息技術應用與反腐敗領域也提出了諸多觀點,取得了許多研究成果。學者們普遍認為電子政務有助于增強政府工作的公開性和透明性,可以有效遏制腐敗。信息技術在醫院反腐倡廉領域應用的比較晚。自2006年發生“哈爾濱天價醫藥費事件”,其嚴重暴露出了醫療衛生行業中的腐敗問題。“過度醫療”“收取回扣”“索要錢物”等不道德的醫療行為在廣大人民群眾中造成了惡劣的影響,醫療衛生行業的腐敗問題成為輿論中心,廉政建設成為醫院工作重點,許多學者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議,不過主要側重于制度和手段的研究。這一階段利用信息手段進行廉政信息平臺建設也得到廣泛研究,但是主要集中在利用信息技術建立廉潔文化網絡陣地,以大力宣傳教育為主。利用信息化了解醫院重大事項動態、人事調動、藥品器械采購、資金流動等重大問題的監控尚未普及,因此,如何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反腐倡廉工作進行職能分解和流程監控,實現權力制約;如何通過信息化增加權力運行的透明度,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來減少腐敗現象的發生,是擺在醫院眼前不可回避的問題。
我國的醫院信息化建設起步于較晚,可大致歸納為6個階段,即小型機的應用摸索、單個電腦的初級應用、大型信息管理系統、醫療信息系統與區域醫療信息協同發展、基于電子病歷的醫院信息平臺、人口健康檔案信息化。2015年7月,國家為支持和鼓勵互聯網醫療行業的發展,發布《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2018年4月,又出臺《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等一系列文件,其中,智慧醫院又包含了智慧智慧醫療、智慧服務和智慧管理3個方面。智慧醫療是指以電子病歷為核心,面向醫務人員的臨床應用系統;智慧服務是指面以患者的就醫體驗為標準,通過互聯網建設方便患者就醫的應用水平;智慧管理是指醫院綜合管理的信息化。2019年3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了《醫院智慧服務分級評估標準體系(試行)》,旨在隨著5G技術、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的發展,加速智慧醫院建設,指引在智慧醫院建設中信息化功能和服務方面的發展方向[3]。內蒙古科技大學包頭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自2017年開始以六級電子病歷為基礎的信息化建設以來,通過不斷加強內網建設,在2020年通過互聯互通成熟度四級甲等評審。在醫院內網系統的支持下,統數據實現了共享以及實時交互,在此基礎上,醫生可以通過診療系統終端,實現網上出診、閱片、查房、以及病理診斷等工作,使醫療行為通過信息化得到了強化[4]。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信息化基礎,包頭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紀委通過分析社會普遍關注的廉政風險點,從大處方、大檢查、病歷規范、醫生權限、藥品管理、血庫管理等方面入手[5],在內蒙古自治區紀委監委大數據實驗室的支持下,開發出了包頭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廉政風險預警功能模塊。
(1)構建醫院廉政風險預警功能,目的在于提高醫療服務標準化、監管流程化,確保廉潔風險防控的質量[6],在規范醫院運營的管理流程的同時,把涉及的相關部門一同納入信息化廉政風險管理,提高廉政風險監管效率,將醫院運營過程中的申請方、監督管理部門和實際使用醫療部門實現信息閉環管理。
(2)建立符合醫院廉潔風險防控規范的風險預警標準。建立既可以用于工作流程監控,又符合規范的風險預警量統計和可查詢的預警標準,便于追蹤管理,健全長效機制,在提高醫院在高效運營時具備廉政防控的能力。在包頭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醫療運營管理系統中,設置了以下廉潔風險防控功能:
通過設定門診用藥費用金額警戒線以及合理用藥目錄,一旦出現醫生開藥超出預警金額或開藥有不合理用藥的風險,系統會自動彈出預警提示,如圖1所示。
圖1 門診用藥金額超限制預警提示、合理用藥預警提示
通過設定門診檢查、檢驗費用系統金額警戒線,一旦出現醫生開具檢查、檢驗超出預警金額[7],系統會自動彈出預警提示,如圖2所示。
圖2 門診檢查、檢驗費用系統金額預警提示
通過匹配醫生專業、職稱等資質與特殊使用藥品的權限,對于特殊藥品的使用進行使用限制預警[8],防止醫療行為不匹配的情況發生,如圖3所示。
圖3 使用特殊藥品時,醫生資質與醫療行為不匹配預警提示
門診檢查檢驗費用限制提示、抗菌藥開具權限控制的功能,提醒醫生在開藥、檢查等方面深思熟慮,減少開大處方、大檢查的主觀隨意性[9]。后臺可追蹤,方便管理人員事后追蹤查詢。
病案遲歸預警功能可以查詢到遲歸病歷的具體情況及數據分析,如圖4所示。通過查詢預警病案遲歸情況,針對性的進行整改,對改善遲歸病歷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
圖4 病案遲歸預警提示
通過病案管理系統修改留痕預警功能,可以全面記錄病案的修改情況,如圖5所示。實現查找問題容易,達到病案管理流程覆蓋,痕跡管理不留死角,方便預防監督,事后責任追蹤。
圖5 病案修改留痕預警提示
要以信息化實際情況為基礎,不可成為“空中樓閣”。通常來說,廉潔風險防控應有流程管理、查詢監督、數據報表、超時統計等功能,通過建立信息系統的動態監測和預警功能,定期監測分析相關數據,便于日常監督操作[10]。一旦系統提示預警,院紀委和相關職能部門可以依據預警提示,按照線索介入,通過約談相關人員等方式,防微杜漸,以信息化手段形成“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以及“不敢腐”的懲戒措施[11]。通過血庫預警功能,可以第一時間發現血袋有效期風險,如圖6所示,防止醫療事故的發生。
圖6 血庫庫存預警
通過藥房庫存預警功能,可以看到藥房庫存的過期預警,如圖7所示,防止過期藥品流入臨床。
圖7 藥房庫存效期預警
因為信息化廉政防控具有去人為干預的特點,能夠大大減少資料查詢、痕跡查詢等所產生的人力成本,但要求系統預警規則制定人能夠將廉政風險點的各個細節在規則建立之初就確定下來,這項工作往往不能夠一簇而減,需要在實際應用中逐步完善。最終通過高效的信息技術方式來實現實時廉政風險防控信息化,實現風險識別及警示,以提前預防等管理方法,不斷深入反腐倡廉工作的信息化、精細化和科學化,以紀律保障促醫院發展,確保醫院能夠健康、規范、高效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