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慧敏 牛奔 郝娜 楊韞嘉 王靚楠
(北京農學院 植物科學技術學院,北京 102206)
大學生積極分子是黨員發展的后備力量,也是黨支部的后備隊伍,目前高校黨員發展工作有了新要求,新挑戰.隨著積極分子的隊伍不斷壯大,這對培育一支數量足、素質好的入黨積極分子隊伍有了更高的要求,以更好的保證黨員質量、壯大黨員隊伍的基礎。
在大學生積極分子培養的過程中,班級、團支部、黨支部之間存在著緊密聯系,本文應用協同理論,探索促使三者的有機結合、合理分工、相互協調、形成整體合力,并最終產生協同效應而提高整體功效的途徑。協同理論是德國著名物理學家赫爾曼·哈肯于20 世紀末提出,該理論明確指出宇宙萬物間都存在著密不可分的聯系,相互依存,相互轉化,這同時也意味著一個系統變化必然會牽連到其他組織的發展。[1]
協同理論主要的系統內部各個子系統協同合作完成的,在制定共同目標之后,加強協同機制建設,建立一定的規章制度,運行發展。班團和黨支部是兩個相對獨立的系統,兩個團體在培養積極分子過程中發揮著不同的功能和作用,有著各自的管理方式和模式,但兩者都包含了黨員培養人、負責人、教育工作者以及同學群眾等多個相同或類似的要素,兩者的結構要素存在著關聯關系,把握這種關聯,使積極分子培養形成一個綜合性大系統,催發它們之間產生協同效應,解決在積極分子培養期間存在的各種問題,探索積極分子培養的有效途徑。
(一)入黨積極分子“入口關”把握的程度不一。在確定入黨積極分子時雖然都在執行嚴把關,但存在把關偏頗現象。大學生在新生遞交入黨申請書之后,經過一定的理論實踐培訓學習,就開始選拔優秀的同學成為積極分子,盡管都形成了各自嚴格的選拔辦法,但是一般還是以學生學業成績為主要衡量指標,而且受主觀因素影響比較大,定性的因素較多,定量的形成指標較少,這對積極分子的選拔質量和選拔的公平性上都有影響。
(二)入黨積極分子素質參差不齊。入黨積極分子是一個龐大的隊伍,無論確定還是管理方面都有很大的難度,整體素質是不斷提升的狀態,積極分子在學生群眾中要不斷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但是,也存在個別入黨積極分子入黨動機不夠端正、政治素養不高、組織紀律性不強等問題。還有一部分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充滿熱情、要求上進,但不能堅持以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存在思想匯報空洞、理論學習不扎實、社會實踐參加不踴躍等現象。
(三)入黨積極分子培養模式單一。大學生在確定積極分子之后,黨支部要對其進行連續的理論學習培養和實踐鍛煉培養,在當今全媒體時代,積極分子培養的傳統模式顯得有些單一,盡管也有結合當前各種新媒體有了較多的創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理論學習上形式還是比較單一、刻板,實踐活動減少,缺乏針對性和實踐性,積極分子本人因入黨動機不端正,自發性和主動性較差,持等待被培養的態度較多。
(四)入黨積極分子考評機制不健全。入黨積極分子培養至少一個季度培養一次,基層黨組織每半年對入黨積極分子進行一次考察,重視并鼓勵入黨積極分子在班級中積極發揮模范作用。在培養過程中,積極分子的主觀能動性不夠,認為做好自己就夠,班級帶動性和宿舍帶動性不夠,針對看到的一些不良行為,甚至在心底里對某些不良行為不以為意或表示認同;還有些對于論壇、貼吧、微信、微博等多種傳媒中介上的信息不加分辨地進行轉載或傳播,對自己入黨積極分子的身份無認同感;而個別入黨積極分子不但未起到先鋒模范作用,甚至成為不良示范。在培養過程中,只有培養時間間隔限制,沒有形成合理的考評機制,主觀印象比例較大,沒有客觀的量化數據分析,所以在積極分子培養期間多數是大家認定,但是沒有有效的評判標準。
(五)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不連續。當前高校積極分子培養出現不連續,材料后續補充、敷衍的嚴重現象。一是黨員因為在責任義務方面沒有充分地發揮作用,只是應付基本工作,沒有真正做到培養。二是入黨積極分子缺乏入黨主動性;三是黨員數量與入黨積極分子不對等情況導致對積極分子培養過程的疏漏;四是入黨積極分子材料以及其成長檔案不完整;五是班級管理員培養以及與黨支部對接工作等問題。
(一)打造優勢管理團隊
積極分子大多數在班級、團支部參加活動。從班級的積極分子選拔優秀的成員組隊,打造優勢管理團隊,帶動積極分子配合黨支部開展相關的理論學習和實踐活動,也可以是積極分子團隊結合培養期間的相關學習開展活動。優勢團隊采用輪換制,針對做好本職工作的團隊成員可被優先考慮成為發展對象,以提高成員對工作的積極性。若此團隊的成員在后續學習生活中出現違反校規校紀、違法犯罪等行為,將會被移出管理團隊并取消其入黨積極分子的資格。
(二)傳、幫、帶的良好作風
由黨支部培養第一批優勢管理團隊,以后不斷篩選出工作完成效果最好的一支隊伍對下一批積極分子進行培訓,使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工作層層遞進,合理有序地完成各級工作。具體培訓內容有:第一,學習黨的基本理論知識,熟悉發展黨員的工作流程;第二,學習如何填寫入黨積極分子的各項材料,以及整理歸納相關材料;第三,優勢管理團隊主要職責為和團支書共同督促班級內有入黨意向的成員及時完成每個季度的思想匯報;帶領本班積極分子填寫檔案材料,配合團支書組織其參加初級黨課以及高級黨課;與黨員互動,配合各培養聯系人工作,每個季度督促培養聯系人與積極分子進行一次談話;做好與黨支部對接的工作,每半年與黨支部書記聯系一次,邀請黨支部書記與積極分子進行談話。
優勢管理團隊在積極分子完成考核工作的過程中起到監督、督促和管理的作用,同時也要督促積極分子自身的學習,比如黨的理論學習、志愿服務活動、黨支部舉辦的相關活動,同時也是對自身學習和工作的一個約束和管理。
高校的入黨積極分子經由所在黨支部直接進行管理,時常忽略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而積極分子這一階段是端正入黨動機,加強黨性知識的關鍵時期,我們認為應該改變傳統的管理模式,打造新平臺,挖掘新培養方案,將管理模式系統化、細致化,使其對入黨積極分子更具有針對性和可行性。因此我們設想將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過程交還于班級,不僅促進班級和團支部建設而且能夠保證積極分子培養的連續性和可靠性。
(三)構建黨員和積極分子共培養的體系
要把加強理論學習和社會實踐相結合,提高入黨積極分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黨支部要有意識、分階段地對入黨積極分子進行具體的指導,理論學習要將被動學習(黨校培訓等)和自主學習結合起來,社會實踐可以引入志愿服務、社會調研、參觀實踐等模式,為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搭建互動平臺、指派任務,以理論指導實踐,以實踐映照理論,增強他們的黨性修養和實踐能力。
介于不同的學院專業屬性的不同,學生黨支部的建設和積極分子的培養需要思考交互平臺的搭建,比如相近專業、不同專業之間的學生黨支部可以相互之間搭建線上或線下的交流溝通,有助于內部組建方式、文字溝通能力等方面的提升,并且也能夠促進更多優秀的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和進步。定期可以讓不同的學生黨支部學生代表進行相關的經驗分享,能夠活躍黨支部的學習工作氣氛,也能夠激勵學生積極分子投身于工作中去。
做好大學生積極分子培養過程中的管理,不僅能夠活躍支部的氛圍,而且能夠幫助大學生真正找到入黨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珍惜自己的身份,并從心出發,以切實行動磨煉意志,成就更優秀的學生黨員。
(一)建立科學合理的考評機制。第一,建立適合考核積極分子日常表現的規章制度,注重積極分子的日常真實表現。不僅要關注入黨積極分子的學習情況和日常表現,還應當把檢查、督促、考核等作為長期性工作來抓。要在管理過程中堅持經常性、制度化的同時,把對入黨積極分子是否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作為考評的主要內容,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共同考察,并做好詳實的記錄;第二,強化民主集中制和群眾聯系制度,注重批評與自我批評。要始終堅持民主集中制,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引導入黨積極分子時刻“照鏡子”“正衣冠”,以一名黨員的標準去要求自己,開展適時的批評與自我批評活動,主動接受同學的監督,不斷提高自身修養;第三,始終堅持“嚴入嚴出”原則,把好“入口”和“出口”兩個關口,對于入黨積極分子實行動態管理,及時處置不合格的入黨積極分子。
(二)激勵機制。結合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的特性,黨支部建設可以根據目前學生黨支部學生黨員的情況,將獎勵機制設定在固定、日常模塊中,除了參加黨支部的日常理論學習、集體生活之外,可以結合本專業相關的一些學生事務工作培養入黨積極分子、黨員的綜合素質。比如就職科學院的入黨積極分子而言,動手能力較強,但對于文字性工作和表達溝通上存在一定的差距。為此,可以將一些服務學生性質的學生工作作為小任務,讓學生們積極報名認領,并在工作完成后,針對表現情況和完成效果給予點評和嘉獎,累計表現納入積極分子確定發展對象的考核參考標準中,表現優異的同學可以獲得優先推優的機會。
獎罰分明是真正活躍入黨積極分子氛圍的重要方式。懲罰機制并不是為了處罰而進行,而是為了激勵后進和幫助積極分子,認識到自身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繼而主動地承擔身上肩負的責任,并感受到集體動態的帶動力。為此,懲罰機制就不能只從懲罰方式上思考,而是要從激勵引導的方式切入。針對表現相對落后的同志,需要建立個人檔案,重點關注,并找到根源,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綜合幫助個人成長,最后實現激勵團隊合作的作用。
(三)監督機制。傳統的積極分子確立發展對象的過程中,需要了解積極分子的黨內工作情況,并由老師、同學等多個側面了解學生的綜合情況。部分學生積極分子只重視黨內工作完成情況,在班級、生活、工作其他方面的先鋒模范作用表現甚少。為此,對學生積極分子、黨員同學的監督只局限在黨支部中,而周圍同學參與的少,黨團班協同培養積極分子有利于黨員和積極分子還有群眾監督,這樣促進各方面的工作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