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佳明
(西藏大學,西藏 拉薩 850012)
21 世紀不僅僅是一個知識經濟的時代,更是一個信息化的時代。而基礎教育應該實現教育教學的意識、態度、知識、技能、道德等的根本性變革,才能在教育領域走得更快、更遠。教師是影響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因素之一。教師所具備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影響著教育的信息化發展。信息化教學能力是指教師在立足于信息化教學過程中所具有的思考方式和行動能力,是當代教師應該擁有的獨特品質,主要包括信息化教學意識、信息化教學知識、信息化教學技能、信息化教學道德等四個方面。作為身居基礎教育一線的中小學教師,重視信息化教學,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是尤其重要。但是,對位處中國西南部的西藏自治區,教育信息化的到來給當地中小學教師帶來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信息化教學意識是教師對信息價值的自我認識,審慎的分析與判斷,對信息使用與評價能力的反映。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意識本質上是這樣的:教師獲得教育信息,能識別學生的信息需求,從教育信息中提取有用信息,進行分類轉換成自己的教學能力和研究能力。由于西藏自然地理狀況、政治、經濟、人口的特殊性,造成了西藏基礎教育的特殊性。一方面,部分教師能認識到教育教學信息的重要性,期待更新知識,能及時了解教學發展的動態信息,在教學活動中能靈活、高效地使用教學資源。然而教師對信息化教學很強的需求與民族地區落后的信息技術條件形成強烈的沖突,以致于教師還是采取傳統的知識獲取渠道,沒有具備開放的信息化教學意識。有些教師長期受傳統的教學觀念影響,對信息化教學認識不夠,認為這種教學方式只是播放視頻、展示圖片而已,無法體現教師的教學能力,更無法體驗教學收獲等。另一方面,一些工作人員認為這只是應付當局的檢查工作,沒有意識到信息化教學比傳統的教學方式更開放、更靈活,而且被更多人接受的新教育方式。因此,西藏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阻礙的根本原因是教師對信息化教學的思想認識不夠和教學理念的傳統思維方式。
信息化教學知識是指教師對信息及相關知識的基本理解,以及對信息來源和工具的熟練掌握。中小學教師信息知識主要包括傳統文化知識、信息理論知識、信息處理知識、外語知識、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知識等。隨著當今社會的飛速發展,現代教育技術的定量化包括PPT、MP3、視頻、圖像、光盤、電腦、投影儀、多種播放軟件等。而絕大多數來自西藏的中小學教師,不熟悉教學技術,也不熟悉現代化教學方法。從普通的瀏覽器包括IE 瀏覽器、360 瀏覽器、谷歌瀏覽器、火狐瀏覽器等都能獲取大量的教育資源,但是當地教師不知道如何在網絡上獲得教育資源和從搜索引擎里下載文本和圖片。當然,這也與設備有關。但都顯示了西藏中小學現代教育科技技術的遲緩。
信息化教學技能是教師正確選擇信息工具和資源,有效使用信息,處理和發布信息的能力,是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核心。隨著現代信息技術、電腦、通信和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中小學教師應該掌握最新的信息技術,掌握更好的開發工具和開發手段,不斷掌握新的信息技術。教師應該掌握的信息化教學技能包括:要理解信息系統及必要工作環境運作的一般原理,基于對教育軟件工具及軟件環境多種類型的了解,電子教案的準備與使用,多媒體電子教室與網絡教室的教育環境。西藏中小學教師的信息化教學技能在很大程度上能體現出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水平的高低。西藏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技能的差距是:第一,獲得信息的能力不夠。教師能獲得信息的主要方法是傳統的紙張書,幾乎不使用的電子書和網絡資源。第二,教師處理信息的能力不足。教師經常復制新獲得的信息,缺乏再次開發能力。第三,西藏中小學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的和內容自行設計并制作多媒體課件,但往往會直接下載網絡上制定好的教學課件使用,無法達到教學效果。
信息化教學道德是指教師在獲取、使用、處理和傳播信息的過程中應遵守的一種道德標準,即不得危害社會或損害他人正當權益。中小學教師不僅要理解信息技術的道德和文化,還要參與嚴格遵守知識產權等法律規定的信息活動,努力成為有責任心、道德感的信息技術使用者、信息技術研究者和信息技術創作者。中小學教師的道德信息主要包括對信息的道德性認識,對信息安全的認識,以及規范信息的行動等。在信息社會,教師為了規范自己的行為和活動,應該自覺地尊重和執行信息的道德規范。目前最尖端的信息技術為獲取、處理和傳輸教育信息提供了很大的簡易性的同時,黑客現象、網絡信息共享和版權問題等會導致一些不道德的行為產生。所有這些現象都是值得我們注意的,尤其是中小學教師。第一,中小學教師在研發信息產品的時候,要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而不能給教學造成負面影響。第二,在網絡上,為獲取資源要正直,尊重他人的工作成果,避免剽竊。第三,網絡環境應該是健康的,教師不應該擴散電腦病毒等。
西藏中小學信息化教學意義如何、西藏中小學教師如何充分發揮教師教學信息化力量,等等,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應該深刻剖析這類問題。西藏中小學老師應該掌握信息化教學技術,當務之急是提高對信息基礎知識的理解,改變傳統的想法。全面改善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真正實現信息技術與教育課程的整合,實現現代信息與教育技術的應用。在觀念上,當地教師存在幾個問題,比如:一本教科書進行到底;面對黑板不愿意使用多媒體;不愿意關注信息教育網等網站;不愿意參加培訓課程等等。這些傳統的觀念問題,都將強烈地影響到教學中。特別是面對當前西藏獨特地域情況,可以通過信息化的體現和開發,促進師資隊伍建設、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范圍,優化均衡教育、提高教育質量,突出教育創新能力,致力于西藏教育改革的發展。在教育環境“互聯網+”的實踐中,鼓勵西藏教育系統信息化的全面領導能力,加強信息技術思考和手段,以促進全面和諧的創新和教育信息業務,這是形成教育體系良好實踐的一種方式。
最近幾年,西藏中小學信息基礎設施得到了改善,教學信息能力水平得到了提高。到2017 年底,西藏496 所中小學學校已經建立了校園網絡,比2016年增加了73所。與此同時,中小學“計算機課程”平均每周5.8小時。為了致力于校園內信息教學環境的建設,應該加強制度的保障和資金投資。一方面,學校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網絡優惠、為教師配備移動終端設備等改善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方面的優惠政策是必要的。另一方面,教育基金投資的一部分,為促進教師對信息的教學能力提供了牢固的物質基礎。總而言之,正因為西藏相對落后,因此,在中小學學校中,沒有形成集中使用信息資源的氛圍,因此必須努力營造氛圍。良好的信息氛圍和人本主義環境會引起對教師學習的關心。
國家和西藏自治區政府要宣傳和體現教育信息化技術的觀念,教師信息化意識是實現教育現代化和提高教育效率和質量的關鍵。這不僅是提高對信息教育認識的問題,也是開發一套教育程序,使教師能夠掌握教育技術的系統知識和技術。西藏中小學可以組織以信息技術課程為主題的比賽,也可以通過“互聯網+”教育的教學方法、教學理論等的研究。學校里良好的信息化教學氛圍,也可以提高教師信息化教學知識和技術。第一,教師對信息化教學能力要有現代的想法,在教育慣例上要有探索和創新的精神。第二,教師要掌握好信息教育設備,積極解決問題,努力改善計算機操作和信息文化水平。第三,教師應該具備廣泛的教育前景和深層次的專業知識。第四,教師應該具備教育力量,整合教育課程,了解教育設計和評價方法,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技術和網絡資源。信息環境不僅可以促進教師使用信息技術,選擇信息技術,更重要的是要真正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提高整合效果,達到教育目標,在整合過程中能夠及時、合理地使用信息技術,以達到統一的目的。
教育行政部門應該設置專業的信息化教育培訓研究機構,建立并改善教師研修系統,根據目前的信息技術水平和西藏教師的實際要求設計教育培訓內容,并根據地區條件選擇教育主題。堅持以適應性訓練為基礎,以實用性和靈活性為重點,為了滿足不同水平的教師要求,可以通過增進理解和領悟的方法接受教育。西藏地區中小學師資培訓資金緊缺,交通不便,因此應更多地注意西藏中小學師資信息技術培訓教育的科學性和現實性。第一,西藏中小學教師應該參加信息技術教育培訓項目。要根據學校的實際狀況,結合師資結構的年齡,對課程的教育水平和特點進行有梯度的校本教育。第二,把骨干教師派往目標和目標學習所開發的領域,課后學習和集中于教育。以概念教育為中心進行教育,為了提高教師信息的應用水平,應該更新信息技術及教育方法。第三,要通過專家咨詢、校際聯動的方式,提供理論教育和實務研究,邀請有能力的專家進行專家會議報告,提供多種教育,提高教師信息化的能力。應該擴展教師培訓教育渠道。學校可以通過學校教育、學校間合作教育、學校和企業合作教育、地區間合作教育等方式培養業務教師,建立教育中心及其他渠道網絡,由研修生逐步引導到積極主動的學習者。教育培訓渠道的持續擴展,使計算機科學在教育中獲得更大的普及,對中小學教師的信息面拓寬有幫助。
綜上所述,為實現西藏教育的信息化和地區教育均衡發展,解決中小學教師信息專業問題非常重要。西藏是中國西部欠發達地區,信息化教學能力應被視為西藏中小學教學發展提高質量、增進平衡的必要條件。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發展不能依托于某一方面,要依靠一切力量整體規劃自己的教學能力,做到全方面的規劃工作,尊重教師的整體能力,尊重教師成長的規律,為教師營造良好的氛圍,從人力、物力、財力、制度等各方面全力支持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發展。為積極配合社會、政府、學校的發展戰略,促進學校教育現代化,最大限度地利用西部大開發的發展,加快教育信息化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