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霄燁 平頂山職業技術學院
高校作為我國人才培養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的不僅是對專業知識與文化的傳授,還兼具促進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1]。為了讓民族音樂文化在高校獲得有效的傳承,高校音樂教學中,教師應重視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問題,借助課程的設置和有效引導,讓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實現對傳統民族音樂文化的認識、了解及掌握,確保民族文化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獲得有效的發展。
近年來,隨著外來文化的不斷融入,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傳統民族文化的重要性,而且隨著傳統民族文化研究的不斷深入,更多的人開始發現和感受到傳統民族文化中蘊藏的豐富的價值和獨特的魅力,也正是基于這種社會現狀,國家也開始重視民族文化自信的建立。但反觀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其現狀并不樂觀,仍需要相關工作人員進行進一步研究。具體而言,民族音樂文化傳承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民族音樂文化元素的有效傳承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只有這樣,其才能夠主動去探究和學習,才能把握民族音樂文化的內涵,實現對民族音樂文化的有效傳承[2]。但現實情況是,在高校音樂教學中,學生對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意識不強,導致民族音樂文化傳承淪為一種形式,沒有體現出應有的價值。而學生對民族音樂文化傳承意識的匱乏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層面:第一,學生對民族音樂文化的學習興趣不高,難以積極地參與到課程學習中;第二,學生對民族音樂文化相關概念模糊,在課程學習中只是抓住了民族音樂文化的形式,沒有掌握其具體的內涵;第三,相較于流行音樂,民族音樂在學習上具有一定的難度,學生容易產生畏難情緒,從而放棄課程學習。
課程教學體系是影響課程教學效果的因素之一,而高校音樂教學體系的不完善會導致民族音樂文化在高校音樂教學中難以實現有效傳承。相較于數學、體育、思想政治等課程,民族音樂文化課程在高校音樂教學體系中所表現出來的局限性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音樂課程并沒有涵蓋高校所有專業,這極大地縮小了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范圍,而高校民族音樂課程的設置又使學生接觸民族音樂的機會少之又少,從某種程度上說,這不利于民族音樂文化的有效傳承;第二,雖然民族音樂對學習者的音樂素養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高校民族音樂課程本身并沒有對學習者提出過多的要求,而是讓學生自由地選擇,相較于歐美音樂及流行音樂,民族音樂的吸引力較小,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三,高校音樂教學中并未對民族音樂元素做出強調,沒有突出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要性,導致學生和部分教師對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視程度不高,難以保障民族音樂文化傳承效果。
教師是高校音樂教學中民族音樂教學的主要承擔者,也是學生課程學習中的主要引導者,只有教師對民族音樂文化有充分的認識,才能實現對學生的有效引導和指導,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認知民族音樂文化[3]。但通過對當前高校音樂教學的研究和分析發現,部分教師并未對民族音樂文化形成正確的認知,無法有效引導學生學習民族音樂文化,導致民族音樂文化在高校音樂教學中難以體現出應有的價值。
學校在各專業課程建設中具有一定的引導作用,能促進校內各專業實現良性發展。但從我國高校音樂教育的現狀來看,部分高校并未將自身在專業課程建設中的引導作用發揮出來,導致民族音樂文化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的傳承成了一種可有可無的形式,對我國高校音樂教學中民族音樂文化的融入造成了不良影響。
為優化民族音樂文化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的傳承效果,高校應重視課程體系的建設,借助課程體系的建設提升教師和學生對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視程度,發揮自身在民族音樂文化傳承中的作用和價值[4]。為此,高??梢詮囊韵陆嵌热胧郑旱谝唬匾暶褡逡魳肺幕n程的開發,豐富學生的選擇,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課程學習中,實現民族音樂文化元素在課程教學中的有效滲透;第二,重視綜合音樂課程教學中對民族音樂文化元素的滲透,借助民族音樂文化的滲透,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實現對民族音樂文化的理解和掌握,促進學生對民族音樂文化的有效傳承;第三,提升民族音樂類課程的教學標準,不僅可以嘗試將其轉為音樂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還可以適當地提升課程的考核標準,讓學生能夠從意識深處重視民族音樂文化。
教師的教育觀念是影響課程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為實現民族音樂文化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的有效傳承,教師應及時轉變教學觀念,借助現代化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引導,從而提高課程教學質量。為此,教師需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第一,重視對傳統文化的教育。教師要在課程教學中實現對民族音樂文化的有效滲透,借助民族音樂文化的滲透實現教學內容的豐富,并加深學生對民族音樂文化的有效理解。第二,重視自身教學能力的提升。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學能力的提升實現教學模式和教學方式的革新,讓高校音樂教學以更加高效的方式開展,逐漸提升課程教學效率。
現代教育技術為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提供了新的機遇,為此,在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切入點,實現教學模式的創新,尤其是對微課、慕課、翻轉課堂及網絡學習空間的運用等。以網絡學習空間為例,高校音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將民族音樂文化以文字、圖片及視頻等形式呈現,并上傳到相應學習平臺,鼓勵和引導學生利用課下時間自主地進行探究和學習,實現高校音樂教學在教學內容上的拓展和教學形式上的豐富。為提高學生學習質量,教師還可以加入一些啟發性問題,借助啟發性問題對學生進行引導,幫助學生把握民族音樂的內涵和精髓。此外,教師還可以在教學資源中加入一些課程評價的內容,將這些課程評價的內容作為課程評價的一個指標,以實現對學生的有效引導。
興趣是學生學習課程的主要驅動力。為實現民族音樂文化的有效傳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作為工作的首要任務,并借此不斷推動高校民族音樂教學朝著豐富化和多樣化的方向發展。同時,教師還應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研究民族音樂文化,從而實現民族音樂文化的有效傳承。
學校是專業課程建設的主要引導者。為實現民族音樂文化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的有效傳承,高校應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不僅要引導相關教師及時轉變教學觀念,實現民族音樂文化的有效滲透,還要加強對民族音樂類課程體系的建設,確保學生能夠在高校音樂教學中實現對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同時體現高校音樂教學在民族音樂文化傳承中的價值。
高校音樂教學對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在當前的社會背景下,相關教師應充分認識到社會賦予教師的使命,及時將傳統音樂文化引入課程體系建設中,提升學生對民族音樂文化的興趣,引導并指導學生對民族音樂文化進行學習和認知,從而實現對民族音樂文化的有效傳承,進而為我國社會文化體系的構建和民族文化自信的建立貢獻出應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