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 希 長江大學文理學院
2020 年9 月,我國各省根據當地疫情防控情況,各所學校也開啟了分批返校復課工作。比如,我校恢復線下教學時,先安排了1 個月左右的線上教學,之后進行了錯峰復課、就餐等。這種管理模式影響了復課后的教學形式,教師需綜合考慮課程內容的線上與線下教學過程的結合。因此,本文提出了“線上資源輔助線下教學”的教學概念,以期為更好地開展教學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提供一些參考。
構成基礎課程是設計專業必修的一門基礎課程,是藝術性與技術性較強的科目,其課程特點是理論配合實踐,使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及創造美的能力。構成基礎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平面構成、色彩構成和立體構成,簡稱“三大構成”。課程教學目標是使學生在設計中可以靈活運用平面元素、色彩元素和立體元素,能在實踐應用中融會貫通。
對綜合性高校設計專業來講,在有限的課時中,課程教學安排多以教師為中心,教學模式多采取講授課和案例舉證法,從理論知識講起,每講完一個理論知識,教師就會安排相關的課題作業,以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但隨著學科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這樣的教學過程已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和職業化發展的需求。因此,在課程教學模式改革與探究中,教師應對構成基礎課的線下教學模式進行優化,將固定、單一的教學模式轉變為多樣化教學,讓課程教學更加高效。具體來說,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優化教學模式:第一,優化課堂理論知識的講授方法;第二,提高學生的創作能力;第三,優化課程與實踐技術的結合;第四,優化課程設置,提高實踐應用能力。
目前,線上課程教學通常是混合式教學,即利用線上平臺(如超星學習通、騰訊課堂、雨課堂等)的課程資源與直播平臺(如QQ、微信、騰訊會議等)相結合的教學方式[1]。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目的是充分利用線上資源,給學生多一些自主學習的時間,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運用線上混合式教學模式,教師一般將教學內容分為課前預習、課中解答、課后復習三個部分,具體實施如下。
1.課前預習
課前,教師大多會利用平臺的一些上傳功能,將每章節的學習任務,如知識要點、重難點和案例提前傳達給學生,或選取一些和內容比較符合的優秀慕課視頻,便于學生提前熟悉課程內容。例如,超星學習通除了具有上傳功能,其統計功能能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自學情況。
2.課中解答
教師通過直播課和學生互動,直觀、有效地解決學生自學中對知識要點不理解的地方。教師在直播課上可以利用語音功能、屏幕共享功能、畫筆功能直接講、寫等操作示范,還可以隨機點名,讓學生回答問題,檢驗其是否真正理解了知識內容。
3.課后復習
通常,教師在課后會通過平臺發布一些隨堂測試、課題作業、課后討論等,有時會根據學生的需求提前發布下一章節的自習內容,還會通過精選優質慕課、電子圖書、其他教學視頻等形式繼續補充和拓展專業知識等。
“構成基礎課”課程的教學目標是通過系統的訓練,讓學生掌握和運用各種形式的抽象表現,建立創新的思維意識,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思維能力[2]。
課程主要內容包括平面構成——即世界萬物都能從具象到抽象再到具象的過程,要求學生掌握一切形態的抽象造型方法;色彩構成——即學習顏色的原理、混合搭配、視覺沖擊力等;立體構成——即一切事物都可從二維平面到三維立體的過程。隨著學科的發展,一切事物形態在設計中除了二維平面、三維立體空間,在設計表現形式中還有“假空間”和“二點五維平面”等形式。這些形式的出現和設計的表現手法,無疑加大了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難度,對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本文提出并嘗試研究“線上資源輔助線下教學”的教學模式。這種新教學模式的創新思路是優化并豐富課程教學手段,加強理論學習與實踐的結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具體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雨課堂”教輔工具輔助線下課堂教學。在課堂教學中,筆者選用的線上平臺是“雨課堂”,它是一款教學輔助工具,可輔助線下教學,也可以用于線上教學。該平臺的操作非常簡單,教師將課件安裝好后,就可在啟動電子課件的時候點擊“雨課堂”,再用手機掃碼就可以進行教學了。學生也能通過掃二維碼觀看課堂內容。“雨課堂”的功能非常多,線上教學可以有視頻、語音、彈幕、回放、試題導入、優質課導入、批改、學生數據等功能;線下教學時,教師可以使用隨機點名、發彈幕回答問題等方式檢查學生是否了解教學內容,還能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有效地解決傳統課堂教學枯燥無味的問題[3]。
第二,“超星學習通”平臺構建個性化線下課堂。為了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在課后利用“超星學習通”平臺制作基礎課相關的教學資源包,為學生搭建課下學習和復習的平臺。同時,教師要根據課程內容需求,通過“超星學習通”平臺關聯相關內容,鞏固學生的專業課程內容。“超星學習通”就像一座大型數據庫,可以為教師提供非常豐富的線上資源。在制作基礎課程的教輔資源包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線上資源,讓學生在課后能隨時隨地地閱覽教學內容,反復學習。
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采用“線上資源輔助線下教學”的教學模式,能優化課程設置,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師利用“雨課堂”授課,可以有效地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教師可以通過發彈幕的形式來設置問題,以此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雨課堂”的優點之一是不記名,學生可以暢所欲言,師生可以隨時互動,課堂氣氛活躍。二是隨機點名,教師能及時、隨時檢驗學生課堂的專注度,并時刻提醒學生集中注意力。三是教師可以通過平臺數據查看學生參與和回答問題的情況,這個功能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課堂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學生的學習情況。
在線下教學中,“雨課堂”也可同步建設課堂數據化。課堂數據化的具體內容有課堂人數、學生數據、習題數據、課件數據、課堂彈幕、課堂投稿、隨機點名、教學內容、課堂分享和教學設計與備忘等,教師可以通過這些具體數據來了解和分析課堂教學的問題及學生反饋的情況。
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超星學習通”來構建課后的線上課堂。比如,利用“超星學習通”制作基礎課相關的教輔資源包。制作教輔資源包的目的是在有限的課時里給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自學內容,方便學生隨時隨地進行反復學習和復習。在建設教輔資源包時,教師可以利用“超星學習通”的教案、章節、資源、討論、作業、考試等功能,和線上教學一樣,將構成基礎課的內容按章節的順序,匹配相應的線上資源。比如,教師可以制作與線下課堂教學匹配的教案、講義和電子PPT;在實際操作部分可以選用一些操作視頻和優質的慕課,幫助學生直觀地學習和了解操作步驟和設計流程,學生課下也可以隨時觀看,配合自己的練習;教師可以發布課題作業,學生能隨時上傳自己的作業或練習操作的視頻;教師也可以用平臺的考試功能布置隨堂或課后小試題,以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
結語
不管用“雨課堂”建設線下課堂匹配的數據化,還是“利用超星學習通”制作匹配課程內容的教輔資源包,都是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各項能力和提高教學質量。對設計專業的學生,要想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和專業水平,教師應及時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模式,使構成基礎課的教學更加高效,進而促進學生的良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