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雅麗
(三亞學院,海南 三亞 572022)
作為一門語言學科,運用藝術教學能夠更大程度地促進教學工作的開展,達到教師的預期教學目標。漢語作為中國人的母語已經不足為奇,然而對于留學生來講,與他們國家的語言完全不同,所以只有將藝術教學融入其中,才能提升教學效果。在高校對外漢語課堂教學中,留學生是課堂教學效果的體現者。對外漢語教師要深入挖掘課堂教學藝術,遵循教學規(guī)律和審美原則,注重語言和體態(tài)語的恰當運用,采用多媒體技術努力貫徹情景化教學模式,充分挖掘學習者的積極情感因素,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從而在寓教于樂中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1]
當前,我國一些高校對外漢語教育教學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民族語言文化失語現象,導致學生不能正確、充分地表述中國語言文化,甚至引發(fā)對母語文化的不自信乃至自卑情結。對外漢語教育教學應從維護民族語言安全和塑造大國地位形象的需要出發(fā),正確認識和客觀應對西方語言文化的話語霸權,不斷提高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化表達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在涵養(yǎng)、傳播和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中不斷提升跨文化交際能力。[2]然而現代高校對外漢語教學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阻礙了對外漢語教學的發(fā)展,因此必須明確目前高校對外漢語教學存在的問題,才能夠對癥下藥。
大學會根據自己學校的實際情況選取教材,然而這樣就會導致教材的質量參差不齊,很多教材不能滿足現代形勢下留學生的學習需求。學校在進行教材選取的時候,有的沒有進行嚴格把關,將質量欠缺的教材運用于教學,不利于教學開展,因此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高校對外漢語教學看似簡單,因為漢語本來就是我們的母語,然而面對的受教育群體特殊,他們是各個國家的留學生,因此在教授漢語的時候,應該格外注重漢語的準確表達。實際上我們在生活中,有時候是錯誤用語,一些教師本身就對自身的要求不高,沒有足夠的認識和熱情,沒有意識到自己作為一名對外漢語教師的特殊性。
高校對外漢語教學需要足夠的漢語言高校教師,教師資源缺乏不能滿足留學生的學習需求。很多高校開設對外漢語專業(yè),但是教師資源缺乏,很多教師不是專業(yè)的漢語文學教師,更有甚者會讓其他專業(yè)的教師代教,這樣不利于對外漢語教學工作,嚴重的可能影響留學生對中國的認識。
學生學習積極性不強,教學模式單一。一些高校的教師仍然進行傳統模式教學,一味灌輸漢語言知識,根本提不起留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利于漢語教學的發(fā)展,也不能讓留學生真正了解中國文化的底蘊。
采用教學藝術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能夠深入學習了解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運用多種藝術性教學可以活躍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讓學生對中國文化充滿好奇,促進高校對外漢語教學的發(fā)展。
教學效率很大程度上在于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合理運用課堂教學藝術,通過不同的方式將漢語傳授給留學生,使他們能夠更深入地獲取漢語知識,快速投入到漢語學習的氛圍中,加快學習漢語的學習速度,提高學習效率,教師也能夠達到自己的預期教學目標。
采用藝術性教學最主要的就是將難以理解的詞句運用不同于傳統教學的方式傳授給學生,這樣更加有利于學生學習,便于學生理解。運用藝術型教學能夠最大程度達到教師的教學目標,使得留學生能夠更加深入了解中國文化。
語文在當代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義,一方面它能夠展現為文化的承載,另一方面能夠展現為文化的代表。在對外漢語教學的過程中,語言與文化無法分離,因此,通過從各個方面入手探討提升對外漢語教學的藝術策略,提升對外漢語教學水平。
大學校園就相當于一個比較簡易的社會,有各種專業(yè)的在校大學生,大多數是中國人,然后也有很多留學生,他們充滿了對中國文化的好奇,懷著滿腔熱血來到中國這個土地上,感受中國文化的熏陶。開展大學生聯誼活動,能夠增進各國人民的友誼,而且鍛煉留學生的漢語水平。對外漢語教師應該定期開展大學生聯誼活動,促進大學生之間的溝通,在日常的交流中進行學習,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漢語文化水平,也能在交往的過程中,相互學習不同國家的傳統文化和先進知識。可以將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學生和留學生進行一場聯誼活動,作為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學生,他們的用詞和交流嚴謹,不僅代表了中國文化,也能夠無形之中對留學生的漢語進行提升,促進留學生學習漢語的效率,實現教師的教學目標。
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使得留學生在學習漢語的學習過程中氣氛沉悶,對漢語學習提不起興趣,所以整合多種教學模式能夠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開展多重教學模式,在漢語教學課堂上進行對話情景模擬,留學生自己組織一個團隊,每周選定一堂漢語課,在課堂中進行分角色情景模擬,不僅能夠激發(fā)留學生學習漢語的學習興趣,還可以讓留學生在進行語言交流時真正了解一些漢語的意義,理解不同的語境中同樣一個句子一個詞語的不同含義。隨著經濟全球化及區(qū)域化的不斷推進,我國與其他國家、地區(qū)的經濟貿易往來不斷增多。順利向世界輸出我國文化的重要工具是對外漢語,教師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可利用翻轉課堂、歷史文化類節(jié)目、游戲、中國音樂等開展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3]多種教學模式中還要包括情感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鼓勵學生,激發(fā)他們的自信心,鼓勵留學生敢于用漢語進行交流,感受漢語語言表達的奧妙。
教師資源充足能夠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因此在對外漢語教學中要不斷地引進高質量的漢語教學教師。到各大知名院校招聘專業(yè)的漢語教學老師,進行招聘時不光要進行面試,還要進行試講,讓留學生自愿報名參加評審工作,選取留學生作為考官能夠最大程度的滿足留學生的需求,并且根據他們的學習習慣招聘的教師,能夠保證在以后的教學中順利開展,提高教學效率。
教師的教學水平是高校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關鍵因素。漢語課堂中,老師處于引導的作用,雖然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然而高素質的教師能夠為學生指引學習的方向,提升學習效率。對在校的漢語教師要進行定期的培訓,聘請專業(yè)的漢語資深教授對漢語教學教師進行指導,并且組織學校漢語教學教師去其他學院進行學習,雖然是跨學科交流,但是在一些教學技巧上是相通的,也可以到全國各大知名院校進行交流學習,學習別的院校的可借鑒之處,彌補自己的教學的不足。
教師教學在課堂進行之前就要明確本堂課的教學目標,應該在課程進行之前綜合各方面的因素對課堂開展進行藝術設計,一堂課中不光要學習本堂課的重難點,更要用幽默詼諧的語言進行課堂融入,且實際的整合多媒體等教學設備進行教學,在課堂上多播放中國各地的特色文化、中國先進的科技和中國歷史的源遠流長,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夠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對外漢語教學的開展。
健全教師考核機制,可以促進教師更好地教學,進一步規(guī)范教師的教學工作。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學校應該針對這部分教師專門設置一項考核制度,讓對外漢語教學教師認識到自己作為一名漢語教學教師的重要性和特殊性,面對這一特殊群體,應該時刻以自己是一名中國人的身份嚴格要求自己,在這項教學工作中不僅僅是一名老師的身份,更是代表了中國文化傳播的承載者。一旦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出現懈怠、不作為的現象,立即對該教師進行警告處分,取消該教師的一切評優(yōu)資格,對留學生反饋教學工作認真負責并且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教師進行表彰,并且可以根據學校實際情況進行現金獎勵,有獎有懲才能夠規(guī)范教師的考核機制,激發(fā)對外漢語教師的工作熱情。
留學生與我們中國人的很多習慣都不同,因此讓他們理解我們中國文化時,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困難。中國文化有時候會很抽象,光用語言表達留學生可能理解不了,因此對外漢語教師應該注重體態(tài)語的運用。對外漢語教師應該定期到有關培訓班進行身體語言的培訓,使得教師能夠形象地將各種難以描述的、抽象的詞句用身體語言表達出來,有助于留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漢語深層次的含義。
對外漢語教學充當了一種國際交流平臺的作用,各國人民齊聚一堂,摻雜了各種各樣的語言表達形式,對外漢語教學作為高校一門語言學科,不僅肩負了向外國學生傳播知識和語言表達的任務,更是彰顯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色和中國的文化底蘊。在高校教學工作中,對外漢語既是一門具有高度實用性的學科知識,同時也蘊含著足夠的藝術性,所以在教學中,相關教職人員需要對課堂教學的藝術性內容,展開深入探究。而如何能夠將對外漢語教學的質量提升,就需要合理運用課堂教學的藝術性,藝術性表現在很多方面,需要教師水平較高,并且有合理的設備輔助等等,通過藝術性的教學模式提升對外漢語的教學水平,促進高效教學工作的開展,另外也促進了各國人民的友好交往。不斷優(yōu)化對外漢語教學,讓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中國學習,加強各國的文化交流,實現世界各國共同發(fā)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