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妍,李如嵐,馮 澤,馮婉京
(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校,廣西 南寧530000)
創新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發展之魂,職業院校只有通過持續的創新才能彰顯特色,培養出高素質高技能人才。中高職職業院校需要從招生規模擴張轉為創新培訓,創業能力提升的內涵發展要以創新創業孵化基地有效就業服務平臺建設為抓手,營造學生自主創新創業的氛圍,做好創新創業課程體系設計與建設,深入開展創新創業實踐課,鼓勵中高職學生參與學校創新作品申報、創新社團活動、創業項目開發等科技創新與創業活動,促進學生的科技創新作品與創業項目成果轉化,最終達到有效就業的目的。當前職業院校的重點工作就是需要認識到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并且能夠讓所有學生都積極投身到創新創業中去,使學生能夠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促進職業院校的進一步建設。
職業院校的創新創業實踐平臺的建設,旨在利用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校完善的基礎硬件設施和先進的辦公設備、專業優勢和空間條件,為學生(創業團隊)創建一個集創新創業輔導培訓、項目孵化和實訓推介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的新型創新創業孵化器,帶動在校學生開展創意設計、發明創造活動,引導其團隊把創意變成現實,打造一個學校里的創新工場,為推廣職業院校學生的創新教育不斷努力,以創新帶動創業就業。本實踐平臺的建設和經驗推廣,一方面培養中高職職業院校學生(創新團隊)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最終目的是促進其就業;另一方面,在學生的技術紅利推進創新創業實踐平臺發展的同時,也為職業院校培養大批合格人才,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大批棟梁之才。
各本科、中高職學校在辦學過程中培養出了大量優秀人才,學校在創建創新創業實踐平臺過程中將大力整合并發揮校友資源,以不斷明確眾創空間的發展定位和發展模式,籌措更多的社會資源和企業資源,以推動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變革和各種創新創業人才脫穎而出。并且創新創業平臺創建工作強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中重視的是得出結論的思考過程,并著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針對社會對畢業生的期望,既要求有高智商和創造性,又要求具有獨立研究的能力;既要求有涉及理論研究的經驗背景,又要求其他研究領域的潛在知識范疇。此外,平臺的支撐作用還體現在對學生的培養方面,基于“兩個培養”, 即培養職業技能,突出工匠精神;培養創新精神,具有創業能力。職業院校在創新創業實踐平臺與信息化網絡平臺建設過程中,充分運用信息化技術,注重工匠精神,創新精神培養,增強職業院校學生的創新創業、就業競爭能力。平臺的搭建,充分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連接校園與社會,溝通學生和市場,服務于職業院校學生素質教育、科技創新、就業創業和社會服務,為推動創新創業教育的蓬勃發展貢獻全力。
以校企合作為紐帶,利用職業院校現有的基礎設施設備、實訓條件、優勢專業和空間條件,為職業院校學生(創業團隊)創建一個集創新教育、實訓與孵化為一體的職業院校創新與創業信息化實踐平臺,實現“雙培養雙服務”目標,達到通過創新實踐教育,將創意變成現實,以創業帶動有效就業的目的。
把創新教育融入職業院校專業課程,開展學生創造發明活動,建設創新成果展示館,展出全校師生創新成果,以創新作品推動創新人才培養,開展創新精神培養。職業技術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更多專業人才,他們對技能掌握程度的要求更高,但是由于當前學生實踐機會比較少,所以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學生在學校掌握了大量的理論知識,但是由于缺少實踐,導致很多學生走上工作崗位的時候,難以順利達到公司的要求,所以職業院校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幫助學生與社會要求相適應,并且可以幫助學生樹立創新創業的意識,勇于挑戰當前的現狀,不斷完善自己,成為一個更加優秀的人才。
通過建立學生創業園,如崇左校區大學生創業園、南寧校區理工快遞中心、美食街、義務電子維修、眾車堂學生洗車服務等形式的學生創業實體門店,培養中高職學生創新與創業能力,為創業者設立一個集創業培訓輔導、實訓與孵化、推介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的新型創業實踐平臺,使創業者在校內就能得到創業體驗與實踐。并且通過學生不斷創新,能夠積極探索當前的熱點工作,一方面可以提高自己的適應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減少競爭壓力,鼓勵學生勇于發現更多工作崗位,并且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學生在上學階段就能夠順利創業,能夠得到專業老師的指導,能夠得到專業建議,實踐能力提升得更快。
組織開展全校性及參加由政府舉辦的各種學生技能比賽和創業大賽,練就創業就業技能,樹立創業就業、職業競爭意識,磨練創業就業意志,強化工匠精神。因當前很多學生在步入工作崗位時,一旦遇到挫折就會受到很大打擊,從而萎靡不振。而通過學生之間的競爭,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與同學之間的差距,有助于互相比賽,互相進步,能夠提升學生克服困難、勇于向社會挑戰的積極性,從而能夠更加積極工作,在工作中能夠得到領導的賞識,從而不斷進步。
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校創新創業信息化服務平臺是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校為了便于學生創業就業推出的智能化創新創業服務管理信息化平臺,是面向校企聯合辦公及學生創新創業孵化的一體化信息管理解決方案。通過創新創業服務管理信息化平臺登錄入口進行項目孵化空間申請、公共會議室預定、智能門禁、水電物業費在線支付、工商稅務、法律事物管理、創新項目入駐、評審、科技成果轉化、企業培育輔導、知識產權申報與開發等,信息化平臺軟硬件一體智能化程度高、功能齊全,對創新創業平臺建設提高運營效率、服務質量,完善服務體系,強化品牌效應具有很大作用;通過服務整合信息化平臺更好服務于入駐企業、員工,多元化經營,將職業院校創新創業園區打造成有機的科技創新生態鏈信息化管理服務平臺。
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校聯合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院、廣西國佑電子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開展“職業院校建立創新創業服務有效就業實體平臺的探索實踐”的規劃建設,將緊密聯系院校創新創業新生力量共同打造創業平臺,為職業院校學生提供了創新、創意發明、創業、有效就業的實體平臺。
通過建設職業院校創新創業信息化服務管理網絡平臺,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物聯網技術,實現職業院校學生的創新創意,與創業導師進行網絡互動,聘請專家、企業家擔任駐校創業導師,與學生們共同參與創新作品網絡信息系統的各項工作。
加強職業院校校內學生創業基地、創業門店、創新作品與產學研基地、協同創新中心、知識產權保護機構與校企聯合實驗室的網絡平臺聯系,將大學生實體創業門店、創新作品展覽館或者展廳進行深度融合,提升通過成果轉化創造價值。除此之外,政府可以出臺相關政策幫助完善平臺建設。比如說,政府機構和企業可以實施類似產品設計、項目開發聚集區的項目,讓創業團隊和企業家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或舉措。在學校建立更多的創新創業實體空間,使職業院校的學生能夠有很多的創業機會,并且可以增加資金投入,用來完善職業院校的硬件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為學生打造一個更加積極的創業環境,使其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
職業院校創新創業實體與信息化平臺以其獨特的創新創業就業服務模式幫助學生和創業團隊順利實現從想創業到能創業的階段過渡,其目的是為學生創新、創業,科技項目開發與社會實踐提供優質服務,打造全新的創新創業就業服務思維模式和創業項目孵化實體平臺與信息化網絡平臺。創新創業服務實體平臺是為創業者提供項目咨詢、政策扶持、創業辦公場地等支持,孵化創業夢想,為中高職在校大學生提升創新創業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提供職業發展的舞臺,通過創新交流、創業培訓、創業項目演示說明、項目孵化等自由交流活動,激發中高職學生的創新創業熱情,各種靈感、創意迸發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