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佳
(重慶財經職業學院,重慶 402160)
《2019年中國展覽經濟報告》指出,展覽業將從數量擴張過渡到質量提升新階段,這表明中國展覽業需求的人才也會提升為高素質、高技能、高質量的綜合性人才。會展行業是跨行業融合的多學科專業,其核心工作內容包括策劃、設計、營銷、宣傳、融資、服務、管理等方面的內容,非常多元化。在市場的需求下,傳統的學歷培養已經完全不能適應市場和社會對會展類學生的需求,而目前國家提倡的“1+X”證書制度,在完成基礎教育的同時能培養學生多元職業能力,讓職業院校的學生區別與普通教育學生,有了更清晰的職業辨別和就業機會,顯得非常重要,實現“1+X” 證書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變人才結構的改革,能多方位多渠道完成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探討如何將專業建設與職業考證相結合,在人才培養主體上、課程設計與職業技能的融合上、職業教師的雙師素質等多個方面還需要深入研究與實踐。
2019年1月在《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發〔2019〕4號)文中要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職業教育擺在教育改革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職業院校正式啟動“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以下稱“1+X”證書制度)的工作[2]。將學歷證書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結合起來,探索實施 “1+X”證書制度,是職教20條的重要改革部署,也是職業教育重大創新。隨著試點專業陸續鋪開,“1+X”證書制度也陸續走進各高職院校。
“1+X” 證書制度多元化的能力培養要求學生不僅要有過硬的專業能力還需要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掌握較全面的技能才可以適應市場的需求。因此高職院校對人才的培養不能僅僅在學歷教育上,對學生的高技能培養有了新的要求,在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就業率。目前大部分的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上,還是將重點放在學生的專業技能上,對學生的綜合素養和系統技能的培養還不夠,學生只會某個工作崗位的某個技能,能舉一反三綜合運用的學生很少,也使得對高職學生的市場評價較低,在學生就業上會有較大的工作限制。“1+X” 證書制度的制定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提供了更多思路,學生可以通過不同的專業技能來提升自己綜合素養,優化技能的同時,也是為學生的創業與就業提供幫助。高職院校也將從人才培養模式、教材教法、實訓綜合條件等多方面進行改進,才能適應市場對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實施“1+X”證書制度對高職學校的人才培養有很重大的影響。“1+X”證書制度的建立調動了市場與高職教育相互參與的積極性,讓職業教育與市場經濟聯系更加緊密,進而對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有了更全面的考核標準與評價標準,打通了多元化復合型人才培養的通道。由于“1+X”證書制度的實施在職教20條中有了很明確的規定,國務院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依照部門組織制定職業標準,其中,行業、企業等第三方鑒定組織要主持參與制定的職業技能和考核的內容。有了行業的參與,學生與市場的距離縮小,學生的社會適應時間變短,能更好的解決實際工作中出現的真實問題,真正的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讓學生有社會參與經驗,培養學生的責任擔當和實踐創新能力,學生自己能在證書的考核中完成學習能力的培養,奠定良好的職業素養。考核中的標準化、具體化對教學的指導意義也有很實際的指導意義。
“1+X”證書制度試點,目標是將教育標準和企業標準融于一體,為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有效載體,助推院校教育教學改革走向深入[3]。在人才培養模式上,首先要將人才培養目的理清,會展專業是一個綜合性非常強的專業,市場需求的會展人才也是高素質高技能型,這與“1+X”證書制度的初衷不謀而合,即完成基礎學歷培養,再加上綜合的X職業能力培養。要達到這個人才培養目標,就需要與企業緊密合作,進行深度融合。在辦學主體機制上,要讓企業參與進來,形成“政府主辦+企業多元化”模式,要“探索發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職業院校”。在人才培養上,將企業要求、標準及企業本身納入專業的建設和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中,專業與企業相互依存,企業有相應的責任與權力,可以探索企業管理式的專業模式,企業為自己培養人才,是人才培養過程中的主導者、標準制定者、過程的實施者,最后還可以成為最有力的人才培養評價者。會展企業全程參與會展專業的建設,形成校企專業合建,人才共培,人才共享,利益互惠的緊密串聯型人才培養的模式。
“1+X” 證書制度在高職院校內部的不斷深入,高職院校的職業技能水平考核要求也會越規范,具體的要求還是要根據國家職業標準來制定。學校做為主要學歷的培養主體,課程設置上,要滿足學生對專業其他技能的需求,如會展專業面臨現在云會展的趨勢,可以開始相應的選修課程,《網上會展》《新媒體策劃與運營》等課程的開設可以幫助會展的學生有更多選擇的方向。這種學習形式能夠增加高職院校會展學生就業的選擇面,提升其畢業后融入工作的速度。另外,在課程設置中可以將專業知識點考核與技術能級考試結合,在課程中融入技能考核要求,使學生將課程內容與未來工作結合,不僅能增加學生學習熱情,還能更幫助學生探索更多技能。
在探索“1+X”課程體系的構建中,1和X是需要結合在一起思考的,1為學歷教育,X是職業技能,要把這兩者真正的結合起來,對課程的要求極高,如何融會貫通在學生的課程內容中,如何與專業課程相結合首先要了解課程的主次搭配原理,具體學習哪類課程,使用什么樣的學習方法,都是需要考慮和思量的具體問題。如會展專業,學習舉辦一項會展活動,在目前的課程設置上,一般是分開將會展營銷、會展活動策劃、會展服務、會展項目管理等課程分開設置,但學生在不同學期上完這些課,每個課程的核心內容和知識點之間的串聯不夠,知識點會很分散,往往學生的職業技能得不到很連貫的訓練,導致學生在就業時不明確自己的職業技能競爭力,無法與專業相關企業精準就業。“1+X”證書制度的制定,給了高職教育更多的課程培養模式可能性,要培養學生職業技能,可以依據考核技能項目構成的技能樹,在相關專業中建立專業群,分解相關職業技能點,找到相關專業和企業共同開發新課程,讓學生在做中學,將真實項目融入在課程學習中,用會展行業標準和企業要求來要求學生進行課程的實踐,完整的完成一項活動,將相關的“1+X”證書如“研學旅行策劃與管理”(EEPM)證書融入其中,讓學生在進行課程學習的同時,完成職業能力的培養,縮短進入行業企業的適應期。
師資建設是人才培養的重要基石,在校企合作的基礎上,要組建互補型的師資才能有效的開展 “1+X” 證書制度下對學生的高技能要求[3]。學校內部的教師要注重高低職稱的混合,老中青教師的搭配,各自發揮自身優勢,搭建教師互動平臺,形成混合式教師團隊,助力專業發展和人才培養。除了年齡、層次的搭配外,每個教師還要注重企業經歷的培養,時刻保持良好的市場敏銳度,才能培養出符合時代發展的優秀人才。企業師傅也需要定期參與課程教學,用豐富的實戰經驗和真實的企業標準要求學生,增強學生的企業認知,強化崗位技能。
會展專業因為專業的綜合性與多元性特征,教師團隊涉及的專業背景也比較廣泛,包括了管理學、傳播學、設計學、新媒體、人力資源管理等多個專業方向,但教師團隊的企業實踐經歷有限,大部分是碩士畢業直接進入高校工作,對目前會展市場與市場要求并不是特別緊密,雖然教師每年都有企業實踐經歷,但是時間較短,教師在企業并沒有真正進入到企業實際項目,沒有創造實際的收益與價值,離雙師的素質與要求還有一定距離。目前,在“1+X”證書制度的制定下,對職業教育教師的結構和能力有了新的要求,除了高校教師需要多一些社會實踐經歷和真正參與具有社會價值的項目外,還需要有企業的指導老師參與進教學的全過程,展開師資團隊建設,高職院校教師與企業行業師傅共同組成合作團隊,并且有高低職稱的相互融合,老中青傳幫帶的互補性團隊補給,各自發揮各自優勢,形成相互補給的綜合性團隊,這樣才能幫助“1+X”證書制度下學生的綜合職業技能的培養。
“1+X”證書制度對職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新的發展方向,在人才培養模式、課程設置、師資建設,甚至還有實訓條件、教學教材的優化上高職院校都還有進步的空間。我國會展業還在加快發展中,會展人才還不夠專業,因此為了使培養目標符合當前市場環境需求,需要以高技能高素質人才培養為基礎,促使會展大國的發展和實現。“1+X”證書制度為高職院校提供了新的發展契機,高職院校要抓住發展的機遇,不斷適應新要求,創新路徑,實現會展人才培養的高質量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