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冬穎
(廣西壯族自治區國有雅長林場,廣西 百色 533000)
廣西壯族自治區在桉樹研究領域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建立了最大的桉樹基因庫,能夠培育出優質的桉樹樹苗,且具有適應性強、生長速度快的優勢,成為桉樹人工林種植的主要品種[1]。為了更好地提高桉樹人工林種植水平,提高種植產量,需要嚴格合理有效地進行林木施肥,采用優化的經驗管理模式,以此來全面提高桉樹人工林的質量,促進桉樹人工林可持續發展。
研究顯示,無機肥與施活性肥進行科學、合理地搭配能夠有效促進桉樹快速、健康的生長,但是在施肥的過程中應注意過量的施肥會抑制桉樹的生長。還有研究學者表明,不同的肥料處理方式對桉樹的生長也具有一定的影響[2,3]。據數據分析,桉樹施肥效果最好的是以磷肥作為計費,并多次采用尿素進行追肥。還有學者提出,有機-無機復混肥體系對桉樹的生長也具有極大地促進作用,能夠有效提高林地的生產力,提高桉樹的生長質量,而且這種施肥方式的應用效果也明顯優于純化肥組合的施肥效果,土壤肥力在基礎上顯著提升,同時也可以獲取較高的經濟效益[4]。由此可以直接說明,合理搭配,正確使用,對于桉樹的生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還需要注意一點就是,在肥料的選擇上,應充分結合土壤情況,分析桉樹的生長情況,完成對肥料合理化的調節,在促進桉樹健康生長基礎上,還可以有效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5,6]。
不同的施肥方式對桉樹的生長也有著不同的影響。當基肥種類、數量都一定時,基肥不同的施放方式對桉樹生長的影響也是不同的。基肥施放在坑底是促進桉樹生長最好的一種方式,依次為土與肥料結合法,肥料施放在樹周圍的土壤表層,效果最差的一種方式將肥料施放在樹周刨開土的表層[7]。還有研究表明,不同基肥施放的深度對雜種桉樹苗高地徑的生長、主根整體的粗度以及干物質積累的情況量造成的影響也是不一樣的,上層肥通常為0~20 cm,能夠有效促進桉樹的健康生長,表層效應相對較為明顯,施肥深度如果逐漸上升,那么肥料對桉樹促生的效果也逐漸降低[8]。
平衡施肥是最常見,也是應用效果最好的一種的施肥技術,該技術的實施原理就是土壤化學和植物生理生長。在使用該技術時,應先對種植情況、地區情況進行分析,是否利于桉樹的健康生長,同時還需要對桉樹生長過程中對于水分的需求進行全面的掌握,對土壤的實際養分進行合理化的測定,并根據測定結果來選擇合理的施肥方案[9,10]。桉樹憑借自身生長速度快,輪伐期短的優勢在多個城市種植中廣泛使用。但唯一存在的弊端就是桉樹在生長過程中需要吸取大量土壤中物質來加速桉樹的生長[11]。以往單一或者聯合的施肥方式無法保障桉樹營養的均衡性,嚴重降低了肥料的利用率,同時也阻礙了植物的生長。為了實現桉樹合理施肥的目標,需要分析不同配比的肥料對于植物生長的作用和影響,并且還需要綜合考慮植物生長過程中多余水分吸收的情況,植物在生長過程中需要吸收氮、磷、鉀3種營養物質,所以對這3種物質的分析,掌握具體的施肥量量,可以有效提高桉樹生長的效率。但是每種肥料、營養物質的種類、性質都不相同,應用過程中產生的效果也是存有一定的差異[12,13]。在百色右江區汪甸鄉東說工地開展施肥對比試驗,對相關數據進行記錄并觀察,發現給桉樹按照N︰P︰K為15︰5︰11的比例進行施肥,桉樹的生長量可以最高值,同時也可以去獲取較高的經濟效益,經試驗發展,桉樹胸徑、樹高都有了明顯的變化,半年內,從以往4.3 cm、5.1 m生長到8.8 cm、10.7 m,胸徑的生長量為4.5 cm,樹高的生長量5.6 m,可見這種配比施肥方式具有很好的促生效果,能夠促進桉樹健康成長,為了更好地保障桉樹在生長過程中吸收充足的養分,提高桉樹的質量。種植人員一定根據桉樹人工林的土壤肥沃性能和桉樹生長過程中吸收營養的狀況進行平衡失衡,實現科學、合理的施肥,對桉樹的生長具有極大地促進作用[14]。
首先,選育優良品種,選擇長勢相對良好、樹勢健壯以及適應性強的桉樹樹苗,能夠保證桉樹樹苗可以頑強生長,提高桉樹樹苗對自然災害的抗逆性以及田間的抗蟲性[15,16]。另外,在選擇桉樹樹苗的過程中也要對當地經濟發展情況進行考慮,以此來選擇最優的品種,保障樹體良好生長。其次,種植人員在種植桉樹樹苗之前,對樹苗生長情況進行檢查,做好消毒工作,避免帶病樹苗進入到種植區,減少對其他樹苗和林地造成的傷害,保障桉樹種植的質量,提高種植產量。最后,在種植、移栽、施肥等各個階段都需要嚴格按照規范化種植流程完成種植,在百色右江區汪甸鄉東說工地,實施顆粒肥2號(0.75 kg),桉樹胸徑從6.6 cm生長到9.0 cm,樹高從6.3 m生長到11.7 m,整體來看,實施顆粒肥2號后,桉樹胸徑和樹高整體的生長量分別為2.4 cm和5.4 cm,可見,合理化的施肥能夠推動桉樹種植逐漸向規范化的方向發展,實現可持續的發展目標[17]。
首先,通過采用多樣化的培訓方式不斷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利用各大網絡平臺來拓寬自己的視野,學習更多先進的桉樹人工林種植管理方法,了解規范化的經營管理模式,加大實踐力度,多給管理人員提供可以親自實踐和操作的平臺,能夠顯著提高管理人員自身的專業技術水平,根據當地自身桉樹種植的實際情況對合理化使用桉樹的經營管理模式,從而達到實現高效的經營管理目標[18]。第二,桉樹人工林經營管理過程中,管理部門需要加強對桉樹種植砍伐標準化,嚴格按照科學化的模式規劃種植結構,解決當地實際情況,采用合適的種植方法,并對種植結果進行總結和分析,積極鼓勵承租方開展有關森林認證方面的活動,豐富活動內容,加大培訓力度,提高種植人員對科學種植水平和合理規劃的認知程度[19]。第三,充分發揮政府的職能作用,協調和統一各個主體經濟效益,及時處理經營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減少糾紛,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另外,需要加大資金,制定鼓勵政策,推動桉樹種植業的健康發展,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的發展目標。
(1)管理部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職能作用,在將來社會發展中合理規劃桉樹人工林的發展導向,合理劃分種植林,將生態林與商品林區分開,根據社會用林行為制定完善管理制度,避免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任何違法行為,不合理使用林木、無計劃采伐林木等,都會對整個森林系統服務功能造成嚴重的損失,嚴重影響了社會經濟的發展。提高種植人員對合理種植、科學規劃的認識程度,實現統一化的科學管理[20]。
(2)桉樹種植模式要在可持續發展觀念下逐漸轉變,以多元化、復合化的發展模式為主,使桉樹人工林種植能夠實現高質量的發展目標,推動桉樹種植業的可持續發展。
(3)相關管理單位需要加強重視桉樹生長的情況,加大研究力度,根據桉樹的生長對肥料進行研究與開發,使其可以更好地滿足新時代下桉樹種植的需求,在促進桉樹生長的同時,提高肥料資源的利用率,避免出現水分流失影響桉樹生長的現象。
桉樹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產生了占全國總產量25%的木材,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緩解國內木材生產的壓力。尤其是在自然條件非常優越的廣西地區,為了更好地實現木材生產與生態效益并存,就需要合理搭配施肥,分析種植條件,并采用可持續發展的經營方法,提高桉樹人工林的種植率,為實現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但由于桉樹引種范圍廣,引種地區土壤條件差異大,而且引種桉樹種類多,不同桉樹種類的需肥特性差異大,目前國內外對桉樹施肥還沒有比較一致的結論,在實際生產過程中仍存在幾個問題:
首先,在桉樹人工林經營過程中,還存在著對桉樹施肥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只重“栽”不重“施"的粗放管理方式和不根據實際情況盲目施肥的現象;其次,目前的桉樹施肥主要以施用化肥為主,有機肥和微肥的施用較少,而化肥大量施用所帶來的負面效應,極大地威脅了土壤的理化性質。
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提出幾點對策:①要明確科學施肥對于提高桉樹人工林土壤肥力、促進桉樹生長和提高桉樹產量的重要性,加大桉樹施肥研究的力度。②增施有機肥,彌補大量施用化肥的缺陷,進而改善土壤物理性質提高土壤肥力,促進桉樹健康生長。③加強桉樹營養診斷研究,合理采用營養診斷技術,并使用桉樹專用肥。平衡補充營養,實現良性循環,促進桉樹的生長。
綜上所述,桉樹施肥過程中應結合當地氣候特征、土壤理化性質和桉樹類型來合理設定施肥原則,在保障林地自身價值和生產力的同時,推動桉樹人工林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