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近年來,農產品滯銷時有發生,農產品難賣的問題頻發。“豐產不一定豐收”“增產但銷路受阻”等現象更是反復出現。而這些現象都與傳統農業下“先生產后找市場”的生產銷售模式脫不開關系。
如何才能讓農產品立馬賣出去?市場需求是怎樣的?農民該種什么?
今年9月,商務部、發展改革委、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推動農商互聯助力鄉村振興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全面部署“十四五”時期產銷對接工作,進一步提高農產品上行能力,拓展農產品銷售渠道,提升產銷對接服務水平,更好地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
《通知》從3 個方面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產銷對接的10 項重點工作任務。在提高農產品上行能力方面,強化監測分析和信息引導,加強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農產品收儲加工能力,暢通農產品物流運輸通道。在拓展農產品銷售途徑方面,健全農產品流通企業產銷銜接機制,防范化解脫貧地區農產品滯銷風險,深化農村電商興農助農頻道幫扶,強化農產品市場公益功能保障。在提升產銷對接服務水平方面,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產銷對接活動,推廣訂單農業、產銷一體等長期穩定對接模式。
同時,《通知》還指出,要鼓勵龍頭企業、電商企業、農產品批發市場、大型超市采取“農戶+合作社+企業”等模式,簽訂長期農產品采購協議,大力發展訂單農業。
訂單農業以市場為導向、以合同為紐帶,具有開放、靈活、主動等特點,很好地適應了市場需要,避免了盲目生產,將極大助力農業現代化發展。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