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世琨,芮文君,孫 琰,傅 雷
(甘肅省食品檢驗研究院,甘肅蘭州 730300)
食品安全是基本的民生保障問題,近些年隨著檢測技術的升級,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成為目前的主流檢測方式。在確保人們攝入基本營養(yǎng)的同時確保食品的安全和質量,其所作出的貢獻尤為突出。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的應用水平、檢測質量以及實施效率將會對最終的檢測結果產生直接的影響。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可能會因為不同的檢測對象、技術的應用以及方法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結果,所以參與檢測的技術人員必須清楚地了解這些要素。通過開展食品檢測,減少不合格、不健康以及有害食品的流通,保障食品安全是開展食品有序供應的基礎。
結合食品生產的實際情況,從事食品加工的企業(yè)數量眾多,很多企業(yè)都是以小規(guī)模和小作坊的模式開展,而且分布相對分散。經營者安全意識不足,在制作過程中濫用添加劑,成品檢測工作不足等問題凸顯,導致食品安全問題頻發(fā)。而食品安全快檢技術的應用,在針對不合格食品的檢測、排查過程中發(fā)揮了非常有效的作用,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推廣[1]。
近些年,國內逐步開始加大對食品安全檢測的投入和重視,關于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的應用也在不斷增多。與食品安全檢測相關的科研項目也從最早的重點項目發(fā)展到如今的重點研發(fā)計劃,設置了對應的科研項目。目前的食品安全快檢技術已經與國外技術不相上下。針對不同的場景應用開發(fā)出了試劑盒、檢測卡、化學檢測試劑盒等各類檢測衍生品。而所針對的檢測對象也包含了農藥的殘留量、添加劑檢測、生物毒素檢測、獸藥殘留、激素含量以及致病性微生物等。尤其是一些檢測在食品免疫檢疫方面也有了一定的突破。
食品安全快檢技術的應用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對食品的質量進行檢測,不僅高效而且準確,方便攜帶,反應靈敏,尤其是在隨訪檢查的過程中能夠發(fā)揮出很大的作用[2]。但目前該項技術的具體應用還存在一定的問題。①很多的檢測技術在應用范圍上都存在局限性,所以針對很多化學添加劑的檢測無法全面、準確地得出結論,進而影響檢測的最終結果和效率。②與實驗室檢測手段相比,食品安全快檢技術環(huán)節(jié)簡單,因而導致很多檢測都無法確保其精準度。③目前所采用的檢測制度和相關政策還需要進一步完善。針對食品檢測的內容相對較多,需要進行全方位的檢測,通過對應的規(guī)章制度約束和規(guī)范檢測行為,確保最終檢測結果的真實性、可靠性。除了上述因素外,試劑原材料的開發(fā)不足、設備研發(fā)的水平不夠、樣品前處理技術的應用以及前期試驗過程中檢測對象無法滿足快檢發(fā)展的要求等,都是目前在食品快檢技術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意識到食品安全檢測對于人們飲食安全的重要性后,在開展日常工作的過程中必須建立一套標準化、科學化、完善的質量管控體系,確保食品安全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①建立制度。與傳統的產品檢驗工作相同,需要定期、定時或隨機抽派檢測人員開展檢測工作,同時還要確保抽檢分離制度的建立以及檢測結果的真實客觀性[3]。②明確檢測技術的應用范圍。每個檢測技術的應用范圍和應用方式都有不同,所以針對不同項目的檢測必須選擇適當的檢測技術,確保檢測質量。③遵守相關流程。檢測過程中一定要嚴格依照相應的檢測標準、規(guī)范和流程進行操作,確保檢測設備、對象的清潔、安全,不會受到污染。
任何一項工作的開展都需要有參考和依據,才能夠在作業(yè)過程中衡量優(yōu)劣。這對于食品安全快檢工作來說也一樣。①結合目前的食品質量生產標準以及消費者的需求,結合實際,制定相關的檢測標準規(guī)范,確保能夠開展大范圍的質檢。②從各個環(huán)節(jié)著手抓好食品安全生產工作,食品從生產到消費者手中,需要經過多個環(huán)節(jié)。所以必須做好跟蹤檢測工作,確保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檢測結果符合要求,一旦發(fā)現不達標的情況應當及時處理。對發(fā)現存在質量問題的產品要做好溯源查處的工作,責令相關企業(yè)進行整改。逐步引導企業(yè)在后期的生產中提供更加安全、衛(wèi)生、健康的食品。③從人員素質著手,檢測人員的職業(yè)素養(yǎng)將會決定食品安全檢測的結果,所以通過培訓等方式,提升作業(yè)人員的檢測水平和實操能力,強化其責任意識,確保食品安全檢測工作的質量落實。
近些年來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重視程度的加深,食品安全監(jiān)管的重點也在發(fā)生變化。①食品安全檢驗對象的逐步變化。針對食品安全的污染物質逐步從傳統的人為化學殘留制劑問題轉向由自然環(huán)境等外部因素造成的病毒生物、真菌生物、環(huán)境污染以及重金屬污染等問題[4]。同時在各類學術專刊中,也能夠從中獲取到這些信息的變化趨勢。②利益驅動下的造假問題。所以對食品真實性的鑒別與生產、物流、消費的溯源問題也成了目前食品快檢技術應用的新趨勢。③在科學技術的推動下,很多食品安全問題逐步變成了未來發(fā)展的研究對象。如新型食材的使用安全性的評估和檢測,食品包裝的安全性檢測以及其他病毒造成的食品表面檢測等問題都會成為新的檢測趨勢。
食品快檢技術的應用也在隨著檢測對象的變化而呈現出較大的變化趨勢。目前已經開始對食品中所攜帶的病原微生物、溯源鑒別等工作投入了更多的關注,結合核酸檢測的方式來檢測食品安全的技術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尤其是目前所采用的一些信息的等溫擴增技術,在使用時不僅快捷、簡單,而且對設備的要求較低,所以更加適用于食品的快檢。食品安全污染的問題逐漸成為我國需要面對的問題,而造成污染的污染物多數是由小分子化合物構成,但其不易制備高親和力的抗體,從而無法采用常規(guī)的檢測方式對其進行檢驗。所以我國采用核酸適配體作為檢測過程中的化學抗體,不僅制備簡單,而且結合這一思路對其他污染物如霉菌毒素、重金屬以及其他環(huán)境污染物的檢測研發(fā)也提供了新的方向[5]。當然,除了從科研方面著手外,結合現代化的網絡技術和AI技術,能夠實現食品安全檢測設備的互聯互通,在設備不斷向便攜、智能、自動化方向發(fā)展的同時,其所能檢測的對象也在逐步擴大,同時檢測的數據也能夠及時通過互聯網上傳云端,通過計算分析得出更加具體的結論。
食品安全問題是關系到全社會發(fā)展的基本民生問題,所以在開展食品安全生產管理的過程中必須充分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通過規(guī)范檢測標準和流程,確保食品安全檢測工作開展的有效性,為人們的安全飲食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