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偉鍵 廈門興才職業技術學院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現在的教學模式已經不再單純注重學生的學習成果和課堂表現,而是立足社會的思想文化根基,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素質作為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要求無論是何種階段的學生都要在課堂上接受正規的、正確的思政教育,只有這樣才可以達到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養的目的。所以現階段的教學重點之一就是如何在各種課堂中巧妙地、高速地、有效地融入思想政治元素。本文針對在高職院校廣告藝術設計專業中融入思政元素這一課題進行了研究。
簡單來說,思想政治文化教育可以被概括為對學生進行的一種思想政治上的教育或工作方法,通過發現學生在政治、思想上的不足,從而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提升和改善,最終達到培養具有一定思政素養人才的目的。而落實在高職院校廣告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身上,這種思想政治元素的融入又有著怎樣的意義呢?
將思政元素融入課堂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隨著多元化文化的滲透和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學生隨時都要面對各種文化的熏染,這其中有正向的如愛國、愛家、正能量等。這些文化不僅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感受到國家的種種力量,提高其思想覺悟,還能轉變學生的思想,并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1]。
但同時,也有一些文化糟粕趁此機會進入了學生的視野中,如封建文化中的男尊女卑等,而借助思政元素融入高職院校廣告藝術設計專業課堂的機會,就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使其能夠明辨是非,將文化中優秀的部分進行吸收和內化,同時自覺抵制糟粕文化的侵蝕。這是思政教育的重要意義之一。
對于高職院校廣告藝術設計專業課堂而言,其學科和學校具有特殊性,部分學生的學習能力都還不夠高,相關的課堂思政建設也不夠完善,很容易在課堂上出現不易管理的問題,這就進一步導致了課堂整體的效率偏低、學習效果較差的結果。而在高職課堂中融入思政教育,就可以很好地改善這一問題[2]。
在被課堂中的思政觀念影響后,學生的學習能力、自我把控能力、思想道德建設能力都會更上一個臺階,同時,學生在課堂中的紀律意識、學習效果也會獲得較大的提升[3]。同時,高職院校廣告藝術設計專業不同于其他的高職專業,這一專業所培養的人才主要面向廣告領域和傳播領域。這些領域的人才一旦出現了思想政治素質不高的問題,就會影響到更多的人,所以在現階段的高職院校廣告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
近幾年,黨和國家始終在不斷強調思想政治元素走進課堂的重要意義,這也從側面體現了現有的教育體制存在的一個弊端,那就是太過于注重對學生知識、能力的培養而忽略了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將思政元素融入高職院校廣告藝術設計專業課堂教學有重要的意義[4]。那思政元素在高職院校廣告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的融入究竟有著怎樣的實際體現和實際意義呢?
中國自古以來便是一個以勞動為榮的國家,這也讓許多的中國人成為世界人眼中的勞動模范。從古至今無數的名人大家即使已經功成名就,也不會忘記傳承勞動精神,而無數黎民百姓更是將勞動作為自己的生存根基,但這樣的精神在近些年的社會中逐漸減弱尤其是在學生群體中。很多家長更多關注的是孩子的專業技能掌握程度,而不是孩子是否參與到勞動活動中。久而久之,一些學生就養成了不愛勞動、不愿勞動的習慣。在課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可以很好地詮釋勞動精神,讓學生得以重新認識勞動,樹立深刻的勞動觀念,深化學習勞動精神,做到“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進而從多方面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5]。
工匠精神是近幾年不斷被提起的一個詞語,其內涵可以簡單理解為相關工作人員對自己的產品、工藝有著極高的要求和標準。同時,工匠精神還是企業長遠發展、個人不斷進步的重要精神力量。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工匠精神更是被賦予了精益求精、愛崗敬業、內心堅定、推陳出新的內涵特征[6]。
在各行各業的發展與進步中,創新是一條重要的發展途徑,是一種勇于樹立新思想、拋棄舊思想的精神,是民族強盛的重要保障,也是企業和產品技術革新的需要。我們只有真正掌握了核心技術才能提高核心競爭力,才能真正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工匠精神代表著專注、極致,而創新精神則代表著打破陳規,將二者在高職教育中進行整合,就能推陳出新。工匠精神是創新精神的基礎,創新精神是工匠精神的必然要求。高職院校在教育教學課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能很好地幫助學生培養工匠精神,讓學生對工匠精神和創新精神產生認同感,在實踐中,亦能很好地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廣告藝術設計專業這種專業性很強的學科中,要想培養新型技能型人才,教師不僅需要傳授給學生過硬的技術,還要培養學生工匠精神和創新精神。
每個民族、每個國家都擁有不同的文化,正是因為文化的不同,各個民族、各個國家都應擁有文化自信。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但現在的一些學生因價值觀還不成熟,對自己國家的文化還不夠自信,這就導致了其思想政治覺悟不高。而在高職院校廣告藝術設計專業中融入思政教育,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體驗文化自信、領悟文化自信。
如果沒有堅定文化自信,學生在未來的工作中就不會將中國傳統文化、中國現代文化當作落腳點和基石,反而會因為對文化的不自信而顧左右而言他,不敢對傳統文化進行弘揚,所以高職院校在廣告藝術設計專業中融入思政元素,必須要重視文化自信。
從前文可以看出,無論是站在時代精神需求的角度,還是站在思政教育必要性的角度,高職院校都可以將在廣告藝術設計專業中融入思政元素這一想法付諸實踐,而在實際授課過程中,也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分別采取不同的授課、融入方法,這樣才能讓學生對思政有較為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深刻認識。
不僅僅是高職院校廣告藝術設計專業,還有各個階段、各個專業的教學都出現了同一種問題,那就是由課堂、教師、教材、學生等多個方面共同導致的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或者只是單純聽課,不進行自我思考的情況。而高職院校在廣告藝術設計專業中融入思政元素時也要注意方式方法。教學方式運用得當,不但易于學生接受,而且可以調動課堂氛圍,同時激發學生的思考興趣[7]。
在高職院校廣告藝術設計專業的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情景交融的方式,為學生搭建一個合理的情景,讓學生在情景中感受課堂的魅力,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擁有不一樣的課堂體驗。
例如,在進行“中國藝術設計簡史”這一課程時,教師可以將相關思政元素融入。首先,教師需要在課前對教材和課程內容進行了解,明確哪些課程可以滲透思政元素,滲透的重點是什么。這節課的融入重點就可以放在學生文化自信的培養上,而授課方式就可以選擇最具有情緒調動力的情景搭建法。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將不同朝代的工藝美術家進行羅列,讓學生對相關的美術家進行選擇,同時就相關角色進行扮演;要突出該名藝術家的生平、藝術特色,通過課堂參與,來讓學生了解藝術家的成長歷史,體會其作品所蘊含的美感,通過這樣的授課方法來激發學生對課堂的興趣,使其體會我國文化中燦爛的人文歷史,進而增強其文化自信,最終達到融入思政元素的目的。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一些符合時代潮流的課程輔助工具已經出現在了教學中,這些課輔工具改變了原本的課堂模式,也改變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使他們不再單純是授課者和聽課者,而是都變成了課堂的參與者和改變者。教師充分運用這些設備,可以讓思政元素融入得更加貼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進行“印刷工藝與實訓”的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將課程內容分解成多個知識點,以微課、慕課及微視頻的形式,將知識點與相關教學資源進行關聯,使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印刷術作為我國四大發明之一的由來、發展及意義。使學生通過觀看“石碑拓印”“雕版印刷”的工藝視頻,深刻認識到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在增加人文教育的同時為其提供創意素材。這樣既可以達成授課目的,還融入了思政元素,是十分高效的一種授課方法。
隨著人們教育觀念的不斷改變,課堂已經不再是唯一一個可以用來授課的場所,因為隨著人們思想道德水平的逐漸提高,大部分群眾已經認識到了思想政治的重要性,這也讓越來越多的人不再單純看重成績和技術,而是更愿意讓學生走出課堂,到生活中進行學習。所以在高職院校廣告藝術設計專業課程中也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來進行授課和融合思政元素。
例如,在進行“藝術采風”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將傳統民居和現代建筑融入課堂教學中,帶領學生進行游覽和學習,感受祖國的發展、變革,感受相關產業中人的作用,體會其背后所蘊含的工匠精神等,啟發學生結合自己的想法和所感受的精神對工具、材料和技法進行全新的認識,從而達到提升審美能力、領會思政精神的目的。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當學生學習了足夠多的專業知識后,教師就應給學生足夠多的機會進行相關專業技能的應用和實踐,一方面可以給學生機會對自己的專業知識進行深化,另一方面也可以在這一過程中進行相關思政元素的融入。
例如,教師可以向學校申請,在專業范圍內開展“廣告藝術創新設計”的活動,讓各個年級的本專業學生都參與到此次活動中來,活動的宗旨就是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在具體實施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選擇廣告應用的類別,對主體不設限制,但一定要有創新意識,讓學生體會到創新精神的意義。在學生提交作品后,學校要進行評比、展覽、獎勵,激發學生想參加、能參加的熱情。
以上就是在高職院校廣告藝術設計專業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具體實踐步驟,不過也只是冰山一角,還有更多的、更好的融合方法需要學生、家長、教師、學校一同發現。
雖然前文已經給出了部分實踐措施,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學校和教師還需要進行多方面的考慮,尤其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教師是課堂的主心骨,可以主導整個課堂的走向,所以教師的能力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最終的授課目標是否可以順利達成。因此,在高職院校廣告藝術設計專業教學融入思政元素的過程中,教師必須進行相關思政內容的學習,在教授學生之前,自己對思政元素要有正確的、合理的認識,這樣才可以更好地開展工作。
學校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陣地,對學生最終的學習效果有著很大的影響,如果學校對某個課程不夠重視,最終勢必會影響此門課程的教學進度和質量。因此,要在高職院校廣告藝術設計專業中融入思想元素,學校必須對相關課程進行幫扶。無論是在教輔工具方面,還是活動策劃方面,學校都應該有計劃性地給予支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在廣告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融入思政元素,高職院校就必須要配備合適的教材和設備,一方面要對教材進行甄別和設計,做到既有教學意義又蘊含思政精神,另一方面要有充分的設備支持,無論是外出游覽時的游覽計劃,還是學習上借助的多媒體等信息工具,都需要有相對應的經費、設備支持,這樣才能保證將思政元素融入課堂的想法變為現實。
綜上所述,在高職院校廣告藝術設計專業中融入思政元素有著特殊的意義,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學校可以從情景搭建、科學授課、游覽學習、組織活動四個方面入手,定期進行問卷調查,關注在此融入過程中的反饋,最終達到在課堂中融入思政元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