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藝文 陽泉職業技術學院
素描可以說是學習美術的基礎。在素描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培養學生獨特的想象力,重視學生個性的發展,將發掘學生的個性與教學實際相結合,有助于學生了解素描的意境,充分感悟藝術的魅力。而在素描教學中,教師合理運用個性語言,會有效提高學生對繪畫的感知能力,提升學生的藝術表現力。
美術教師在授課期間,首先需要按照自己的理解來表述對物體的想法,這一過程可以給學生帶來啟發。學生在動手進行素描繪畫時,會依據內心感受來進行描摹。教師在教學中運用個性化語言,可以有效調動思維的活躍性,讓課堂豐富而有趣。
學生學習素描的過程,也是主動探索繪畫藝術魅力的過程。在素描教學中,教師運用個性語言能促進學生發散思維,在教師和學生之間建立起情感的紐帶。本文對素描教學中個性語言的應用展開分析。
按照傳統的素描教學體系,每節課的教學目的及運用的手段都是比較固定的。雖然教學有明確的目標,但有時候會讓學生感到被束縛。目前,個性語言的教學方式雖處于探索階段,但個性語言的描述能夠體現學生對非客觀形態的感知。當教學模式存在爭議時,會產生傳統授課方式與個性語言表述的矛盾。
在素描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可避免會運用寫實性語言來授課。從教學的實際意義出發,素描本身就需要具備一定的寫實性特征。若是個性語言和教學階段的寫實性描述產生沖突,就難以產生明顯的效果。這不僅會增加講解的難度,還會影響學生對素描的感官理解。
在素描教學期間,教師通常采用的方式就是讓學生直接對觀察的物像進行描述,包括形狀和其他特征。在相對熟悉的條件下,學生可以開始創作。對于剛接觸到個性語言的學生,有時這種做法與傳統方式存在差異,在外界的學習環境沒有發生變化時,授課的狀態和方式卻有了變動,可能會使學生無法適應。
教師在授課期間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分析素描學習需要具備的能力時,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提出條件,從創新的角度出發,結合學生的教學反饋情況,逐漸完善自身教學的個性化方案。
教師在教學中使用個性語言,能夠彰顯語言藝術的特色。不過,即使運用個性語言,也要確保教學方案的完整性,因為教學的最終目的還是要培養學生的素描學習能力。
教師在素描教學中運用個性語言,能不斷加深對學生的影響。個性語言的運用可以和寫實性語言的講述聯系起來,從而豐富課堂內容的展現形式。
從規范的角度來講,寫實性的語言更加明確。從發散思維和靈活的角度考慮,個性語言更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培養學生獨特的思維能力。在日常教學階段,教師可以讓學生積極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教師對授課方式的選擇,會直接影響最終的教學成果。教師積極使用個性語言,能讓學生在加深理解的同時,更容易體會到教師對素描物體的把控能力。
此外,教師不應刻意要求學生按照自己的方式理解,而是要積極提倡學生勇于探索,彰顯自身的能力,自主完成任務,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在教育方式不斷發生變化的過程中,學生要主動適應學習狀態的變化。這不僅包括學習的方式,還包括學習的環境,需要學生用心去感受和體驗。在運用個性語言時,教師也會逐漸發現它與日常表述語言的不同之處,體會個性語言的魅力。
在素描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夠合理地運用個性語言,會為學生營造獨特的學習環境。在這種環境的影響下,學生在學習時會逐漸掌握并運用這類個性語言。
總而言之,在素描教學中,教師注重運用個性化語言,能讓學生處于主動學習的狀態,讓日常教學更加生動和豐富多彩,能使學生在感受個性語言的同時,釋放自己的個性。素描學習的過程也是學生拓展思維的過程。在個性語言的影響下,學生素描學習質量會得到顯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