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婷 遼寧師范大學
唐代敦煌莫高窟藻井圖案中的寶相花有選擇地接收外來紋樣,對本土紋樣進行不斷融合,融合的過程中還對外來紋樣進行不斷改變,使之變為具有中國象征性的紋樣。本文通過闡述寶相花在唐朝不同時期的演變,分析它的構成秩序,找出當今裝飾圖案設計中可以借鑒的規律。
寶相花在盛唐時期應用最為廣泛,唐朝以后均有使用。寶相花不僅是一種佛教圖案,還應用在其他工藝品中,如在唐代銅鏡和金銀器中就出現了寶相花紋樣。唐朝是個開放包容的時代,不僅接納外來事物,還將其與本土文化進行融合。寶相花也不例外,它把文化與宗教、中國與西方、傳統與流行相結合,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不斷創新。
寶相花以蓮花為原型,在隋代后期融合了外來的具有象征“生命之樹”的忍冬紋,以及象征光明的聯珠紋;初唐時期融合了時下流行的石榴紋和象征吉祥的云頭紋;盛唐時期融合了具有繁榮華貴象征的牡丹花紋;到了中唐時期,社會繁榮景象逐漸消逝,故融合了茶花元素;晚唐又變成了素雅的蓮花。寶相花是個大融合的圖案,把中華民族人民的內心感受和情感狀態表達得淋漓盡致。社會繁榮時,寶相花表現出爭相盛開、華貴繁復的特點;社會變遷,繁榮消逝,寶相花由華貴轉為素雅,寄托人們對盛世的向往之情。
寶相花先是由單獨的紋樣構成一個花瓣,花瓣再組成形式多樣的團花。現實中的花有含苞待放、蓓蕾初綻、爭相綻放幾個階段,而寶相花的圖案也是如此。并且人們在將花進行圖案化的過程中從不同的角度去刻畫,有正面的,也有側面的。在一個花瓣中又進行了不同元素的組合,而組合是無窮無盡的。陳振旺先生把唐代莫高窟藻井中的寶相花花瓣總結為四種:桃形忍冬側卷瓣、正卷紋、云曲瓣、對勾紋。381窟桃形忍冬側卷瓣是由蓮花瓣、忍冬紋、石榴紋進行的同構,其中蓮花寓意神圣高潔,忍冬寓意生命之樹,石榴寓意多子多福。這樣組合起來的寓意是古代普通人對佛的敬意,希望佛能保佑自己長命百歲、多子多福。這些由多種元素組成的花瓣,有的組成幾個大的花瓣對稱排列,有的層層疊疊往外延伸,有的穿插銜接好似盛開的花朵。在傳統紋樣的構成中,單位紋樣都以二方連續或四方連續的形式構成,而藻井中的紋樣處于藻井的視覺中心,也是空間上方的視覺中心,采用團式構圖是對視覺中心的進一步強調。
藻井呈現的是集紋樣、構成、排列、材質、色彩、空間于一體的視覺感受。在莫高窟中的藻井中進行觀看,觀看者可以獲得兼顧視覺與知覺的豐富體驗。貢布里希說:“視力的局限決定了我們在特定的視覺范圍內所看到和仔細看的成分。”在莫高窟內,不是專業研究花紋的普通人看到的是寶相花爭相盛開的繁榮景象,研究者看到后會急不可待地去研究它的含義。敦煌莫高窟藻井中的寶相花是由多種元素組成的花,整體看上繁復美麗又壯觀。寶相花將當地的傳統文化、社會風尚以及流入的外來文化進行大融合,迎合當時人的心理訴求,呈現出完美的圖案;寶相花形式融合當時社會流行紋樣,在融合的過程中不斷變化,融新摒舊,推陳出新。寶相花的內涵是統一的。敦煌莫高窟藻井中的寶相花,無論哪個朝代,都體現出人們對與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在今天看來,這些圖案仍能表達我們心中的訴求。寶相花形式也有統一性的特點,無論瓣式、發散式還是花朵式,加上藻井邊飾的襯托,給人的整體視覺感受是繁復有序、花團錦簇、美滿祥和。
韻律與節奏本是用來理解詩歌的,而敦煌莫高窟藻井寶相花圖案的韻律是指花瓣的組合規律。詩歌的韻腳會有變化,寶相花圖案也是這樣,花瓣不盡相同,而這些花瓣或方或圓,都會組成包圍式的圖案。寶相花圖案的總體規律是這樣,而每個圖案又有自己獨特的規律。一種團花不是只由一種花瓣構成,層層疊疊,達到數層,構成形式也會隨之發生變化,這就是寶相花中的節奏。藻井邊飾的襯托使寶相花圖案的韻律和節奏體現在藻井的視覺中心,這種韻律與節奏與觀看者進行視覺上的對話與心靈上的溝通。
當今社會比唐朝更加繁榮,人們可以看到更多圖案,接觸到更多新鮮事物。只要我們有興趣,就可以對傳統紋樣進行深入的了解。寶相花是中西文化融合與創新的典范,是當下中國圖案創作的重要素材。人們應該探索寶相花的演變規律,并將其運用到圖案創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