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學霞
(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和政縣城關學區(qū)后寨子小學,甘肅 和政 731200)
班干部對班級學習氛圍和班級秩序起著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其言行舉止對其他學生的學習和行為也會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在日常班級管理中,為了給全體學生營造和諧有序的班級氛圍,班主任可以結合當前小學高年級班級管理的實際狀況,制定科學合理的班干部管理模式,充分發(fā)揮其在班級管理中的作用。因此,為了豐富學生生活,培養(yǎng)更多的社會管理人才,班干部的管理能力需要進一步提高。在班級管理中,對班級干部的配置和指導是非常關鍵的,班干部不僅是班主任開展班級活動的重要小助手,同時,班干部崗位還能夠幫助學生提升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與低年級學生相比,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存在一定的差異。其生長發(fā)育階段也在逐步過渡到青春期。在理解和自我意識方面,他們比低年級學生要高得多。當他們發(fā)現與自己的想法不一致時,他們會提出自己的觀點,可能還會存在叛徒思想。因此,班主任需要關注小學高年級學生這一時期的心理變化,并結合小學生心理特征制定班級管理模式,它可以確保學生能夠在班級管理中很好地度過這段時期。
隨著高年級學生自我意識的不斷提高,他們對事物也有自己的看法,更愿意融入集體,得到同學和集體的認可,并且有更強的獨立意識和希望有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空間。他們希望得到更多的認可,并有更強的榮譽感和羞恥感。他們希望表達自己,希望得到別人更多的關注。
在逐漸過渡到青春期的過程中,小學高年級生往往喜怒無常,情緒不穩(wěn)定。特別是活潑好動的學生更容易有這種情緒傾向。小學高年級學生情緒控制能力差,表達能力弱,容易造成一些不可彌補的后果,如學生之間因糾紛而發(fā)生暴力、與老師發(fā)生沖突、離家出走等一系列行為,充分反映了這一時期學生情緒的不穩(wěn)定。
小學高年級學生雖然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和辨別是非的基礎,但是總體上來說還是不夠的。尤其是當代網絡社會背景下,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變得越來越廣泛,不在僅僅局限于學校,網絡和媒體的信息不僅提供了便利,還對學生的行為和思想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小學高年級學生在這一時期由于分辨能力較為缺乏,如果沒有正確的引導和規(guī)范,就會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產生各種不利的影響。
小學高年級班干部在管理班級的過程中,一些班干部缺乏責任感。處理自己工作范圍內的事務敷衍了事,對自己工作之外的事情更是不管不顧。這使得班級松散,缺乏凝聚力。這樣的班干部管理不會對其他學生產生好的效果,反而會帶來一些不利的影響,阻礙了班級的共同進步和發(fā)展。以上這些問題主要是由于思想道德教育的缺失,學校要提高學生的專業(yè)知識,還要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建設。培養(yǎng)奉獻精神和集體意識。班主任可以從多個角度對班干部建立考核機制,從而監(jiān)督班干部的班級管理工作。
高年級小學生其生長發(fā)育在逐步過渡到青春期。他們心智不成熟。當他們遇到問題時,他們不能全面恰當地處理,或者在處理班級問題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極端的方式。這種處理方式不僅會給班級管理的發(fā)展帶來很大的障礙,還會助長班干部的一些不良管理習慣。造成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班干部缺乏自我控制和約束。因此,在選擇班干部時,班主任應該選擇更心智成熟的學生作為班干部。此外,班主任要以嚴肅認真的態(tài)度選拔班干部,充分考慮班干部的民主和性別平衡等因素,選拔一些具有較強自我控制能力和較高威信的班干部。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班干部管理模式僵化,缺乏創(chuàng)新。這種枯燥僵化、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的班干部管理模式,其管理效果也很不理想。在管理過程中,班干部只起著向學生傳遞任務的作用,這也使得他們的管理能力無法提高,固有的思維無法改變,最終會給他們今后的工作造成很大的障礙。要有效避免這些問題的發(fā)生,班主任必須在任命制度上有所突破,班干部要有新思路,就需要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能力,不斷創(chuàng)新工作模式。同時,班干部必須在班級管理過程中不斷地創(chuàng)新管理模式,通過自主管理、柔性管理等多種管理模式不斷提高班級管理效率。
小學高年級班干部管理過程中,一定會面臨很多的問題。但是作為小學高年級學生,他們缺乏承受壓力和堅持的能力,當班干部在管理過程中遇到困難時,如果心理上受到挫敗也很容易放棄管理工作,進而使班級管理出現有頭無尾的現象。出現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班干部缺乏方法和耐心,半途而廢。同時,在班級管理中,他們缺乏解決問題的意識,使班級活動無法正常開展。班主任的問題是,他們過于信任學生,對班干部的工作缺乏關注,其他學生們集體意識比較缺乏,對班干部工作中的困難沒有正確認識。因此,班干部管理中最重要的問題來自三方,即班主任、學生們和班干部自身。為了防止這些問題的發(fā)生,全體師生需要保持不懈的精神,班主任應該帶頭以身作則,班干部的每一項工作都要持之以恒。學生要做的是積極配合班干部的工作,增強集體意識,杜絕半途而廢。在此基礎上,班干部才能做到有始有終,保證班級活動的順利開展。
小學高年級,班主任在制定班級管理模式之前,需要調查班級學生的人數、個性和愛好,明確班級干部的任職條件,如集體服務意識強、辨別是非能力強、工作能力強等,有高度的組織意識和責任感。班級管理的心理和愛好可以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調查。通過分析調查結果,班主任可以進一步了解所有學生的綜合情況。在班主任充分了解所有學生的情況后,班主任可以通過匿名選擇讓學生自由投票,將認為能勝任班干部職位的學生寫在紙上,然后隨機選擇兩名學生,將投票結果顯示在黑板上,結合班主任對學生全面了解的基礎上,選出投票率最高、表現優(yōu)異的學生為班干部。班干部名單確定后,班主任必須及時明確不同班干部的職責,使班干部在今后維護班級秩序中切實履行職責,確保班級秩序得到充分維護。
在實施小學高年級班級管理模式的過程中,首先應制定一種科學合理、全面的班級公約,班級公約主要是指班級所有學生都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在班級管理中有著較強的制約作用。過去班主任制定班級公約時,其制定原則是基于當前的情況,當出現問題時,在進行相關的改進和完善。這種情況很容易導致學生更加被動,在實施過程中,學生對班級公約了解不夠,導致違反班級秩序,致使班級秩序的維護無法正常進行。因此,為了確保所有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都能積極接受班干部的管理,班主任可以讓班級中的每個學生都參與到班級公約的建設中,讓他們匿名在紙上寫下幾條建議,然后選擇兩名學生進行記錄和朗讀,并將其顯示在黑板上。當有很多關于班級管理的建議時,學生可以在朗讀過程中投票,并選擇投票最多的班級制度。然后班主任根據班級現狀進行改進,并向學生解釋班級公約對班級秩序的重要性,使學生能夠更積極地接受班干部的管理,實時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
雖然班干部管理模式在班級管理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但每個學生在不同階段的表現也不盡相同。因此,班主任應在小學高年級中實行班干部管理模式,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促進全體學生從被動管理中轉變?yōu)樽灾鞴芾怼0嘀魅卧诿總€月底向所有學生發(fā)送反饋表,讓學生對其他學生的態(tài)度和行為進行反饋。教師將綜合分析本月表現反饋表,根據學生的錯誤重新選擇適合不同班干部的學生,并為每個班干部選擇三名候選人。班主任開始在班干部名單中投票,最后得票最多的學生成為班干部。當學生在擔任班干部的期間,教師也可以根據班干部的管理專長進行適當調整。例如,如果音樂組織能力強,學生可以從體育委員轉到音樂委員,以此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潛力。此外,懲罰機制也是必要的,例如,如果文藝班干部每周遲到幾次,班主任可以讓學生制作和設計兩周的板報內容進行懲罰,這不僅規(guī)范了學生的日常行為,而且還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興趣,使班級秩序得到良好發(fā)展。此外,班主任在制定獎罰措施時,也要積極采取獎勵措施,每月評選優(yōu)秀班干部,對優(yōu)秀班干部頒發(fā)獎勵證書,鼓勵全體學生以積極負責的態(tài)度進行班級維護管理。
任何管理模式在運行過程中都必須有相應的運行制度。班級活動的主要群體是學生,如果學生不能配合執(zhí)行,那么在嚴格的制度也是無效的。因此,認為所有學生的行為都可以歸納為制度化的軌道,實施獎懲機制來管理好班級是錯誤的。例如,許多教師嚴格管理班級,忽視情感教育,學生正常健康的心理素質無法形成,即使制度在嚴格,但班級上也會出現一些突發(fā)事件。
有些班主任認為有了班干部管理模式,就沒有必要在過度關注班級管理。然而班干部管理只有在班主任主導的條件下才能取得良好的發(fā)展。因此,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需要班主任和班干部的共同作用。班主任起主導作用,同時重視班干部的主體能動性。在建立班級管理制度時,在班主任掌握大方向的基礎上,實行班干部管理模式,讓班級干部真正發(fā)揮自己的管理潛力。
總之,在制定小學高年級班干部管理模式時,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的個人情況,建立科學合理的班干部隊伍,結合當前班級管理的實際情況,按照班級公約進行管理。定期對班干部任命階段的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充分發(fā)揮班干部在班級管理中的優(yōu)勢,提高班級管理效率,制定學生可以接受的班級管理模式,推動班級朝著積極健康發(fā)展的方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