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昭泓
(佳木斯職業學院,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4)
我國現代化建設,對具備較強專業基礎和理論知識、高素質、職業技能強的技能型、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更大,強調高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培養一大批能夠很好地服務于生產、建設、管理等工作的人才。市場人才需求的變化,推進著高校建工專業課程教學工作的改革和創新,強調實現理論和實踐的有效結合,基于工學結合的模式,對建工專業課程進行科學的開發。
工學結合是一種工作和學習相結合的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模式,強調課程教學的實踐性,可以是一學期工作和學習交替進行、一星期幾天學習幾天工作或者是半天學習半天工作等不同的形式。在學生參與工作和實踐的過程當中,學校也需要對學生進行科學的管理,將其作為專業培養的重要部分,對學生進行系統化的考核評價,并給予相應學分。在工學結合理念下,要求對高職院校以往的課程設置進行科學的創新和優化,強調以職業為導向,以提高學生就業競爭能力為目的,以市場需求為運作平臺,構建完善的課程體系。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和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目標有所差異,其更重視技術型、實踐型人才的培養,確保滿足建工行業一線崗位工作的需要。在工學結合理念下,對建工專業課程進行科學的設置和開發,有著重要的作用。
1)實現理論和實踐的深度結合,確保學生深入掌握知識,并指導實踐和工作的實施。2)將學習和工作相結合,確保學生能更好地適應崗位工作,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競爭力。3)在工作的過程中接受職業指導、職業訓練,有助于拓展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提高職業技術能力和素養。
當前,高職院校建工專業課程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要求對此就行科學的改進和完善。例如,1)重視程度不夠。對工學結合缺乏全面的了解和認知,在這方面的重視程度不夠,科學開發深入不夠。2)實踐性不強。當前,大部分的高職院校建工專業的教學還是以課堂學習為主,以及與課程理論學習配套進行少量的實驗室驗證、實驗實習;學生在實習和實踐的時候,實踐基地比較的單一,學校與企業等的合作深度不夠,且部分企業參與的積極性不高,無法為學生安排適合的崗位進行實踐,影響教學的質量效果。而且,部分學校針對于學生的實踐教學,缺乏全面、系統的考核和評價體系,導致很多學生參與實踐的積極性不強,甚至是總過場。3)課程設置不合理。對教學和人才培養的目標要求把握不準確,課程設置和開發無法科學的協調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沒有根據工學結合的要求,對教學模式和課程內容進行科學的創新和優化。
建筑工程是一門實踐性和應用性比較強的學科,尤其是高職院校,要以職業為導向,以提高學生就業競爭能力為目的,以市場需求為運作平臺,構建完善的課程體系。相關課程教學、課程內容的選擇和課程設置也需要僅僅的圍繞這一目標進行,對課程教學進行科學的調整和改革,確保所培養的人才能更好地服務于生產、建設、管理等一線工作的需要。在課程設置的時候,要為學生的實踐和實訓提供廣泛的機會和平臺,即強調提高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也要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職業修養、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崗位競爭能力,增強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基礎工程中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一些模擬工作情境、親自參與一些工程建造過程等,促使學生更深入的掌握建筑物建造過程、生產工藝標準,明確施工項目管理的方法,掌握建筑施工各階段、崗位的基本工作內容。課程內容和實踐內容選擇的時候,要基于市場的需求,確保能夠培養生產一線的施工技術人員(施工員、質檢員、預算員等)、建筑及相關行業(建設單位及建設主管部門、房產開發、工程監理、物業管理等)的管理和技術人員。
高職院校建工專業課程教學要牢牢地把握市場人才需求,重視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素養,在工學結合的理念下,考慮怎樣設置和安排課程、怎樣選擇和優化課程教學內容,才能使課程教學更有效,促使教學目標的高效化實現。在建工專業課程開發的過程中,要以職業活動和實際工作為導向,以“教學項目”為載體,通過運用任務訓練的方式,實現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協調統一,培養職業能力、崗位能力。首先,需要做好市場調查工作,明確市場上對建工專業人才的需求變化情況,在結合課程的特點、學生的特點等,圍繞“教學項目”的開展和實施構建教學課程內容體系,突出教學的實踐性。其次,在教學中需要對建工專業課程進行詳細的劃分,確保整個教學過程是階梯式、遞進式的,內容的設置也要具備趣味性、綜合性。三是,對教學過程和時間進行科學的安排。例如,在學習《基礎工程施工》相關課程內容的時候,強調對應典型工作任務,選擇適合的項目輔助教學或者是科學的設置學習情境。第一階段主要是理論的教學,對相關知識概念進行講解,促使學生對此有全面的了解;第二階段的教學主要以實踐為主,如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建筑工程的定位測量、建筑基坑(槽)的土方開挖、地基加固和淺基礎施工、樁基礎施工、土方回填施工等實際工作中,促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切實提高建筑施工技術。
工學結合理念下,建工專業課程教學安排需要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實施“以學生為中心”一體化教學,教師在其中發揮好引導作用。具體實施中,可以以工作任務為載體,結合現場教學、課堂教學、理論教學、討論交流等方法,實現課程教學的目標要求。一是,做。課程教學的時候,可以采用案例導入的方式,列舉一些建筑施工的實際案例進行教學,輔助理論知識的講解,并引導學生在完成教學任務、探討和分析案例的過程當中,明確這一課程教學的內容和要點。二是,學。強調學生根據教師的提問、設置的一些教學問題和布置的一些教學任務,深入進行學習,并在學的過程中討論和完成學習任務。三是,訓。強調在工學結合的理論指導下,根據建工專業的特點和實際任務需要,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核心和基礎,對課程教學進行科學的設置和安排,重視學生實訓課程的開展和實施。尤其是建工類學生,要為其提供廣泛實習和實訓的平臺和機會。如在學習建筑工程測量相關課程內容的時候,可以引導學生測量學校,布置典型工作任務,讓學生在模擬的過程中完成任務;在學習建筑識圖與制圖相關內容的時候,則要求科學的引進實際工程圖紙,實施一系列識圖繪圖方面的技能訓練;在建筑工程計量計價相關課程的學習中,則要求加大建筑工程算量軟件實訓的比例,一般強調達到80%的課時量。四是,做。強調讓學生到企業和工地當中去學習和工作,切實掌握建工專業的崗位內容和要求。五是,評。在課程教學實踐中要進一步的完善和優化教學評價和考核體系,對學生的理論知識掌握情況、專項技能實際操作、參與工作的表現等進行系統化的評估和分析。此外,建工專業的教學還需要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如“雙證制”“多證制”,引導學生在考取相應的資格證書的過程中掌握課程理論知識,增強學生的工作崗位適應性。
工學結合是一種工作和學習相結合的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模式,強調課程教學的實踐性,在具體實施中要加強校企之間的合作,確保工學結合教學更有效。一方面,強調學生在參與工作和實踐的過程當中,學校也需要對學生進行科學的管理,對學生進行系統化的考核評價,并給予相應學分。另一方面,需要企業積極配合相關工作的實施,為學生提供實習和工作的機會。通過校企間的深度融合,培養更能滿足建筑工程要求的實踐性、應用型、技術型人才,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和素養,增強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贏得就業機會和就業優勢。首先,政府需要發揮好指導和引導作用,要努力地實現學校、企業、政府三方資源信息上的共享,實現相關資源的整合和共享利用;要完善相關的政策和法律規范,為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實現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其次,要創新和轉變合作的思路及模式,充分挖掘和利用高職院校、企業的有利教學資源,學校相關課程的設置要以市場人才需求為導向、以職業能力培養為導向,準確把握企業的實際情況、崗位工作需要、畢業生的就業方向和就業情況等,確保課程的設置和安排更合理。企業也需要積極的配合相關工作的實施,主動地承擔職責,為學生提供培訓資源、職位和崗位、教育引導,提升學生的崗位適應力。此外,在課程教學的過程中要重視“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以便在教學中能夠準確把握企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優化和調整教學設計和教學實踐。
綜上所述,我國現代化建設,對建筑專業專業基礎和理論知識強、職業技能和水平高的人才需求更大,要求高職院校建工專業培養的學生更更好地服務于生產、建設、管理等一線工作的需要。市場人才需求的轉變,推動著高職院校教學改革和創新工作的實施,強調基于市場人才需求的轉變、專業課程體系改革實踐要求,對專業課程進行科學的開發和規劃設置,構建完善的專業課程體系。基于工學結合的模式,對建工專業課程進行科學的開發,有著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實現理論和實踐的深度結合,確保學生深入掌握知識,將學習和工作相結合,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崗位工作適應能力,提高職業技術能力和職業素養。在課程教學實踐中需要充分地認識到這一點,以職業為導向,以提高學生就業競爭能力為目的,以市場需求為運作平臺,構建完善的課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