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盈穎
(溫州市瑞安市仙降中心小學,浙江 溫州 325000)
習總書記在2018 年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在黨的領導下,全面貫徹落實我黨領導的教育方針,堅持以馬列主義思想和毛澤東理論為指導地位,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堅持改革創新,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在這樣的政策指引下,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應當成為小學教育中的重點。
小學音樂課堂上的合作學習應當在音樂教師所建立的音樂情境中,教師和學生之間以及學生和學生之間所進行的語言交際活動,是構建在學生潛意識中的從簡單到繁復的意義架構,是與小學生之間互相傳達信息和表述情感的有效途徑,是培養學生語言應用能力、思維靈活性、創新意識、發展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與學生的合作學習不是簡單的教學過程,是經過循序漸進的引導進行有效交流的合作學習過程以達到信息的交流、感情的溝通、能力的培養和人格的塑造。培養學生合作學習意識是一種重要的語言交際活動,涉及學生的學習動力、自信心、愛好和心理變化等方面。小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使學生主體進入教學活動,使學生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得到表現,積極地去完成學習任務的傾向性表現行為。從教師教的方面看,學生參加到教師的教學本質上是在教學中解放學生天性,令學生在相當的自主活動中獲得主體的發展。學生主體參加到教學中是實施新課程教學中的一個熱點問題。在新音樂課程教學上應充分關注學生的需求并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加強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不斷地建構知識、提高技能、活躍思維、展現個性和開拓視野。在語言運用的同時,也不斷地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個性,提高實踐能力,培養創新意識[1]。
在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教育政策的時候,現在學校所面臨的問題是傳統的應試教育理念根深蒂固,不是改革措施下達之后一朝一夕就可以改變的。學校在接受先進的教育理念同時又無法迅速轉變觀念造成了思想與實際的脫節。并且,大部分學校依舊將成績放在首位,更加注重小學生的主課程學習和學習成績,而音樂課等課程往往被學校忽視,影響了小學生對審美和其他方面的養成,并且作為學校,有義務和責任改變家長的固有的以主課課程為中心忽略體美勞等方面的思想教育觀念,加強對音樂教學的重視。
音樂是大多數小學生最愛的課程之一,能夠在美妙的音樂中學習并體會和表達是小學生非常喜歡的方式。小學階段的音樂教育是當前教育改革的重點部分,而目前,我國從事小學音樂教育的音樂教師來源廣泛,有一部分來自音樂教育專業,有些則是音樂學院畢業,或是來自各種師范類院校的音樂專業,教師的教學理念參差不齊,且不能與時俱進,這些教師對當前小學生的心理也并不了解,授課形式與實際課堂上學生的狀態格格不入,課程內容多數是教師根據教科書來講授,不足以引起現在的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方式單一,教學內容也是枯燥無聊,在課程中設置的音樂探討合作學習活動比較少,也沒有合理的運用多媒體技術,導致課堂氣氛缺少趣味性,不能吸引學生注意力,音樂教師還會產生職業倦怠,只愿意用自己熟悉的教學工具和教學方式實施教學。學生的參與程度低,只能成為教師課堂上的聽眾,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音樂教育的理念融入程度不夠深入,更無法將學生的音樂審美心理培養起來[3]。
小學生對于音樂課本是充滿著激情和喜愛的,小學生在小學階段的學習生活中往往對音樂課是充滿期待的,他們向往音樂課的奇妙,精神的放松,興趣愛好的釋放,但由于學校和教師以及家長等多方面的影響下,逐漸剝奪了學生音樂課堂的生動性和合作學習性。學校每學期安排的音樂課程本就課節較少,再加上教師的教學方式不正確,使原本應當生動有趣充滿合作學習的教學變成了課本的簡單學習,教師以一唱一學的方式填鴨式的將音樂課本上的內容灌輸給學生。小學生的積極性被削弱,使學生主觀上并不再是那么喜愛音樂課程,對于當時的課堂內容也是不感興趣,削弱了音樂課的審美培養和合作學習力。音樂課堂上學生狀態不好,提不起興趣和學習情緒,不能很好地進入學習狀態,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經常溜號、上課說話、有小動作等[4]。
在中共中央、中央黨委、中央教委等多方面對小學教育改革的關注下,小學學校應當意識到改變音樂教學這項工作是一項長久的認知轉變過程。學校應當經常召開形式多種多樣的家長會,向家長宣傳音樂教育的功能,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性,起著什么樣的積極意義,在音樂課上培養小學生健全的人格,陶冶藝術情操,實現藝術教育的審美功能。
面對當前小學音樂課堂的現狀,音樂教師應適當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全面分析自己的教學,應用靈活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增強對音樂課堂的學習興趣。教師想要提高自己的音樂教學水平,首先自己的音樂素養要好,也要具備相當的專業知識與審美修養,為自己定制一個學習方案,通過對自身教學能力儲備量的增加,和教學方法的深入學習、研究,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音樂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性和領悟能力,音樂教師應該關注與學生的合作學習和溝通,分析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以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思想為依據,關注音樂教學的教學效果和教學原則。當今社會科技改變生活,科技也應當被利用在教育教學當中,在我國教育改革的推進下,多媒體教學已經走進了課堂,合理的應用多媒體教學環境,能夠活躍課堂氛圍引導學生對音樂課堂產生興趣,在多媒體教學環境下進行課堂教學實踐的過程之中與學生進行必要的合作學習,了解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學習狀態以及對音樂的印象,以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和音樂審美能力為根本,堅持以學生為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將創造性、趣味性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自主實踐相結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實現學生學習能力和水平的綜合提升[6]。例如:在學習《小燕子》這一刻的時候,音樂教師可以在多媒體屏幕上同時播放音頻和視頻課件,充分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視野,在課堂上積極與學生進行合作學習,鼓勵學生在音樂教師的試唱過程中跟著老師一起哼唱,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增加趣味合作學習,教師唱一句學生接下一句,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向自己提問,如此能夠更加增強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
結論:由此可知,要想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合作學習意識,教師需要調動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并為學生們營造適合音樂教師培養合作學習意識的教學環境。為了增強對學生音樂合作學習意識的培養,音樂教師要配合使用一些合作學習環節,提升學生參與音樂合作學習的積極性。通過這些教學方法的應用,能夠有效地培養和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習合作學習意識,有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審美能力提高音樂教師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