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爽 郭芳芳 董亞娟
(河北科技師范學院,河北 秦皇島 066000)
高校英語口語教學側重培養大學生的英語口語應用能力,進而適應全球經濟文化一體化的發展。近年來眾多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英語教師一直在探索行之有效的口語教學方法,各種口語教學改革方案也層出不窮。為了更好地踐行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的內在要求,在國際化背景下將語言與文化相結合,培養外語專業復合型人才,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常年聘有4-6 名英美籍教師負責教授英語口語課程,外籍教師憑借地道的英美文化背景,形式多樣的教學模式受到學生的好評,這已成為我院一大教學特色。幾年來筆者通過觀察法、案例法、訪談法和問卷調查對我院英語專業多名外教的口語課堂進行探討,分析了英語口語課的教學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院聘用的口語教師均來自英語國家,自身獨特的語言背景給學生提供了良好的語境。課上外教地道的全英文教學大大提升了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有效克服母語的干擾,快速形成英語思維,提高表達效率,學生參與熱情高。
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融入英語文化可以促進學生對語言的掌握。外教授課過程中可以以第一人稱的親身實例來為學生講解英語國家的文化習俗、社會歷史、地理環境等,或者組織一些有代表性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理解,為學生創造更多跨文化交際的機會。去年5 月疫情期間外教Craig 一節關于人與自然的網課上,通過視頻帶領學生走進屋后的樹林看到了可愛的考拉和兩只小袋鼠,如此近距離地看到澳洲的兩大國寶使得學生們發出陣陣驚嘆,隨后在身臨其境的輕松氛圍下學生們跟隨Craig 了解了澳洲人與動物和諧共存的理念。又如在介紹英語國家的餐桌文化禮儀時,外教Anna 和Alex 提前組織學生將教室布置成“餐廳”,指導學生擺放餐具、有序就坐、介紹幾款經典的西式食物的食用方式,并將自己制作的食物分享給學生品嘗,學生們不僅從這節課中學會了相關的語言知識,更重要的是切實地了解了西方文化。
外教教學注重以學生為中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創設輕松活躍的課堂氣氛,授課中善于使用表情、眼神交流、肢體動作等豐富的非言語交際教學策略,使學生減少因非母語而引起的焦慮,同時注重多媒體及其他教學工具與課堂的融合,以組織者和參與者的身份為學生積極創設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環境,正如前面筆者列舉的兩個外教教學中的例子,借此實現與學生的高頻互動交流。
通過對我院的英語口語教學進行課堂觀察和對學生及外教的訪談,發現了如下問題:
大學專業英語課時數的重點多放在綜英、高英、語言學等書面的核心課程上,我院一學期英語口語32 課時,大一第一學期僅24 課時。學生口語能力的提升需要長期大量時間練習,課時分配不均衡嚴重制約口語活動在英語課堂的有效開展。此外一個自然班的班容量多在三十人左右,為了保證授課效果外教以15 人為基數進行小班授課,盡管如此課堂常受到學生個體接受能力差異及教學設施等限制,在有限時間內學生很難進行充分有效的口語活動。
受中國傳統教育尤其是高考的影響,多數學生善于刷題但語言功底薄弱語音語調不規范,善于漢語思維構建中式英語,同時相當部分學生較為含蓄不愿主動發言擔心表達出錯,因而缺乏口語表達信心。此外,從課程結構體系和課程的安排分布來看,無論是學分還是課時所占比例均不高,期末考核通常以口試的形式完成,學生在主觀上將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課時多、語言點多、需要大量記憶單詞語法知識點等基礎知識的課程上,普遍不重視口語課。
我院教師每學期初都會提交本學期的授課計劃,中方老師會嚴格按照計劃嚴謹規范的授課,而教授同一年級的外教會相互交流但不主張同備課,更不愿固定自己的教學內容,他們會在授課計劃主題內容不變的情況下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雖然我院為外教提供可參考的基本教材,但他們并不固定教材都使用自己編寫的講義,缺乏系統性和嚴密性。雖然外教會就自己的語速和教學內容經常跟學生溝通,及時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態,但仍會出現一些聽力薄弱、詞匯量又不夠的學生跟不上節奏,久而久之影響該部分學生學習口語的積極性。
外教會設置很多情境活動引導學生大量練習,但由于學生自身英語基礎和個體接受能力的差異,課堂活動在同年級的不同班級甚至是同一班級內部都會產生不同的反饋。有的學生認為內容和活動太過簡單,像是針對中學生設計的;有的學生則非常認可,認為自己在課上得到了充分的練習。上學期外教Sam 在英語教碩和本科生中開展了同一項口語教學活動,課后收到的反饋截然不同:研究生非常認可該項活動覺得受益匪淺,而本科生認為該內容過于簡單沒新意。通過了解得知研究生雖然學習能力和學術水平較高但大部分學生在本科階段沒接觸過外教,口語較薄弱,對于該外教的教學他們非常認可覺得十分新穎;而本科生為英語專業二年級學生,此前已經由另一名外教教授了一年,該課堂活動在大一期間就已接觸過。可見我們備課過程中“備學生”還是很有必要的,外教口語教學同樣需要充分了解授課對象,針對學生的能力水平,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設置相應的教學活動。
口語教學不能孤立進行,要與其他技能特別是聽力技能相結合。課堂上創設語言交際環境,讓學生處于真實自然的語言環境中,帶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模式上提倡面授與網絡自主學習相結合。傳統的方式是學生在課堂上按照外教布置的任務進行口語表述,或是課下跟外教交流,參加外教組織的英語角、英語之夜等活動。新媒體時代下各種口語軟件應運而生,各大高校也建立了英語自主學習平臺,學生可以充分利用各類資源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學校提前和外籍教師加強溝通,使其了解我國英語課程標準,學生水平以及我國的語言文化和社會習俗,讓外教在課堂上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學院定期組織和督導外教,針對學生的課堂表現和接受知識能力對授課內容進行調整,循序漸進,采用輕松愉快的教學方式活躍課堂氛圍,鼓勵學生不要怕出錯,使學生感受到進步與成就感。此外,教師要針對學生的語言表現及時給出評價性信息,給予他們情感上的支持與鼓勵,激活學生的口語態度。
在教學中,教師應創建以學生為中心的交際模式,通過豐富的課堂組織形式,按照由淺入深的方式,提高口語教學的有效性并逐步激發學生思辨能力,幫助學生形成對特定事件的判斷及分析能力。如:展開小組討論和交流,組織主題演講與辯論,啟迪學生思維,鼓勵學生多角度、批判性地看待某一熱點問題,提出個人見解。
在英語口語教學活動中,教師不能忽視學生的學習動機,其決定著課堂學習效果是否得以提升。實際的教學內容應在新興教學模式的指導下注重語言、文化、思辨三方面相結合,最大限度提升學生學習效果和綜合應用能力,以適應社會不同領域的需求。當前高校口語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需要對教學方式方法進行革新,加大教師培訓力度,培養學生口語學習興趣,通過多種新媒體工具幫助學生更好地運用英語進行交流,充分提升英語口語交際能力,使大學生“啞巴英語”和“思辨缺席”的現狀逐漸得以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