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榮平
(江西省信豐縣教育體育事業發展中心,江西 信豐 341600)
教師專業化成長是教育的必然趨勢,也是提高我國當下教育質量的必經之路。新課改政策的提出,是教育行業改革的導向,也是教師自我進修,師資隊伍建設成長的指引方向。初中教育是義務教育的關鍵時期,數學學科又是學生學習的重點學科,教師需要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和良好的職業素養進行教育,從而能夠幫助學生實現“少年強”,為國家輸送更多的優秀儲備力量。
新課改政策針對當下教育行業中常見的一些教育弊端與不足提出了新的解決措施,對教師的教學目標和教育標準提出了新的展望,能夠為教育提供明確的方向,為教師的專業成長與發展提供寬廣的舞臺,從而幫助教師改變現狀,不斷提升,促進教師隊伍的優化與提升。而初中數學教師教學中的不足與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數學作為一門主要學科,在過去的應試教育理念中被賦予了較重的地位,得到了較多的關注,很多教師延續了傳統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教學中常常會運用“填鴨式”和“題海戰術”的教學方法。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教師的教學觀念稍顯陳舊,不適應于當下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需要,也無法給予學生充分的主體性和自主學習權,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習的知識和能力并不能滿足學生成長發展的需要。其二,教學是一個不斷發展,持續進步的過程,終身學習是每個教師都應當遵從的職業道德,也是提高教師教學專業性的重要舉措。教師行業近年來有年輕化和高素質化的發展趨勢,越來越多的年輕教師加入到了這一行業當中,為國家教育共享光與熱。只是,教師年輕化伴隨的是教師的經驗不足,教師對于突發情況的應對能力不足,在面對個體差異性的學生時,無法使用合適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態度進行教學,無法給予學生正確地指導,從而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的進步也十分有限。
新課改的提出,讓初中教育行業經歷了一次變革,對教師的專業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期待和要求。為了適應新課改的趨勢,也為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發展需要,教師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朝著專業化的方向發展。進修與學習是每個教師必經的成長之路,也是教師走向專業化和提高自身水平的必要手段,教師自身的能力和水平能夠直接影響到初中教學改革的實施性,影響到新課改政策的實行效果,是課程改革的關鍵之處。
新課程改革實際上是教師與學校的改革,教師是教學的主導者,是學生學習路上的指引者,只有當教師適應了教學改革,適應了時代發展的趨勢,能夠以積極的狀態和專業化的能力融入教學實踐中,學生才能夠得到科學的教育,得到正確的指導,從而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因此,提升初中數學教師專業能力,促進初中師資隊伍建設發展,是全面推進新課改的必要條件。教師需要不斷自我提升,學習先進技術手段,學習科學教學觀念,并能夠積極參與到各種培訓活動和進修學習之中,將素質教育參透,將初中數學知識了解透徹,從而能夠為學生帶來更高質量的數學課堂,為學生提供專業化的教學環節,幫助學生完成義務教育學習,掌握數學概念和知識。
新課改中提出,教學不再是單一的知識教育,而是將重點放在了教書育人,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核心素養之上。這樣的教學觀與之前教師所接收到的知識理念有一定的沖突,很多老教師習慣了過去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在教學的時候常常會過于看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并將數學課堂作為“主科”,而德育、美育等教育內容都受到了忽略。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初中數學教師需要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將“成績至上”轉變為“過程為主”,將學科教學轉化為融合教育,在教導學生數學知識概念的同時,更要關注學生的性格、人品與道德,以及學生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等多個方面的內容,才能夠為學生提供真正專業化和科學化的指導工作,幫助新時代的青少年成長為德智體美勞綜合發展的人才。
為了幫助初中數學教師適應新課改政策,讓教師能夠深入了解素質教育的理念和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性,首要地就是將這些概念講解給教師,并能夠以一些實際的案例和經驗來拓展教師的教學思維和習慣。教師作為一個終身學習的職業,需要跟隨時代的步伐和教學改革的趨勢,去學習新鮮的知識和科學的教學理念,了解到真正適合學生進步與成長的教學手段。在當下,現代信息技術已經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去翻閱文獻,觀看講座,學習教育信息化的知識與技術,學習科學教育和創新教學的手段和模式,從而能夠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增強教師的教學競爭力和職業素養。同時,教師所學習的手段融入教學之后,能夠豐富初中數學課堂,創新課堂教學形式,讓學生在多樣化和全面化的課堂中學習到綜合性的知識,得到創新力和學科素養的提升。
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這一句話適用于各行各業,尤其是教師隊伍的師資建設。為了提升初中數學教師的專業能力,幫助教師更好地成長與發展,培訓活動和骨干教師培養計劃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也是幫助青年教師更好地適應教育行業,讓教師快速成長,高效提升的有效手段。新課改的提出,是一個不斷摸索,逐漸進步和深入的過程,從政策的提出到教師的教學實踐,需要經過磨合、研究和改進,才能夠得到真正適合教師的教學道路,發掘出每一個教師的教學潛力。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師要想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讓自己有更高的發展空間,就需要積極參與到各項培訓活動之中,并能夠與身邊的教師和一些骨干教師、省級教師進行溝通,從而能夠在學習中成長,做一個學習型的教師。
新課改為初中數學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了有利的空間和平臺,學校和教育部門方面會為教師開展各項培訓活動,從數學知識、教學能力、教學手段乃至教學經驗多個方面進行幫扶活動,讓教師有交流的空間,也讓教師之間能夠搭建起友誼的平臺,為之后的互相學習和共同進步打下基礎。同時,培訓活動的開展,能夠讓初中數學教師接觸到更多專業的人才和發展團隊,并提供給青年教師提問和解惑的機會,讓教師能夠將自己教學中的不足和一些難以應對的場面與其他人進行分享,再汲取百家之長,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教學手段,從而達到取長補短,互利共贏的學習效果,為教師的專業成長與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助力。
以生為本是教育行業的核心,也是教師在教學實踐當中需要重點把握的內容,是教師開展教學的必要守則。學生是有差異性的,不同的學生會有不一樣的學習表現和學習狀態,教師如果一味地以自己的教學想法進行教學,就會為學生帶來同質化的課堂,無法兼顧到每一個學習層次的學生,很多學生會有不適應課堂、不理解知識乃至厭惡數學課堂的表現,對于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養有著不利的影響。教師的專業成長與發展,實際上是建立在為學生提供合適的幫助,滿足學生實際需求之上的,教師的教學能力最終還是要看學生的學習成果以及學生的反饋來進行判斷,只有學生學得開心,學的認真,能夠從課堂上學習到真正合適自己的知識與能力,才算得上是專業化的數學教育,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素質教育。
新課改中要求教師對學生的心智、思維、情感、技能、態度等多個方面來進行培養,讓學生不僅能學習知識,更能夠學習到“如何學習知識”,將“漁”代替傳統的“魚”教導給學生。教師在進行教學研究的過程中,需要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以及班級中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針對化的規劃設計。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更是要尊重學生的個體性和主體性,做到真正地愛護學生,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關注每個學生的成長與進步,并以正面的積極的態度去促進學生的發展,為學生建立起良好的氛圍,從而實現教育的科學化,實現教師教學的合理化。
評價不僅僅是運用到學生的學習之中,更是教師教學能力評估的一大環節。教師工作評價是促進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幫助教師提升專業素養的渠道,過去的工作評價往往是單一且片面化的,主要圍繞著教師所教授班級的教學成績而展開,具有終結性的特點,忽略了教師在教學中的努力以及教師在其他方面的表現。
為了更好地促進初中數學教師的專業成長與進步,在對教師進行評估評測的時候,應當構建出全面而多元化的評價體系,以新課改的內容為依據,以教師的教學表現以及教學態度、教學舉措乃至學生的反饋、同事的反饋、家長的反饋等多個方面進行參考,進行定期的考查,以過程性評價為主,以全面性評估為準,從而能夠更好地體現出教師在教學中的優點與不足,也能讓教師更好地進行教學反思,促進教師在之后的教學中有更多的想法進行優化改進,幫助教師成長進步。
綜上所述,當下的初中數學教育仍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是時代發展與過去觀念的沖突,也是教師教學能力與教育需求不匹配的沖突,需要得到針對化的改革,從而能夠平穩度過這一時期,幫助教師專業化成長與發展。初中數學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多個途徑和角度進行自我進修與提升,從思想、手段、專業能力以及教學實踐等進行全面化的學習與優化,從而能夠增強教師的專業性,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與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