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杰鋒 李櫻媚 殷振斌 張天麗
(華南農業大學藝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0)
如今,隨著我國城市化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在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給我國城市發展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城市不僅是商業發展區,還是居民的居住區,在進行城市化建設過程中,很多人對城市給予了向往和追求,因此,要將綠色生態理念融入城中村改造當中去,并且讓其與生態城市建設進行和諧統一,對于城市居民來說是一項巨大的社會紅利。并且通過進行生態城市建設,來促進城市協調發展也是城中村改造的最終目的。
城中村是在20 世紀90 年代之后因為各地城市不斷發展而逐漸形成的,我國對于城中村的改造研究時間還不夠長。我國的城市生態專家對于城中村改造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專家們對于城中村的概念和它的改造模式認識相對統一。
城中村改造是中國獨具特色的一種城市現象,國外沒有對城中村現象進行特別的研究,但是國外一些城鄉過度或貧民窟等現象研究也為中國的城中村改造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參考意義。
我國生態城市建設的研究起步較晚,在20 世紀80 年代我國著名的生態學家馬世俊、王如松提出了與生態系統相關的理論,也明確指出了城市是一種復合的生態系統。錢學森也曾在1985 年發表論文,他提倡建設城市科學的基礎學科---城市學,并在幾年之后又提出建設“山水城市”,給居民們提供更加良好的居住區。在1994 年,王如松又提出了“天成合一”的中國生態城市思想,他認為要建設生態城市就應該以滿足人類生態學的滿意原則,經濟生態學的高效原則和自然生態學的和諧原則等等,這些生態學專家在提出相關的城市發展建議后,也開展了相關的實踐和理論研究。
自工業革命之后,我國城市化進程發展就更加迅速,特別發達國家,他們大多實現了完全的城市化。我國改革開放之后,隨著經濟不斷高速發展,城市化進程也日益加快,我們的生活質量和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我們在享受經濟發展成果的過程中,也面臨著更多城市生態問題,特別是在一些大城市的生態問題更加嚴重,這些問題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我們的正常生活,同時也對居民們的身體健康帶來了威脅。因此,針對這些問題,在進行城市建設發展的過程中,要對如何提高城市生態的承載力和城市環境效益給予更多關注。我們目前所面臨的重點問題就是城中村的改造問題。
而城中村作為城市的重要構成成分,要想對其進行改造,就需要建設新城區且還要對老城區進行生態治理,并不斷進行城市規劃管理。在進行城中村改造的過程中,還要遵循生態城市建設的標準,即使我們不能改變同一階段內經濟發展和城市環境破壞正相關的規律,但是也需要從最小的城區改造建設開始做起,將城區改造的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完善,并對城市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統籌兼顧,同時,還要提高人們對城市環境的保護意識,這樣才能帶動城市區域發展,促進城市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要對新技術、新產品、新設備、新材料開展應用,通過對這“四新”技術進行應用,可以有效推動我國城市建筑智能化、綠色化、節能化方向發展,并且,給我們營造出更加和諧舒適安全美好的居住環境,并且還可以大大節約能源消耗,降低環境污染程度,從而帶動我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以往的建筑施工過程會對外界的環境造成嚴重的噪音和環境污染,而在對城中村進行改造和建設的過程中,會對周邊環境帶來尤其嚴重的影響,甚至還會使得建筑場地之內所存在的一些公用資源遭到破壞,所以進行城中村改造的過程中,需要注意這些問題:
首先,盡量選擇綠色的建筑材料以保證材料能夠重復利用,并且,保證所使用材料不會危害人類的身體健康;其次,還要改用現在的外墻外保溫技術,這樣才能防止能源的大量流失,因為這項外墻外保溫技術的保溫功能較好,而且它的構造十分合理,也不會占用大量的建筑使用面積,還可以很好地保護主體結構,在開展施工時也比較方便;最后就是要建設柔性建筑,例如,可以建筑新型輕質材料的住宅房屋,并在此過程中推動部件標準化,這樣也可以讓建筑材料循環使用,從節約更多的能源資源。
在進行城中村改造的過程中要根據我國所制定的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來開展。城中村改造時要使得所建造的住宅可以達到自然通風,這是進行建筑節能和保證室內舒適的一種有效手段;其次是要進行自然采光,因為建筑中的照明能耗大約占總能耗的一半。通過進行自然采光能夠大量地減少能源的消耗,并且降低成本費用,但這要求在進行城中村改造的過程中對其進行規劃,并且保證采光設計更加科學合理;最后還要重視建筑窗的節能設計,在建筑物的整體設計中建筑窗的散熱量會占到30%,要想進行建筑節能,就需要提高窗的熱工作性能。
我國的土地資源總量非常多,但是人均耕地面積較少,而且我國也存在土地資源開發過度的現象,所以為了更好地保證我國土地節約利用,在進行城中村改造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首先需要根據加快發展節能型地形住宅和公共建筑的要求,建設出相對節能的地形建筑,對土地資源和各項能源進行高效利用,這樣才可以有效促進經濟的持續發展;其次,還要根據我們國家所制定的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對房屋的戶型調控進行強化,促進土地集約節約的利用,并且提高人們節約利用土地資源的意識;最后,在滿足各個房屋規劃布局和舒適性的前提下,還要不斷增加高層房屋建筑的數量,提高小區的容積率,保證建筑土地更大程度上的利用。
城中村形成的重要原因主要是由我國城市化發展進程較快和城市數量的增多,成成=城市區域面積較大帶來的。很多被占用了土地的農民仍然在原地居住,但同時也給他們提供了住房宅基地,這種情下也就出現了城中村。如今,隨著我國城市化的不斷發展,城中村的優勢逐漸凸顯出來,很多村民都開始住建房屋,他們所建的房屋成為城市外來人員的主要選擇,因此,城市的發展也使得這些房屋的價值逐漸提升上來,房屋租金的不斷提高,也導致城中村現象日益加劇。
隨著我國城市化發展速度不斷加快,也出現了很多城市問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城市病,這種城市病不僅僅是指自然環境方面,還與人文環境有關。城市化的發展使得越來越多的農村土地被劃入到城市范圍中去,而導致城中村在城市中逐漸顯現,但這種現象也是城市發展的重要障礙。
我國北方城市氣候溫度較低,所以一年中有半年的時間都會提供供暖,而在提供供暖時就會導致大量的煤炭燃燒,這也會使我國大氣環境的污染程度加重,所以對城市的小氣候進行改善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并且對城中村進行改造,給人們提供更加舒適的居住環境,對城市的整體環境改善也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通常所說的生態城市是指以人為中心的城市環境系統,并著重對城市環境特征和各類要素結構功能的發展變化情況等等進行研究。生態城市建設的內涵不僅是指城市的經濟發展狀況和它的環境狀況,其內涵表現在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和人與人之間的尊重中。
在進行生態城市建設的過程中,要以自然社會和經濟協調發展為重要基礎,所開展城市活動建設既要保證各項發展活動在自然環境承載的范圍之內,同時還要降減少所開建的活動對在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在城市建設過程中,還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注重滿足人們各方面的物質和精神需求,創造出更加和諧穩定的社會發展環境,同時,還要重視對自然資源和各項新能源的開發和保護,并使資源得到有效利用。
在進行生態城市建設時,要注重促進當地經濟增長,但是在帶動當地經濟增長的過程中,會給城市生態環境帶來很大的壓力,如果環境遭到污染還會給我們的生活環境帶來極大威脅,因此,現在人們已經慢慢意識到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性。
1.建設生態城市有利于促進生活質量提高
生態的主要問題就是人與自然之間的協調的問題,要想保證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就需要將他們之間的關系進行協調。
2.建設生態城市有利于調整經濟結構
要想進一步的解決城市結構性污染問題,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要對產業結構進行優化升級,并且將各項資源的利用率進行提高。
3.建設生態城市有利于優化投資環境
要想建設國際化的城市,需要更加注重生態環境建設,只有城市的自然環境得到保障才能夠吸引更多公司和企業的投資,并且也能夠帶動當地旅游業的發展。
城中村改造不僅僅是農村和農民的任務,更是城市居民和城市需要重視的大事。城中村是城市化建設的重點項目,而且在進行城中村改造時要極其注意所需面臨的生態環境問題。
城中村的改造不單單要對城中村的環境進行改造,還要注重提升農村村民各方面的素養。通過采取不同的改造措施,對城市居住景觀進行改造,并將內在的自然特色融入進去,實現農民變成市民、農村走向城市的目標
要注重提升居民保護環境的意識,并且通過進行環境宣講的方式提高人們的行為素養。首先,要倡導保護環境,并且還要建立健全相對應的環境監督和保護機制,提高當地居民環境保護意識。在進行生態城市建設時,要把城市生態系統作為城市建設的主體,并且注重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1.采取密集發展城市的形式
在城市建設發展的過程中,通過采用密集發展城市的形式,可以最大程度上降低人均的能源消耗。
2.實行傳統性的經濟開發向現代化的生態建設轉變
要想更好地促進城市的發展,就需要改變以往傳統的經濟開發形式,不斷進行現代生態建設的轉變升級。城市是非常適合人居住的,但是在進行城市建設時,應該更加注重各項產業在各個區域環境中所帶來的影響,并且對綠地和三廢的排放程度給予更多的關注。
3.加強城鄉經濟區域性交流和互動
只有將城鄉經濟區域性的交流和互動提升起來,才能夠真正帶動城市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并且使之與生態城市發展相適應。
我們處在21 世紀,生態城市是我國城市建設發展的主要方向,同時也是很多人不斷追求和向往的地方。在進行城中村改造和生態城市建設的過程中,要將城中村的改造和區域的生態建設融合發展進行整體的規劃,并對于如何開展城市改造方案進行分析和探究,這樣才能高效推動我國生態城市建設的發展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