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慧杰 李丹 董萌 宋潔瓊
(平頂山天安煤業股份有限公司十二礦,河南 平頂山 467000)
前言:企業財務管理體系以戰略目標為指導,對企業的經營活動、資金活動進行指導,它是一個完整的體系,主要包括財務預算管理體系、財務控制體系、監督核查體系、風險管理體系、投資決策體系、財會人員培訓體系等幾方面。其管理目的在于不斷改進自身財務行為,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對于推動財務標準化流程,規避財務風險等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各企業應認真對待這一問題,不斷努力構建更加科學的現代財務管理體系,以此來創造更高的財務價值。
企業的經營活動離不開資金的流動,從生產、經營、進、銷、調、存等每一個環節都涉及到資金的運動,經濟活動財務的核算和監督,科學的財務管理工作能有效地監督檢查企業經濟活動。財務管理通過組織資金運動,處理各經濟業務間的財務關系,是一種價值管理工作,貫穿于企業各項經濟活動之中,主要以籌資、投資和監督管理資金活動為主要工作內容,是企業開展管理活動的基礎,也是重要組成部分,沒有基礎工作的依托,其他管理工作很難開展。
企業各項經濟業務的正常開展離不開完善的管理機制,通過制度對行為加以限制和約束,才能保證行為的規范性。因為財務管理涉及的面比較寬,通過制定全面的財務管理規章制度,對財務行為加以約束和限制,從而約束企業經營活動各個環節,不僅能提升財務管理工作人員的責任感,更好地讓財務管理發揮作用,促使各項管理制度得以落實,還能為企業長遠發展打下堅實基礎,以管理促生產、以管理促效益,使企業以較小地消耗取得較高的經濟效益,從而達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資金是企業經營的核心,也是主要部分。財務管理目標理論就是利潤最大化、股東財富最大化、企業價值最大化和相關者利益最大化,因此,對于資金管理是重中之重。通過設計資金管理模式和資金計劃管理方案,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和保障資金安全,在價值鏈核心環節上進行運營改善,如優化應收賬款與客戶信用體系管理,優化庫存管理,優化應付賬款與供應商管理體系,建立資金計劃管理體系等,從而改善營運資金的占用,提升資金使用效率。
會計核算是財務管理工作中的組成部分,通過會計資料的處理生成有用的經濟管理信息,再加以財務分析,對財務活動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提供經企業管理者。如此,一方面評價資料對單位以后年度的財務預算是一種指導和依據,使他們對未來做出更加科學的預算,另一方面,完整的財務信息能為投資人進行合理投資、制定企業未來發展目標和戰略方向提供數據參考,促使企業獲得長期穩定的發展。
企業經營中的風險不可規避,但可以防控,通過財務管理工作,以風險控制為基本思路,基于行業特點,提供風險、內控、合規管理全方位解決方案,幫助企業去發現、評價并管理復雜的風險與問題,搭建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幫助企業降低風險、減少不確定性,提升效率,實現可持續發展。
財務管理體系構建原則不同于財務管理原則,它需要財務管理在財務實踐中不斷進行摸索總結,以實際管理經驗指導工作,從戰略目標出發,縱觀全局加以制定,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一是高層管理者重視原則,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開展首先少不了管理者的理解和支持,只有管理人員重視這一工作,才能確保體系得以完善,制度得以執行,運行效果得以評價,從而確保財務管理體系符合企業各項財務活動要求。二是全員參與原則,對于企業不同人員,所處角度不同,所思所想也不盡相同,對財務管理工作及體系的要求也有所差別,如股東要求財務信息真實、客觀、準確,員工要求高效、廉潔,卻忽視了體系的推動不是單獨某一部門的職責,而是需要各部門、各級別所有員工的各級參與共同完成的,只要這樣才能保證體制得以真正實施。三是基于事實的原則,實事求是企業管理工作的基礎,只有準確的信息,客觀的態度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四是企業價值最大化原則,企業生存的目的就是實現利潤最大化,財務管理體系構建自然也不能脫離這一原則,因此要在最大限度滿足當前和未來需求的過程中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財務活動適應市場需求的同時滿足單位資金周轉需要,保證企業正常運營。五是持續改進原則,社會在進步,經濟環境在不斷變化,持續改進不斷創新是必然要求,也是為了改進企業財務管理整體績效,實現財務戰略和財務方針的要求,財務體系在運行過程中會呈現一些問題,對問題的持續改進能使企業適應經濟環境的變化,提高單位市場競爭力。只有堅持原則才能保證財務管理體系構建的科學性,適用性,及時發現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優化,以提高財務管理水平。
隨著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間的競爭越演越烈。企業為了生存,勢必要優化產業結構,提高自身財務管理水平和整體管理能力,從而提高產品產有率。但根據調查結果顯示,仍有一些企業對財務管理工作的認識深度不夠,沒有建立較為完善的財務管理體系,導致內部財務管理工作一片混亂,既沒有對細節的嚴格管理,還沒有對行為的標準規范,為企業經濟的發展造成了阻礙。從表面來看,好像是因為制度不規范造成工作無章可依,其實不然,產生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是企業管理者對構建財務管理體系沒有一個科學、全面、深刻的認識,忽視了財務管理體系和市場競爭力的關系,只看到了財務管理制度不會直接影響企業經濟效益,卻沒有對其進行深層次解讀,看到財務管理制度對資金的重要性、對成本的重要性等,嚴重影響了企業整體經濟效益的提升。
內部控制是企業管理工作的基礎,但從目前情況來看,很多企業的內部控制體系仍然有不小的提升空間。首先,從外部環境來看,我國關于內控的法律規范一直在改進,但專門性的法律文件仍然不夠,現代有的一些內部控制規范既不明確,又不系統,多以指導性為主,強制力差,內控體系從其建設、目標定位和內容完善上仍有很多工作要做,關于內控的實施細節和違規處罰仍要不斷改進。其次,從內部環境來看,我國一些企業雖然建立了內部控制制度,但多數是流于形式,工作開展也僅是止于表面,實際管理工作并沒有嚴格遵守相關管理制度規定,更多的是有關人員憑借管理經驗和口頭處理,導致管理工作條理混亂,效率低下。最后監督管理機制不強,內部監督機構不能起到有效監督的作用,加之內部組織架構不合理,崗位職責不明確,開展工作過程中不能做到有效監督制約,出現問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缺乏原則性,導致內部管理工作水平低下。
財務控制方法是指在財務管理過程中,利用有關信息和特定手段,對企業財務活動所施加的影響或進行的調節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財務管理體系下,會對財務活動進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嚴格管理,而眼下一些企業的預算缺乏前期的實際考察和評估分析,同時削弱事中的控制作用,造成許多財力、物力、人力資源的浪費,不能進行有效的財務控制,不利于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近些年,隨著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我國企業也在進行著一系列的改革和創新,管理重心也轉移到了以生產經營為重心和中心,財務管理作為其中的重要一環不可忽視,構建以財務管理為核心的財務管理體系勢在必行。人的主觀意識決定思想和態度,而態度又決定行為,因此,現代企業應該正確認識財務管理體系,深刻地認識到構建財務管理體系有利于幫助企業更好更快發展,有利于提高企業經營能力,完善企業相關制度,提高企業經濟發展水平,達到企業發展目標,獲得可持續發展。企業財務管理更多的是趨向于資金管理,重視資金的調節作用,以財務管理為核心,并不違背其他管理工作,而是相互依賴、相互存在的,財務管理工作是為了企業更好發展,為了企業最終目標而存在的,不能僅把眼光停留在眼下,停留在表面,用長遠的眼光、全局的角度去認識財務管理體系為企業發展做出的重要貢獻。
為了更好地開展財務管理工作,企業應該先加強企業內部控制,為財務工作提供更加良好的環境。一是要完善現代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強化董事會的作用,真正形成股東大會授權、董事會決策、監事會監督、經理層執行的治理結構,崗位清晰,各司其職,互相制衡,職責明確,相互協調,高效運行,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客觀性,避免人為因素的干擾。二是構建職責明確,相互制衡協調的內部制度,作為企業應以國家出臺的各項行業規范文件為指導,再結合自身情況對制度進行梳理,構建符合自身發展的內部體系。三要加強監督管理,明確內部監督管理人員的工作職責和監督標準,發現違規操作及時制止,嚴加處理,同時保證內部監管部門的獨立性,監管工作不受其他任何部門干預,崗位分離,公平公正,還可以通過建立資格與級別制度,通過有效的績效考核提高監管水平。
企業全面預算體系上承戰略,下接績效管理,是戰略落地的工具,是財務和業務融合最佳的抓手,是企業實現資源最優配置和價值最大化的一種方法。通過對預算體系的建立,可以達到對所屬部門的協調、控制和考核作用,使企業的基本經濟活動得到有效的管理,從而為企業送入市場奠定基礎。因此,企業應該根據自身特點和市場變化情況,編制以財務預算為中心的全面預算體系,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預算管理,實施財務政策,科學理財,服務于管理者,為各級管理提供信息溝通,提供決策支持,實現管理改善,效益提升,最終幫助企業和各級管理者達成目標,控制風險。
結束語:綜上所述可看出,企業的發展離不開財務管理工作,財務管理體系的構建能保證財務工作的順利開展,讓財務行為有章可依,只要這樣才能保證企業資金的安全,有效把控企業經營過程中的財務風險和經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