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軻
(邯鄲學院,河北 邯鄲 056000)
為有效緩解就業壓力,我國推出雙創政策,積極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擴大就業范圍。高校是培育人才的重要場所,承載著立德樹人的重要目的。高校必須響應時代號召,積極開展就業教育,讓學生們在雙創背景下,革新就業理念,提升創新意識,培育學生的自主創業能力。在保證學生豐富知識體系的同時,提升學生的社會生存能力,讓大學生能夠以更為從容的姿態進入社會之中,迎接時代東風,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
時代的進步,讓各行各業都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幾十年前,大學生是人們眼中的“香餑餑”,一畢業就能夠接受國家分配,享受“鐵飯碗”。但是進入到二十一世紀,我國大學生規模逐漸擴大,大學生數量陡增,就業環境明顯緊張起來。但與此同時,社會經濟得到飛速發展,各類新興行業層出不窮[1]。尤其是信息技術的出現,互聯網走入尋常百姓之家,互聯網平臺在短時間之內得到大量擴張,為社會提供諸多就業崗位,同時還為大學生提供許多自主創業的機會。同時,在我國傳統家庭眼中,公務員是最優選擇,許多父母都鼓勵大學生考公務員,幾千人爭搶一個崗位的現象比比皆是,考公熱流行一時。為解決這一現狀,國家提出雙創理念,并出臺一系列的優惠政策。一些大學生開始意識到創新的重要性,利用自身所長,投入到創業隊伍之中。他們不再爭搶“鐵飯碗”,而是將發展目光放在互聯網創業與私企上面。市場經濟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讓大學生的就業選擇愈發多樣化。大學生是各類新興事物的最先接觸者,對于眾籌、眾創等模式較為熟悉,這也為大學生就業提供良好基礎。
每一個時代都有自身的特性,二十一世紀的大學生,有著非常鮮明的個人特質、自主意識較強,敢于追求自身價值。這是優點,但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弊端,比如說大學生旁邊缺乏集體觀念,責任感不強等[2]。所以在就業選擇上,也呈現出新的特征。信息技術的出現,造福全球人類,實現各個國家與地區的無障礙溝通。正因如此,西方國家的多元化思潮開始滲透到我國,頻繁接觸互聯網的大學生受其影響深重。一些大學生也因此出現拜金主義、個人主義,集體觀念淡薄。在就業問題上,大學生普遍注重自我價值的實現,缺乏社會責任感。在開展就業教育時,高校一方面要注重發揮大學生的優勢,促進他們的個性化發展。一方面也要針對大學生的不良思想,進行有效糾正,幫助他們樹立科學的三觀。
社會的快速發展,為人們提供了多種多樣的就業崗位,但是與此同時,對人才的要求更為嚴格。信息時代的背景下,各行各業都已經實現互聯網轉型,或者正在轉型的道路上。這就要求工作人員必須具備互聯網素養,熟練使用計算機,精通各個計算機軟件[3]。當下大學生精通互聯網,可有效滿足這一要求。同時,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我國提倡立德樹人,培養全能型人才。要求大學生不僅僅要具備良好的知識理論基礎,還需要掌握實踐能力,提升綜合素養。社會與學校不同,高校將更多精力放在學術鉆研上面,而社會則對人才有著全方位的要求。在個人品行上,誠信與責任感,是工作人員的基本素養。當下的大學生個性張揚,我行我素,其中不乏一些道德缺失者。在走上社會,參加工作以前,高校要不斷加強素質教育,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養,幫助大學生完善自我,更好地進入社會,提升高校就業率。
在教育道路上,教師始終是不可或缺的靈魂人物。教師的一言一行,對于學生都有著潛移默化地影響。所以,想要落實雙創教育,就必須先從教育隊伍入手,提升教師的綜合素養,培養教師的創新創業意識[4]。在高校范圍之內,開展培訓活動,培養教師的就業指導水平。教師要具備良好的專業素養,才能夠為學生們的創業或者就業提供科學指導,為學生們指明方向,讓學生們能夠對未來有更為清晰的規劃,從而更加從容地參與到社會競爭之中,取得一席之地。以多元化的形式,開展培訓活動,提升教師的學習熱情。讓教師自主性的學習最新的創業政策,了解國內外就業形式,為學生們制定詳細的就業計劃。讓學生們能夠發揮自身所長,選擇與自己最為契合的崗位或者行業,提升學生的就業成功率。提升教師的綜合素養,必須要與社會背景相吻合,以社會崗位需求為基礎,豐富教師的眼界,讓教師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之中,為學生們指明道路,帶領學生們走向正確的發展之路。
信息技術的時代背景下,借助信息技術,能夠有效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高校從雙創視角出發,開展就業教育時,也可積極借助信息技術,創新教育模式,豐富教育手段,為學生們提供更為全面的就業參考,幫助學生們實現健康成長。
首先,以信息技術為基礎,構建線上服務平臺,為學生們提供就業指導。整合各項就業指導資源,實現信息共享,學生們只要輸入關鍵詞,就可以檢索到相關的創業或者就業信息,為學生們提供諸多便利。同時,及時更新雙創政策,讓學生們了解社會發展背景,提升就業壓力,促進學生不斷完善自我,充實自我;其次,借助信息技術,構建模擬空間。讓學生們在模擬環境之中,更為直觀地開展實踐活動。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們的具體表現,調整就業指導策略,給予學生們針對性地指導,提升教育質量。比如說,在針對應聘營銷崗位的就業教育時,教師可以模擬面試環境,讓學生們以直觀的形式,去了解營銷崗位的工作環境和工作需求。以更加真實的情境,幫助學生們進行自我展示,豐富學生的面試經驗,讓學生在不斷鍛煉的過程之中,提升心理素養,面對真實面試時,能夠從容不迫,不卑不亢,保持良好心態,贏得面試官的信任;最后,借助信息技術,開發創新創業項目。讓學生們在虛擬的環境下,開展創新創業活動。幫助學生們正確面對創業困境,抵御創業風險,了解創新創業的難度,對創新形成正確認知,從而結合自身條件,明確個人是否適合創業,做出正確選擇。
基于雙創視角,高校要與時俱進,開展就業教育工作。從傳統的教育模式中轉變過來,革新教育思想,創新教育模式,優化教學活動,讓就業教育發揮其真正價值,實現大學生的全面成長。
首先,以創新創業為背景,貫徹多元化教育理念,優化就業教育體系。在教學的過程之中,帶領學生們客觀了解就業,做出正確判斷,進行合理選擇。塑造學生健全人格,培養學生良好的就業觀念,讓學生們更好地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發揮大學生的積極價值;其次,優化教學課程。在當下社會環境之中,各個工作崗位都對人才提出多元化要求。高校要結合就業導向,設計相應的選修課程和專業課程。課程內容圍繞專業知識、職業能力、素質培養等展開,將專業教學與就業教育進行有機結合,發揮就業教育的真正價值;最后,增設創新創業課程。在高校范圍之內,開展創業教育、創業訓練、職業規劃等課程,幫助學生們明確未來發展方向,保證就業教育的有效性。學生們通過具體實踐,明確自身的優勢與不足,從而做出正確選擇;此外,還可在高校之內,組織開展多項實踐活動。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其中,通過創業比賽、面試能力比拼、就業模擬等多種途徑,為學生們提供多樣化的就業條件。讓學生們在實踐過程之中,鍛煉自我,提升個人競爭水平,便于學生更為順利地走向社會。
在雙創背景下開展就業教育,可開發創業孵化器,促進學生們的全面發展。高校可結合自身實情,構建創業孵化園,為學生們提供創業實踐場所,在教師的帶領下,鼓勵學生們積極創業,積累豐富的創業經驗。開發創業實踐項目,在教師的引導下,幫助學生們進一步的構建創新創業體系,對創業過程中的難題有所了解,便于學生們正確認知創業。正如小馬過河一般,道聽途說都不足為信,只有自己參與,自己經歷過,才明確河水的深淺。大學生就如同即將過河的小馬,必須試一試,才知道創業這條河是否能夠順利度過。此外,高校要加強與政府的聯系,及時了解雙創政策,傳遞給學生。加強與企業的聯系,有能力的條件下,設置創業基金,積極鼓勵大學生們創新創業,為他們提供一定的資金幫助。帶領大學生面向基層,創新農業,助力我國建設多新農村政策,拓寬大學生眼界,提升大學生社會責任感,讓大學生為新農業帶來更多活力。
在雙創視角下,高校需要不斷創新與優化教學模式,構建良好的教學體系,開展就業教育,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就業觀,選擇合適的發展道路,為社會添磚加瓦,作出有力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