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軍
(新疆龍源風力發電有限公司,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4)
前言:風電已經成為當前十分常見且迫切需要的再生能源,被廣泛運用。而每個風電場在建設前都需要進行考察,合理分析,科學測量。因此,要深入探討風電場建設項目前期開發過程的重要環節,才能為項目的建設提供一定的指導作用,提高項目回報率,降低建設風險。
隨著“低碳環?!钡陌l展,國家在環境污染和節能減排上愈發的重視,把建設美麗中國擺在重要地位,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將“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把綠色發展納入新發展理念,把污染防治納入三大攻堅戰,打響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生態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隨著“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 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風力發電等新能源項目將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
2021 年9月,國家能源局發布1-8月份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1-8月,全國新增風電裝機1463 萬千瓦,同比增加459 萬千瓦。截至8 月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22.8 億千瓦,同比增長9.5%。其中,風電裝機容量約3.0 億千瓦,同比增長33.8%。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約2.8 億千瓦,同比增長24.6%。
伴隨著我國風電建設規模不斷擴大,技術水平不斷提高,我國風電政策環境逐漸由補貼鼓勵到現在驅動平價上網,同時政策更加傾向于發展分散式風電項目以及強調風電并網和消納能力。風電技術的進步,更多“低風速+平坦+臨近負荷中心”的風資源可以被“分散式”的形式充分利用,我國分散式風電政策密集加碼。國家陸續推出實行競爭配置、加快風電消納的相關政策,提出加快發展海上風電建設。與此同時,我國風電發展政策環境已經開始由之前的補貼鼓勵到現在驅動平價上網。整體來看,近年來我國風電場行業政策覆蓋面更多元化以及指導建設更加科學化。
風電項目前期開發工作主要劃分為宏觀選址階段、預可研階段、項目可研階段、核準階段四個階段,各階段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內容:
1.選址現場踏勘:項目開發業主收集擬開發風電項目行政區域相關的專項風電開發規劃,根據專項規劃初步選取擬開發區域范圍,及時進行實際現場考察踏勘,確定擬開發風電場建設初步范圍,根據區域地形地貌及常規風電機組選型要求等實際情況確定風電場計劃開發范圍,利用GPS 確定風電場范圍拐點坐標?,F場踏勘過程中主要考慮選址區域風能質量好、風向基本穩定、風速變化小、風垂直切變小、揣流強度小、交通方便、靠電網近、對環境影響最小、地質條件滿足施工的地區。
2.簽訂測風協議:現場踏勘確定區域范圍后,項目開發業主應及時與縣級能源主管部門進行溝通,簽訂測風協議,明確擬投資風電項目開發區域、遠期規劃裝機、近期開發容量、投資計劃及工程進展等內容,通常約定有效期為2 年,企業在此時間范圍內開展項目前期測風和各邊界條件收資工作。
3.風能資源測量:委托相關單位進行該風場測風塔設立并進行測風服務,安裝地點應選址該風電場有代表性的地方,現場測風應連續進行,時間至少1 年以上。
1.風能資源評估:收集擬開發風電區域氣象站資料(氣象站同期測風數據、累年平均風速、多年平均風速、盛行風向及風能情況),委托相關單位進行風資源評估分析,對收集的風數據進行分析(數據完整性、合理性、缺測及不合理數據處理、代表年分析、湍流強度分析、風切變分析、威布爾分布情況等),判斷風資源條件(分析測風塔代表年風資源判斷,盛行風向及盛行風能方向,可利用小時數,發電量初步估算),根據風資源評估情況,判定擬選風電場風機類型,判定該風電場是否具有開發使用價值。
2.邊界條件收資:一是向項目所在地相關測繪單位購買所需地形圖(可研階段:1:10000);二是向當地電網企業了解區域電網狀況、區域電力系統概況及發展規劃;三是向當地自然資源局了解擬選區域土地性質、綜合地價、壓覆礦產、地質災害及用地規劃等情況;四是前往林草管理部門了解擬選區域占林和占草情況,了解相應補償標準和相關手續辦理流程;五是前往文旅管理部門了解是否涉及文物保護和旅游限制;六是向當地環保部門了解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初步情況。七是向當地軍事管理部門了解項目軍事保護初步情況。
3.預可研報告編制:風能資源評估、邊界條件收資完成后,委托咨詢單位編制初可研,初可研主要包括:投資項目的必要性和依據、擬建規模和建設地點的初步設想、資源情況、建設條件、投資估算和資金籌措設想、項目初步進度安排、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初步評價。通過對預可研報告初步分析,確定項目推進可行性和立項。
1.確定項目任務和規模,論證項目開發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2.對風電場風能資源進行精確評估。
3.選擇風電機組型式,提出優化布置方案,計算上網電量。
4.提出技術可行、經濟合理的電網接入方案及二次部分方案。
5.確定工程總體布置,確定工程占地范圍及建設征地主要指標。
6.進行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設計,完成專篇內容編制。
7.編制工程投資估算,項目財務評價和社會效果評價。
1.競爭性配置:按照《國家能源局關于2021 年風電、光伏發電開發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保障性并網項目由各省級能源主管部門通過競爭性配置統一組織,對于保障性并網范圍以外仍有意愿并網的項目,可通過自建、合建共享或購買服務等市場化方式落實并網條件后,由電網企業予以并網。”在完成可研階段相關工作后,項目開發業主應積極參與所在區域風電項目競爭性配置,通過響應競爭性配置招標文件要求,取得中標通知書,最終確定項目開發權。
2.核準批復:取得項目開發權后,項目開發業主應及時辦理項目核準批復,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項目前期支持性文件辦理,主要工作包括:
(1)完成注冊公司:提前落實公司經營場所,確定經營范圍、法人代表、注冊資本金、公司章程等內容,按照投標文件要求及項目屬地能源主管部門管理規定完成項目公司注冊,確定核準文件開發主體。
(2)完成土地預審和規劃選址批復:根據可行性研究報告內容委托第三方編制項目規劃選址論證報告并通過專家評審,同步開展土地預審相關手續辦理,取得自然資源局關于項目土地預審和規劃選址的批復意見。
(3)完成社會穩定風險分析批復:委托專業咨詢單位開展項目社會穩定風險分析報告編制,取得項目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關于項目社會穩定風險分析報告的批復。
(4)完成核準批復:落實項目法人、土地預審和規劃選址、社會穩定風險分析報告批復后,編制項目核準申請報告,確定項目規模、投資計劃、建設內容等信息,上報能源主管部門完成核準。
(5)其它前期支持性文件辦理,主要包括:
1)委托專業單位編制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報告表或者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逐級上報至環保管理部門,通過公示后,取得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批復意見。
2)委托專業單位編制項目水土保持方案,逐級上報至水利主管部門,通過評審后,取得項目水土保持方案批復。
3)委托專業單位編制項目接入系統設計方案報告,上報至當地電網企業,通過評審后,取得風電場接入電網運行的意見。
4)委托專業單位編制項目安全預評價及職業衛生三同時等專項報告,通過專家評審后,備案待查。
5)委托專業單位編制項目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通過專家評審后,備案待查。
6)委托專業單位編制項目節能評估報告,上報至發展改革委(能源局),通過評審后,取得節能評估審查批復意見。
7)確定項目用地范圍后,向屬地自然資源局申請查詢項目壓覆礦產情況,取得未壓覆重要礦產資源批復意見。
8)確定項目用地范圍后,向屬地文物保護部門申請查詢項目是否涉及重要文物保護,取得文物保護審核意見。
9)確定項目用地范圍后,向屬地軍事保護設施管理單位申請查詢項目是否涉及重要軍事設施保護,取得未涉及軍事設施批復;
10)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批復后,向屬地草原管理單位申請辦理項目用草手續辦理,取得征收使用草原審核同意書。
11)項目涉及林地,需委托專業單位編制專項報告,報屬地林業專管部門批復。
國家已將建設美麗中國擺在重要地位,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生態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大力發展新能源、推進能源革命、構建綠色低碳的能源體系,是我國新時代能源發展的重要突破點,是“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的本質要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 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從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實現國家能源轉型戰略目標的角度來看,風力發電等新能源項目將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
風能作為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各開發企業均非常重視風電項目開發,除企業本身參加項目開發外,還采取多種方式參加項目競爭,包括利用集團優勢捆綁其它項目共同推進、聯合優勢設備廠家或地方企業合作開發、投入設備制造產業換取風電項目開發權等,風電項目開發競爭非常激烈。隨著分布式新能源、儲能等快速發展,并基于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與用戶側用能需求相結合,形成虛擬電廠、綜合能源系統、云平臺等新業態,多元化發展和利用未來成為風能資源開發利用的重要方式。
自國家2017 年開展風電平價上網示范工作以來,風電項目開發已經進入平價上網時代,部分地區在最大限度壓縮項目造價而且不發生棄風限電的前提下,項目可實現合理收益,部分區域平價上網后經濟技術指標難以達到預期,項目開發存在不確定性。另外,隨著電力市場加快推進,風電項目參與市場交易成為新能源消納的主要方向,交易電價的取值直接影響新能源項目收益,風電項目選址和決策難度增加。
結論:綜上所述,風電場建設前期工作是后期建設階段的基礎,需要精準分析,全面深入的勘察,才能為后期工作奠定基礎,提供保障。在實際勘測過程中,要詳細了解建設禁區、分析地質水文環境,避開存在潛在風險的區域,做好立塔測風工作。同時,在風電場前期工作中,做好精細化管理,提高測量工作的精細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