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福
(安溪縣茶葉科學研究所,福建 安溪 362400)
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樹栽培的起源地,2020年全國茶園面積4747.7萬畝,約占世界的60%,茶葉產量298.6萬噸,占世界的40%以上,均排世界第一位。茶葉作為一種健康飲品,開始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接受、喜歡和追求,特別是近年來茶葉在貧困山區的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茶苗繁育是茶樹良種推廣的最基礎的工作,目前茶苗繁育大多采用大田繁育的裸根苗,存在育苗季節受限、移栽技術要求高、種植時間影響大、茶園管理成本高等問題。本試驗采用短穗扦插育苗與輕基質育苗對比試驗,為高質量茶樹良種繁育提供參考。
1.1 供試材料
鐵觀音、金觀音、金萱木質化或半木質化穗條。
1.2 繁育時間與地點
采穗和繁育時間:2019年5月6日采穗和扦插繁育。
試驗地點:安溪縣茶葉科學研究所苗圃基地,即在安溪縣城廂鎮碼頭村試驗點。
1.3 試驗方法
傳統育苗:通過井畦,撒施少量鈣鎂磷,作為基底肥,苗床鋪紅心土(紅壤)。
輕基質育苗:輕基質無紡布容器育苗是容器育苗的先進技術,容器的選擇長度為8-10cm,口徑4.5~5.0 cm,配方為草炭土45%+珍珠巖30%+稻殼10%+過磷酸鈣3%+黃土7%+其他5%,將配方攪拌均勻后裝入容器袋中壓實,每個容器袋育苗兩根短穗枝條。
1.4 觀察項目
扦插后1個月觀察愈合情況;調查株數20株;2個月、3個月分別調查愈合、發根株數、長根條數、根長;6個月觀察發芽株數、幼梢長度;移栽前(2020年04月13日)調查成活率、苗高,粗度,著葉數。
2.1 不同處理對扦插育苗愈合的影響
愈傷組織指原植物體的局部受到創傷刺激后,在傷口表面新生的組織,其可分化出不定根或不定芽。茶樹繁育愈傷組織的形成是茶樹扦插成活的關鍵。從表1可以看出,經育苗后一個月(6月7日)調查,大田育苗愈合較快,愈合率為60%,輕基質育苗愈合較慢,愈合率為46.67%;從不同品種來看,鐵觀音輕基質育苗愈合率最低,僅為40%。說明大田育苗環境條件更有利于愈傷組織的形成,另鐵觀音保留著較難發根的品種特性。

表1 不同條件扦插愈合情況
2.2 不同處理扦插愈合及發根的影響
從表2可看出,扦插后2個月(7月7日),鐵觀音、金觀音和金萱3個品種的愈合率均達100%,發根株數,發根條數及根的平均長度大田育苗較好,輕基質育苗發根株數,發根條數及根的平均長度比大田育苗稍差。七月份以后,隨著氣溫、地溫升高,蒸氣也加快,愈合也加快,發根、長根及根伸展較快。表3可看出,扦插后3個月(8月7日),鐵觀音等3個品種的愈合率均為100%,發根株數,發根條數及根的平均長度大田育苗與輕基質育苗發根株數,發根條數及根的平均長度差距較少。但從品種與扦插基質來說,采用輕基質繁育鐵觀音的發根條數及根的平均長度均較弱,建議采用大田繁育鐵觀音。

表2 不同條件對愈合、發根情況(2個月,7月7日)

表3 不同條件對愈合、發根情況(3個月,8月7日)
2.3 不同條件對扦插發芽率及幼梢生長的影響
從表4可以看出,大田育苗發芽率為93.33%,輕基質育苗發芽率為90%,新梢平均長度大田育苗表現較好,輕基質育苗稍差些。鐵觀音、金觀音和金萱等3個品種,鐵觀音輕基質育苗發芽率最低,為85%,幼梢平均長度也小于其它品種。

表4 不同條件對發芽、幼梢生長情況
2.4 不同處理調查成活率及植株高度、粗度、著葉數的影響
從表5可以看出,2020年04月13日觀察,大田育苗成活率為85%,輕基質育苗成活率為82.3%,茶苗的高度大田育苗稍高些,粗度輕基質育苗比大田育苗要粗。

表5 不同條件對苗木成活率、植株生長情況
3.1 在茶樹良種繁育中,大田育苗愈傷組織形成較快;從發根株數、發根條數、根系長度、發芽率和新梢長度,大田育苗均好于輕基質育苗;但在苗的粗度方面,輕基質育苗比大田育苗要粗。因此,在育苗田地供應充分的情況下,建議選擇水稻田地繁育茶苗。
3.2 輕基質育苗有利于培養粗壯茶苗,不受田地、時間條件限制,且可減少育苗黃心土對耕地的影響。因此,在土地資源缺乏,茶樹品種急于擴繁、少雨茶區品種推廣種植等情況下,建議采用輕基質育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