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
(庫爾勒市第六小學,新疆 庫爾勒 841000)
素質教育的推進,對小學生語文寫作能力越來越重視,學生語文寫作的質量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綜合素質教育的成果。同時從小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能夠有效的促進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及知識儲備運用能力的提升。另外小學是學生學習的重要階段,也是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初期,在這個階段加強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需要不斷地提升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在學習過程中積累優美詞句,并進行教學方法的創新。
優秀文章的寫作需要學生在寫作時,有自己的想法,并通過文字表述將這些想法表達出來,需要學生在面對不同類型的題材,都能夠以清晰、有深度的文字寫出一篇優秀的文章。傳統的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一般會讓學生現進行作文的仿寫,形成固定思維模式之后在進行寫作,這往往禁錮了學生的思想,寫作能力也得不到提升[1]。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提升學生寫作的同時,就需要先培養學生對問題的分析能力,使其能夠就一個問題引發相關的思考,并找出其中一個作為切入點,進行寫作和表達,從而使得文章立意更加明確、清晰。
語文作文的寫作,絕不僅僅是簡單的文字堆砌,而是需要在寫作中樹立一個中心思想,通過文字的表達,抒發出自己的情感。因此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也是一個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及情感表達能力的過程,一篇文章沒有情感、個性的表達是缺乏靈魂的[2],使得文章缺乏靈活性與真實性,在寫作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對每個寫作對象把握好情感,并學會用多樣的表現手法、表達方式將自己的思想注入進去,使得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不斷的提升。
在我國當前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式過于傳統、單一,教師在要求學生進行寫作時,往往要求學生先進行文章的仿寫,學習其寫作的模式,缺乏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而這個階段的學生,往往好奇心比較重,注意力難以長時間的集中,因此在仿寫時,也可能只是簡單的抄寫了一遍,達不到對文章結構、思路學習的目的[3];且長時間地進行枯燥的寫作練習,往往導致學生會產生厭煩的心態,逐漸喪失對語文寫作的興趣,不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同時也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在當前學生寫作的過程中,往往會遇到一些問題,比如不知道如何將自己的情感融入進去,或是不知道應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意思,甚至有的同學完全沒有思路,一個字也寫不出來。這主要就是因為學生在平時的閱讀積累不夠。由于現在生活水平的提升,家長對孩子的成長教育十分重視,往往會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興趣班,或是一些學生在放學之后就沉迷于電腦、手機游戲上,沒有留出時間去閱讀好的文章,以及好詞好句的積累,這就使得學生在文章寫作時,不知道應該從何下筆,寫作能力提升難度較大。
小學階段的文章主要以記敘文為主,在寫作中需要學生結合作文給出的場景將自己的真實感受進行描述和寫作,但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經歷比較少,對很多事情不了解,更缺乏自己的見解與感受,因此在寫作時,往往難以產生情感共鳴[4],使得文章的寫作缺乏真實性與生動性,文章也沒有足夠的感染力。使得作文寫作的質量得不到提升;亦或是學生在長期傳統教育的影響下,形成了固定的思維模式,文章結構缺乏靈活性,細節描寫不到位這就使得文章的寫作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
在傳統語文作文教學中,學生往往會感到課堂枯燥,注意力難以集中。興趣是學生做好的老師,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就需要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寫作環境。比如教師可以在寫作前預先布置好題目,讓學生就題目的內容在課下搜集相關的資料與信息,在課上教師指導學生結合自己搜集到的信息進行討論,之后再安排寫作;又或是在平時培養學生養成寫日記的習慣,把自己生活中發生的趣事記錄下來,一方面以后的寫作積累素材,另一方面也能逐漸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
為避免學生在寫作時,沒有內容寫,在平時教師和家長應當重視學生平時課外書籍的閱讀,鼓勵學生積極進行探索。教師也可叫教學中將每周三的語文課作為閱讀課,給學生閱讀的機會,在這個過程中,積累詞句,在平時課本教學時,注重帶領學生進行文章結構的分析,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5],這樣學生在自己進行課外書的閱讀時,也能夠自主進行文章結構的分析,學習作者的寫作方式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之中;另外在進行課外閱讀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通過感受作者在文章中所表達的情感、思想等領域到相應的道理,并不斷地增加學生的情感。例如在景物描寫的文章寫作時,就可以將自己在平時積累的一些詞語運用到文章中,注重景物的特點進行創作。
語文寫作能力的提升,需要學生文章具有一定的結構性,表達清晰,重點明確,這樣的文章才能獲得高分。通常一篇文章題目到手后,學生習慣以自己的想法散發性地進行寫作,這就使得文章的結構不夠緊湊,缺乏重點及條理性[6]。因此教師需要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培養學生的寫作思維,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就需要通過列提綱的方式,建立好文章的結構之后再進行內容的補充。比如在文章寫作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將自己看到題目后最直觀的感受寫到草稿紙上,然后將能夠聯系到的事件及自己的情感體驗寫在紙上,根據這些素材內容進行結構的梳理,交代清楚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內容,使得文章結構更有條理[7],圍繞主題展開敘述,這樣既能夠避免學生跑題,也使得學生寫作更加流暢。
信息化技術被廣泛地應用于教學之中,小學語文教師在寫作教學時,可以借助多媒體幫助學生創建情境環境,從而激發學生的情感,并將這些感受記錄下來,為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增加感情體驗,使得文章的寫作更加真實、生動、形象。比如可以用多媒體播放“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百家講壇”等小視頻,并組織學生在看完之后進行相關問題的思考,并根據其寫一篇觀后感,在熏陶學生情感體驗的同時,也能夠加強學生對問題獨立思考的能力[8],增強課堂的活躍度與靈活性,使得學生對寫作更加的感興趣。
綜上所述,語文是小學教學中的重要科目,作文作為其中的重中之重,對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有著重要的作用,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就需要先培養學生的興趣,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的寫作技巧,指導學生進行閱讀、寫日記積累生活中的素材及情感的體驗,在寫作中不斷融入學生的真情實感,培養學生對問題獨立思考的能力,使得文章更有感染力和深刻性,形成自己的寫作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