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艷華
(南昌工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西 南昌 330000)
課業減負是義務教育階段教育改革之路面臨的攔路虎,一直以來都沒有從本質上得到解決。中小學生課業減負的目的,是為了真正提升義務教育的教學質量,促進全面素質的提高。解決課業減負的頑癥,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和落實,本文從學校、教師、家長、學生四個層面探討課業負擔綜合治理的根本路徑。
學校應該審視和調整對教師的考核內容及評價方式,使其簡單明確、突出重點、行之有效。除了管理性考核之外,還要增強對教師的發展性考核,在教學質量監管體系中增加教師的發展績效,引導教師加強對自身專業的探究,豐富教師的內涵底蘊,提升教師的個性化創新能力,并給予獎勵。改變傳統評價中的個體競爭,轉化為團體合作競爭,注重加強教師之間的合作意識,經驗共享,而不是相互傾軋和打壓。教務處應該加強對教師教學過程的監控。要求教師圍繞素質教育和能力提升方面備課,定期對教師的備課情況進行質量檢查。要求教師寫教學小結,加強教師進行自我監控,要求教師寫課后小記,反思教學方法的得當與否、重難點突出與否、學生知識點的掌握與否、培養目標的達成與否。主管教學質量的部門和領導可以采取隨機聽課的方式,將其聽課評價作為教師考核的輔助參考意見。
對學生的考核標準也不應該是唯一的,可以形式多樣化、過程多段化。當前中小學階段的考試制度唯分不破,各個學校對學生的評價標準都是分數,只考查學生的理論知識掌握度。學校只是通過各科的期末考試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多采取筆試對學生成績進行單一評價。這樣的成績評定標準直接影響了課堂教學過程,導致教師重知識講授而輕能力建設。學校必須改革考核制度,轉變觀念建立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考試是教學評價的重要手段,這決定了考試必須是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這就要求學校必須以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和人文素質為核心,樹立現代教育理念、人才培養觀,完善考核評價制度,改革考試方式。考試固然必不可少,但這只是考查學生知識的手段之一,除了知識的檢驗,還要增加技能操作和學習態度的考核,多維度測試。考試的方式可以多樣化,除了筆試,口試、技能操作演示、成果測試、調查研究、作品展示、現場表演等形式,都可以要考核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單純地以一次期末考試成績評價是片面的,要依據學科特點和教學實際,采取過程化考核。除了教師考學生,還可以學生考學生,甚至家長考學生,增強考核的多標準與多向度,而非一張試卷定乾坤。
一是善于提問獲得高效課堂。教師應該通過向課堂要效率的方式,減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的課業負擔。教師應高效地幫助學生了解課程的重難點,引導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和實踐能力的提升。教師精心設計問題,在課堂上通過思考學生的回答獲得教學情況反饋,這有助于教師改善自己的教學。這些極具設計感的問題,有助于促進學生認知思維的發展,有價值的提問能夠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學生課下不需要額外的精力去消化,無形中就實現了學生的減負。提問的質量決定著知識能力目標的達成,因此,教師應該講究提問的藝術,在設計問題上下苦工。教師的提問要你揭示核心矛盾,引發學生的思考。矛盾是一把引發學生思考的鑰匙,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同時注意提問技巧,要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結合他們熟悉的生活場景和個人體驗,抓住教材內容的重點和中心,由潛入深地連問、追問,問題應相互關聯。教師教學的最高境界是授之以漁,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訓練學生的探究能力非常重要,引導他們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教師的追問可以達到深入掌握知識點的目的,設計幾個情境差不多的連問,有助于學生知識的遷移。教師的課堂教學要做到高效,就必須根據學情,適當增加大問題,避免零碎的問題影響教學進度,避免問題過度延伸,一發不可收拾,使得教學沒有重點。因此,開發經典問題是獲得最佳教學效果、提升教學效率、落實學生課業減負的重要方式。
二是運用學習策略激發興趣。學生是在建構中習得知識掌握技能的,運用學習策略是優質教學效果的有力保障。學習策略的運用,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愿意主動學習,做功課就不會拖沓,不會產生厭學情緒,學習效率提高了,就能從根本上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教師在設計學習任務時要根據操作性原則,讓學生思考如何簡單高效地找到學習捷徑,并且通過運用學習策略體會解決問題的樂趣、完成任務的成就感。教師要創設一些情境,讓學生意識到運用學習策略所能達到的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學生出現學習障礙時,教師應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所在,思考該怎么辦,督促學生尋找學習策略。長此以往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會提高,自我調控能力也會增強,學生就會自覺按照教師要求主動運用學習策略學習。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積極營造民主、開放的課堂氛圍,堅持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尋找學習策略,把控好教學內容的難度和學生思維的廣度。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反應,尤其是學困生的表現,處理好教學預設的不足。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采用任務型教學,注意任務的難度和強度,采取小組幫扶合作形式,使每個學生踴躍地參與到求知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保障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空間,增強中小學生思維的放射性。同時,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夠得到教師和其他同學的反饋,并將他人的學習策略同自己的進行比較,做出評價,使得自身的思維得到長足發展。學生會在學習過程中慢慢認識到運用各種學習策略的好處,從而促使其主動學習,學生的課業負擔自然而然也就減輕了。
三是科學合理布置作業。中小學作業質量低下的主要原因,與教師缺乏科學性盲目布置作業不無關系。部分教師對作業的認識存在問題,并非作業越多,學生的知識和技能學習就越有效,題海戰術并非學習制勝的法寶,浩如煙海的作業刷題,使得學生叫苦不迭,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成為空話。教師應該科學合理、有針對性地結合重難點和學習目標給學生布置作業,以夯實基礎為主,在鞏固基本知識的基礎上鍛煉能力,注重知識與技能的結合,促進系統學習,關注能力內化,作業的內容應該能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開發智力。教師布置作業時首先要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難易程度要因人而異,評價標準也應表現出差異化。義務教育階段的目標是要使不同能力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的發展,因此,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有針對性地、有層次感地布置作業。在考慮心理接受的基礎上,教師可以有差異地分層次地安排學習任務,學優生可以給他們布置開發智力、拔高水平的題目,中等生應多做一些鞏固性練習,學困生則布置一些難度系數較低的基礎題,這樣可以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發展自我的機會,使學困生不至于被課業負擔壓得無法喘息。教師布置的作業要能夠激發學生的完成興趣,在作業形式和題目的設計上下功夫,避免重復、單調乏味,而是力求作業形式新穎、答案開放,讓學生覺得做作業不是負擔,而是有趣的設計創作。豐富多樣的作業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掌握知識和技能的有效途徑,樂學好學,自然就不會把學習當作是負擔了。
家庭是學生的第二課堂,良好的家庭環境是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重要輔助。家長不能把孩子視為自我延伸,降低對孩子的過高期望,不能將自己的學習遺憾強行轉嫁到孩子身上,而是要努力營造一種輕松、和諧、溫暖的家庭氛圍。作為父母要多關心孩子的心理成長,平時多與孩子進行朋友式交流,即使意見相左時,也應壓制脾氣盡可能溫和地聆聽孩子的內心,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見,多用建議的語氣和孩子溝通,而非命令式口吻”。家長應了解自己孩子的學習能力,不對孩子提出高出其能力的學習要求,和孩子友好協商共同設定學業標準,從精神上為孩子減負。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家長不能一味指責,而應表現出高度的重視和足夠的耐心。孩子可能會面臨學習挫折、信心缺失、一蹶不振等問題,家長不能恨鐵不成鋼地責備,而是應該多和老師溝通,找到問題所在,幫助孩子找到方法解決問題,切不可簡單粗暴地批評,認為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就是因為不認真,和別的孩子差距必須用課外輔導來縮短,周末還要讓孩子上培訓班,強迫其完成很多學校之外的作業,造成孩子課業負擔過重,且心理壓力極大,導致孩子學習恐懼,在青春叛逆期尤其容易形成孩子的學習抗拒心理。另外,家長應該合理安排孩子的課余生活,每一個個體都有權利去支配自己的生活,家長應給予孩子一定的私人空間,除了學習,生活還有其他內容。家長盡可能創造條件為孩子發展其他的興趣和特長,鼓勵學生參加一些社會文藝類競賽活動,多帶孩子參加公益類社會實踐活動,經濟條件和時間條件允許的話,可以在寒暑假帶孩子出去走走,拓寬學生的視野,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了解更多書本外的知識,使其知行合一。
我們倡導課業減負,并不意味著支持學生放松學習,學生應該正確認識自己的課業負擔,培養自己的學習興趣。學生在任何時候都不應放松學習警惕,降低對自己學業的要求。學生要培養自身對學習的興趣,發揮主觀能動性,用強烈的學習動機來獲得無限的內驅力,認真思考和專注學習,積極探索發現,解決問題,贏得成長。學生應該努力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完成既定學習目標的基礎上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同時,學生也要磨煉自身意志,不要一遇到困難就裹足不前,甚至自暴自棄。需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情,不是為了父母和老師。要增強自身的責任意識,克服一切學習困難,樹立自尊心和自信心。自尊心和自信心對于一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是學生堅持奮斗的力量源泉。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正確定位自己,為自己制定合理的可行性目標,在目標導向下堅定信心,正確認識和發掘自己的力量,直面學習中的挫折,正確處理學習中的各種困難,不因一次失敗而氣餒,用積極樂觀的自信心理,迎接學習中的各種壓力,要意識到課業負擔有其合理性,適度的課業負擔和學習焦慮,對于學生的健康發展具有推動作用。承受一定的課業負擔,可以激發學習積極性、培養創造力、增強責任感,磨煉堅韌不拔的意志,培養自強不息的精神,促使自身的全面和諧發展。當學生能以正確的心態去認識課業負擔時,就會自覺地把壓力變為動力,對于課業負擔的承受力也會隨之提高,課業負擔因此相對減輕了。
減輕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的課業負擔,是促進學生全面素質提升的重要保障,應循序漸進,不能急于求成。我們既要努力減輕學生的負擔,又要確保教育質量,為社會積蓄高素質創造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