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子奇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北京 100038)
根據控制方式的不同,交叉口可以分為信號控制交叉口與無信號控制交叉口。無信號交叉口,是指不使用交通信號燈進行控制,而用交通標志、標線或僅根據交通安全法中對通行權規定,組織沖突交通流運行的交叉口[1]。對于此類交叉口,需要采用適當的控制方式以降低存在的沖突和延誤,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水平。
停車讓行交叉口,是指采用停車讓行標志對無信號交叉口進行控制,來規定次要道路車輛進入交叉口前必須停車瞭望,確認安全后方可通過的交叉口。
在《城市道路交通組織設計規范》(GB /T36670—2018)[2]中提出,未滿足《道路交通信號燈設置與安裝標準規范》(GB14886—2016)[3]中給出的設置信號燈條件的交叉口應采用讓行控制,根據實際交通不同的情況選擇不同的讓行方式,包括停車讓行與減速讓行。因此,根據交叉口設置信號燈需要滿足的條件,能夠得出停車讓行標志交叉口的適用條件。交叉口設置信號燈的條件主要有路口類型、流量條件和事故條件三種,三者可單獨作為設置信號燈的依據,也可綜合進行判斷,由此可得出停車讓行標志交叉口的適用條件。
1.1.1 適用路口類型
排除《道路交通信號燈設置與安裝標準規范》(GB 14886—2016)[3]中給出的需要設置信號燈的主干路與主干路相交、主干路與次干路相交、一級公路與一級公路相交的交叉口類型,以及需要設置立體交叉的快速路與快速路相交、快速路與主干路相交,結合《道路交通標志與標線》(GB 5768)[4]附錄中給出的停車讓行標志設置情況,得出七種停車讓行標志交叉口適用的相交類型:快速路與次干路、次干路與次干路、主干路與支路、次干路與支路、支路與支路、公路與鐵路、城市道路與公路。
1.1.2 適用流量條件
根據交叉口機動車高峰小時流量與交叉口任意連續8 h機動車平均小時流量來確定設置信號燈的交叉口流量條件,并給出了相應的表格進行判斷,當二者都達到表格值的80%或有其中一項大于表格值時,應在交叉口設置信號燈[3],據此得出停車讓行標志交叉口的流量適用條件。
1.1.3 適用事故條件
根據設置信號燈的交叉口交通事故條件[3],結合達到80%需要設置信號燈的要求,可得出停車讓行標志交叉口的交通事故條件:(1)3 a內平均每年發生4次以下交通事故,設置停車讓行標志可有效避免發生事故的交叉口。(2)3 a內沒有發生過死亡交通事故的路口。
控制條件,是指交通控制設施的形式及特定設計和交通規則[5],停車讓行交叉口主要用到的交通控制設施為停車讓行標志與停車讓行線,因此,停車讓行交叉口的控制條件主要指此二者的形式和交通規則。
1.2.1 停車讓行標志
停車讓行標志表示車輛應在停止線前停車瞭望,確認安全后,方可通行,標志形狀為八角形,顏色為紅底白字,其尺寸與道路設計速度有關,一般在速度不超過40 km/h時,標志外徑為60 cm,白邊寬度為2.0 cm。
1.2.2 停車讓行線
停車讓行線表示車輛在此路口應停車,讓主要道路車輛先行,為兩條平行白色實線和一個白色“停”字,白色實線寬20 cm,間隔20 cm,“停”字寬100 cm,高250 cm。停車讓行線需要配合停車讓行標志使用,當車輛駛入交叉口時,需要停車讓行線來確定停車等待的位置,因此,停車線的設置位置是停車讓行標志交叉口的重點。
停車讓行標志決定了一個交叉口的通行方式,會給交叉口的交通流尤其是次要道路的交通流帶來較大的影響,因此,停車讓行標志的設置對于停車讓行交叉口來說十分重要。
停車讓行標志屬于禁令標志的一種,關于禁令標志的設置位置及標志的尺寸,《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GB 5768—2009)[4]中給出了一些規定,但國標中的規定主要針對全部禁令標志,沒有對停車讓行標志進行特殊說明,停車讓行標志作為一種對交叉口交通流影響較大的標志,在設置過程中需要注意設置的位置與安裝方式[6]:(1)停車讓行標志應設置在交叉口進口道的右側,設置位置由停車讓行線的設置位置決定,不應距交叉口過遠,但要滿足駕駛員從看到標志起的車輛安全停車距離。(2)停車讓行標志應采用單柱式安裝,確保沒有其他交通標志與停車讓行標志設置在一起,便于駕駛員對標志的視認。(3)當采用兩路停車控制方式時,停車讓行標志應設置在主路駕駛員看不到的位置,以防止主路駕駛員看到標志后無法判斷通行優先權。
一般停車讓行標志的設置位置距離交叉口較近,當惡劣天氣影響駕駛員視線或由于綠化植物遮擋標志的情況出現時,可能會導致駕駛員來不及反應,導致剎車距離不足,從而引發交通事故。
針對這種情況,在停車讓行標志的設置位置與停車讓行線保持一致的前提下,無法將停車讓行標志的設置位置提前,但可以在交叉口進口道入口處設置提示性的警告標志,從而提前告知駕駛員此交叉口為停車讓行標志交叉口,讓駕駛員在駛入交叉口前做好心理準備,這樣即使在天氣惡劣或是標志被遮擋的情況下,駕駛員仍然能夠有足夠的反應時間來停車。關于提前警告標志的設置,應遵循原則[7]:(1)可設置在交叉口進口道入口處,應與停車讓行標志有一定的距離,以便駕駛員識認。(2)提前警告標志的設置不應影響正常的交通通行和安全視距。(3)與停車讓行標志一樣,應采用單柱式安裝,不應被其他標志或植物遮擋。
停車讓行線決定了進入交叉口的次要道路車輛的停車位置,需要考慮車輛的安全停車距離和駕駛員的視距來進行設置位置優化,以確保駕駛員停車時能夠完整看到主路的交通狀況。
《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GB 5768)第三部分[4]中給出,停車讓行線應設在有利于駕駛人觀察路況的位置,如有人行橫道線時,應距人行橫道線100~300 cm。此規定給出的停車讓行線的設置范圍需要依靠人行橫道線來確定,且給出的設置范圍較大,不利于道路管理人員進行設置。
對于停車讓行線的設置位置采用安全停車模型[7]:
式中:v—設計速度,km/h;t—制動反應時間,取2.5 s; t'—制動力上升時間,取0.2 s;amax—緊急制動最大加速度,取3.4 m/s2。根據《城市道路交叉口設計規程》(CJJ 152—2010)[8]的規定,交叉口的設計速度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應按組成交叉口各條道路設計速度的50%~70%進行計算,轉彎車取最小值,直行車取最大值。
通過安全停車模型可以確定停車讓行線的設置位置,但在實際情況中,除了考慮車輛的安全停車距離,還要保證在主路車輛所受干擾盡可能少的情況下,減少次路車輛的延誤。以安全停車模型為基礎,根據《城市道路交叉口設計規程》(CJJ 152—2010)[8]中給出的視距三角形,可以對計算進行優化,得出停車讓行線設置的具體位置。
停車讓行線設置位置計算示意,見圖1。

圖1 停車讓行線設置位置計算示意[9]
當主路直行車輛正好位于視距三角形外邊緣時,假設此時次路直行等待車輛正準備加速啟動通過交叉口,為了使主路車輛不受到影響,又要減少次路車輛的延誤,就要確保次路直行車輛可以在主路直行車輛到達沖突點之前通過,因此可得:

式中:ts—預留給主路直行車輛的反應時間,根據《公路路線設計規范》(JTG D20—2006 )[10]取2.7 s;tc—次路直行車輛通過沖突點的時間,s。
計算次路車輛通過停車點的時間tc,可利用無信號交叉口臨界間隙模型[11]:

式中:d4—直行車道停車讓行線距沖突點的距離,m;L—設計車輛長度,m,取4.5 m;ac—車輛啟動平均加速度,m/s2,取3.37 m/s2;ti—停車起動時間,一般取0.5~1.2 s,考慮最不安全情況,取0.5 s。
由此得出,次路直行車道停車讓行線距沖突點的最短距離d4:

所選交叉口為東西向主路與南北向次路相交形成,東西向道路寬22 m,為雙向四車道,非機動車道上下行各一條,寬度均為3 m,非機動車道與機動車道之間用綠化帶隔離;南北向道路寬20 m,南進口僅有兩條車道,北進口為雙向四車道且設有3 m的路邊停車帶,由于西進口為附近駕校考試場地,設置了提示標志,其余三個交叉口進口道均未設置必要的交叉口警告標志及標線。
4.2.1 停車讓行標志設置條件判斷
對交叉口的相交類型、流量條件及交通事故條件進行判斷:(1)相交類型:次干路與支路。(2)流量條件:主路高峰小時流量為528 pcu/h;流量較大次要道路流量為100 pcu/h;主路雙向連續8 h平均流量為308 pcu/h;流量較大次要道路連續8 h平均流量為60 pcu/h。(3)交通事故條件:3 a內平均每年發生交通事兩起;每年發生死亡交通事故零起。交叉口的流量情況通過人工計數法與浮動車法獲得,交通事故情況則通過當地交管部門獲得,根據以上條件進行判斷,案例交叉口符合設置停車讓行標志的條件。
4.2.2 讓行線位置設置優化
根據優化后的公式對停車讓行線的設置位置進行計算,其中主要道路設計車速40 km/h,次要道路設計車速20 km/h。代入公式(4)中計算,可得d4≥14,則停車讓行線的設置位置至少應距次路車輛與主路車輛沖突點14 m,停車讓行標志可設置在停車讓行線右側,可配套在停車讓行線前,交叉口進口道前距交叉口≥50 m處設置相應的提前警告標志。
根據停車讓行交叉口的相關規定,分析了停車讓行標志及停車讓行線的設置情況,并對兩者的設置進行了優化,可有效提高停車讓行標志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與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