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佳
申國平是山西省晉城市陵川縣第一中學的一名研究性學習課專職教師,從教十余年來,他先后組建了學校的科技中心和創新工作室,依托研究性學習探索和實踐的主陣地,專注于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意識與動手實踐能力,在孩子們的內心深處埋下了一顆顆創新創造的種子。
申國平與他的學生共同發明了“一種應用風力發電機風葉的垂直軸風力發電機”。這個裝置利用葉片門彎曲結構形成的小渦旋可以使風能達到80%的利用率,改變了以往風力發電利用效率不高的問題,并成功申請了國際專利。
中學時代是一個人創新思維集中迸發的時期。申國平自2008年開始擔任研究性學習課專職教師以來,他始終堅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將研究性學習課程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把生活中的“小問題”變成學生的“大課題”,和學生一起探究、一起實踐、一起創新、一起成長,形成了一條綜合實踐活動課與青少年科普教育、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知識產權教育相結合的特色教學之路,得到了全省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共識,受到了有關部門的關注。
在申國平的激勵、點撥、引導下,學生們自主選擇研究課題,通過多次親身實踐,形成了一件件科技創新作品,并申請了國家專利。2021年4月,申國平被評為“晉城工匠”。
從一名“教書匠”成為一名“工匠”,培養孩子們的科技創新能力一直是申國平從教時的初心。“再往遠走,還會、還能、還要遇到些什么?毫無疑問,該做、能做、要做的事還很多。也許,更精彩、更艱難、更有意義的事,還在后頭。”這是記錄在申國平日記本中的一段話,他常常以此勉勵自己,在科技創新的道路上闊步前行。
“作為一名教師,只要堅守自己的責任和信念,始終把學生放在最高的位置,傳奇就會繼續,夢想就會實現。其實我們不必人人成為工匠,卻可以人人在自己的平凡工作崗位上成為工匠精神的踐行者,作為一名老師,在教書育人的崗位上愛崗敬業,精益求精,這既是職責,也是時代的呼喚。”申國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