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一


根據新課改理念,我將以“教什么,怎樣教,為什么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教學反思等六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說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伴性遺傳》選自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二第二章第三節。本節是遺傳定律的深化、延續和拓展,是遺傳學的核心內容。同時為后面《人類遺傳病》奠定基礎,在內容上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2.新舊教材對比
更正紅綠色盲發現史:還原事實尊重科學家發現歷程。增添相關信息:提升學生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3.書后習題的替換:提升思維難度
內容呈現;發現現象—引入概念—分析現象—總結規律—實踐應用
內容處理:增加課前活動調查人群中紅綠色盲的發病率。調整教材順序:將伴性遺傳概念和人的性別決定概念由開篇總攬到情景中,在層層遞進的問題中去幫助學生構建重要概念。
4.課時安排:1課時
二、說教學目標
1.課程標準: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
2.參考教材與教學目標的關系:教材中設置了分析人類紅綠色盲以及伴性遺傳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與課程標準的內容要求相呼應。
3.學情分析:講授對象為高二學生,在知識上學生已學習了孟德爾定律、減數分裂和基因在染色體上的相關內容,這為過渡到本節內容起到了鋪墊作用(2)能力上學生具有一定的調查和探究能力以及分析解決問題能力(3)不足:孟德爾定律和減數分裂本質掌握不夠扎實,歸納總結能力略有欠缺,需要教師給予適時引導。
基于上述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新課標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組織學生開展人類紅綠色盲的調查活動,歸納總結紅綠色盲的遺傳特點。
(2)運用假說演繹和法和演繹推理方法,對位于性染色體上的顯性和隱性基因的遺傳規律進行分析歸納。
(3)概述伴性遺傳概念和性別決定概念。
(4)培養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運用伴性遺傳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結合以往的教學經驗,將本節課的重難點確定如下:
教學重點:伴性遺傳的特點。教學難點:運用伴性遺傳理論分析實踐中的相關問題。
四、說教法學法
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是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基于該原理制定如下教法和學法。教法:實習法、問題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合作探究教學法、費曼教學法。學法:分析綜合、自主探究、假說演繹、歸納總結、遷移推理等。
五、說教學過程
環節一:課前調查
教師創設情境,展示紅綠色盲檢查圖,描述人類紅綠色盲相關特征,課前請小組同學對紅綠色盲在群體中的發病率和家庭中的患病成員進行調查。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確定調查范圍、調查方法、統計方法和注意事項。對小組調查數據進行匯總分析,并依據調查數據畫出紅綠色盲家族系譜圖。
環節二:導入
教師帶領學生回顧孟德爾遺傳規律、減數分裂、摩爾根果蠅實驗等科學研究發現歷程,進而引導出紅綠色盲的發現歷程。設計意圖使學生領會科學發展凝聚著科學家們的努力是一個不斷修正并發展的過程,在回顧科學史的過程中統領本章知識脈絡。
環節三:科學探究
1.紅綠色盲遺傳方式。
2.紅綠色盲遺傳特點
3.伴X染色體隱性基因遺傳規律
4.伴X染色體顯性基因遺傳規律
5.伴性遺傳概念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出伴性遺傳概念
6.實踐應用
環節四:鞏固拓展
教師布置任務1.創意發明,如何改善紅綠燈以便服務紅綠色盲人群2.拓展延伸:(1)如果一對等位基因位于XY染色體的同源區段,其遺傳規律還可能體現性別差異,請設計一組實驗說明(2)若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體的非同源區段,又有怎樣的遺傳規律。設計意圖完善伴性遺傳類型,打破思維壁壘。
環節五:小結
六、創新和反思
創新:1. 創設多種情境從而將諸多概念總攬其中,使問題層層遞進、思維層層遞進,通過對事實的抽象概括,幫助學生構建重要概念。2.以紅綠色盲情景為主線,以多種情境為復線,以點帶面,由特殊到一般,最終總結出伴性遺傳的規律,突破本節課重點。反思:1.深挖教材提升自身學科高度和廣度。2.教學方法要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要因點制宜,因生制宜。
3.多創設情景加強生物學科與生產實踐的應用,學以致用。